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指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随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0)为“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劳动教育工作室坚持以劳动素养提升为核心,通过内容融合、师资凝聚、平台搭建,通过扎实推动师范生劳动教育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师范生劳动教育“一‘核’驱动,三‘融’并进”工作法,培养具备良好劳动素养和劳动教育能力的未来教师,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与师资保障。
工作室以学生“劳动素养提升”为核心,通过精心设计并执行多元化、体验式的实践活动方案,系统性提升师范生在劳动知识技能掌握、职业素养塑造、社会责任意识强化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拓展等多个维度的综合劳动素质。
工作室遵循系统性和一体化理念,从内容设计、实践平台整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实现内容分层融合、平台资源融合与师资力量融合,全方位构建立体多维的师范生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强化系统思维,助力劳动教育融合“零距离”
劳动教育内容设计遵循三阶层级递进融合原则,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德智体美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合”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基本劳动技能,锤炼良好的劳动精神与养成劳动习惯,形成扎实的劳动素养基石。“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侧重于主动链接专业知识学习,鼓励学生深度挖掘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元素,逐渐培养学生具备在各自学科领域内通过课程思政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职业发展与劳动教育融合”注重结合产业发展新业态、劳动形态新变化,前瞻性引导学生关注和适应未来劳动教育的发展需求,培养其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基础能力、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持续增强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的各种综合素质,为成长为具备前瞻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做好充分准备。
创新工作思路,扩大劳动教育师资“朋友圈”
师范生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整合多元化师资队伍力量,共同推动紧密协作。首先,联动课外育人队伍。发挥后勤、机关及党政工作等不同育人师资力量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策划与组织;邀请劳模工匠、非遗产传承等杰出人物参与师范生的劳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对劳动精神的深度认同和尊崇,培养其高尚的职业理想追求和社会担当意识。其次,协同专业师资队伍。协同专业教师设计并实施具有学科特色的劳动实践项目,引导师范生深度挖掘并有效运用专业知识中的隐性劳动教育资源。最后,激活中小学名师队伍。精心策划劳动教育课堂观摩、案例研讨等,通过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劳动教育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
凝聚多方资源,架起劳动教育平台“立交桥”
在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上,着重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创建生动、真实的劳动场景,让师范生亲临实践,深入领悟劳动的核心价值和社会基石作用。打造文化体验平台,结合中国传统佳节,将节日所蕴含的劳动精神、承载的劳动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实践,引导师范生客观、全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并形成劳动文化系列微课。创设实践服务平台,充分挖掘和开发校内外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岗位,鼓励学生走进社区服务一线实践,实现职业技能的切实提升与劳动精神、劳动情怀的培养等。搭建创新观摩平台,组织参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园区以及科技前沿场馆,使师范生能近距离接触现代劳动新形态、新技术和新业态,懂得高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激发创新精神、启迪创新思维,为未来教师生涯铸就扎实的劳动教育基础。
劳动教育工作室通过打造“一‘核’驱动,三‘融’并进”工作法,激活专业资源,构建五育融合新范式;创设协作平台,推动劳动教育新进程;孵化品牌项目,提升教育辐射新能级。工作室依托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劳动素养”话题集收录相关实践原创图文,点击量逾10万。相关探索实践为师范生劳动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定程度上也为高校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提供了探索案例和实践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 叶林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