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创协同育人新模式 铸优师培养特色品牌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黄冈师范学院

创协同育人新模式 铸优师培养特色品牌

近年来,黄冈师范学院聚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优质教师的需求,率先在湖北省内实施省市两级“优师计划”,并通过成立“一多书院”,创新性地推行“书院+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界限,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培养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四有”好老师和“大先生”提供坚实支撑。

构建“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模式

铸就优师培养特色品牌

学校成立“一多书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努力探索“优师计划”的黄冈模式,创建“优师计划”黄冈品牌。依托省市共建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不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创建了学院与书院、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高校与基础教育区域协同育人的现代书院模式。在此模式下,书院承担起通识教育和教师教育的重任,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背景、深厚的人文素养,以及全面的教师教育素养和能力;学院专注于专业教育,深入钻研并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这种分工明确、协同紧密的育人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书院和学院各自的专业优势,更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交融。此外,书院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加强了日常管理和培养。书院还特地为“优师计划”的学生策划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旨在通过定制化的培养方式,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不仅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更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推进“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全面促进优师综合发展。德育为先,引领成长方向,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通识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品德。智育为本,夯实专业基础,学校设置基础通识、特色通识和创新创业三大类课程,夯实专业基础、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体育强身,塑造强健体魄,学校针对优师坚持开展“每日晨跑”,每月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美育熏陶,提升审美素养,学校开设艺术鉴赏课程,定期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坚持每晚开展“三字一话”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劳动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学校每学期组织师生到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实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创新精神。学校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中形成合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师范生不懈努力。

突出教师情怀教育

培育乡村教育情怀

学校通过设立文化育人课堂、地方名师课堂以及社会实践课堂等特色“第二课堂”阵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和使命感。首先,充分利用黄冈丰富的红色文化、东坡文化以及名人文化资源,设立红色文化、东坡文化以及名人文化三大特色课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深入领略黄冈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思想道德、家国情怀及人生价值的深刻熏陶;感受红色教育洗礼,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其次,学校特邀黄冈基础教育一线名师开设地方名师课堂。这些名师将自身的高尚师德与教育情怀融入教学,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最后,精心组织乡村支教、乡情调研、乡音采风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基层一线,亲身体验乡村教育的魅力,感受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通过这些实践经历,增强学生回报乡村的责任感,并激发他们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内在动力。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提升教育实践能力

以黄冈市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载体,构建了政府部门、高校、中小学深度协作的教师教育培养新模式。一是实施“双基地双实践”制度,学生需要到城市和乡村两个不同环境的教学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习,既接触城市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了解乡村学校的特殊情况,学习适应多种教育环境的能力。二是广泛聘请基础教育一线的资深名师,开设“名师工作坊”,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教学技能训练,快速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师核心素养,围绕教师从业必备的师德修养、教学设计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进行强化培养,让学生掌握从事教育工作的核心能力。四是建立规范系统的教育实习管理机制,建立全程化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保证教育实习的效果。五是增加教师资格证、教师技能证书等毕业要求,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严格学业评定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在招生阶段,实行严格的入学质量考核。通过结合高考成绩和入学面试,学校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也深度考察他们的教育情怀、专业态度以及沟通表达等多方面的素养,保障生源质量。二是注重规范系统的课程考核,全面把控学生的学习成效,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取得实质性的收获。三是依托黄冈市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平台优势,充分发挥“政府部门—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优势,持续强化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教育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在毕业环节,学校严把毕业要求,增设了教师资格证、教师技能证书等硬性指标,全面检验和提升学生的终端质量,确保达到既定的教育水平和能力要求。

强化条件保障

提供可持续发展支持

一是设置专项经费,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发展等全方位保障。二是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建立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中心、智慧教学中心等,AI赋能师范生“三字一话”技能训练。三是组建由校内资深专家型教师和校外名师共同构成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队伍,有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让师范生能够接受来自业界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者的双重指导。四是遴选优秀中小学作为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此外,为“优师计划”师范生独立建立完善的“一站式”服务社区,提供完备的学生生活设施,为师范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

黄冈师范学院通过探索和实践“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优师计划”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了一条“优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不仅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还突出了教师情怀教育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与改革,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模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贡献黄冈师范学院的智慧和力量。

(程云 韦耀阳 胡志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1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以4个优势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分类别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群建设体系,追求品质教育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实现人才培育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第二次飞跃为学校注入了生机活力。
2024-03-21 11:08:00
...管理、统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统一绩效考核评价、统一特色品牌创建”的原则,组建教联体党委,教联体各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在教联体党委的统一决策下调整实施。一年
2023-06-07 09:05:00
...盾、“三方齐抓”强化工作保障、“三个优化”凸显培养特色、“四步推进”实施“136A”优师培育行动,积极建立全口径按需定向培养模式,有效缓解乡村师资不均衡问题。“一二三四”协同
2024-01-11 06:45:00
...冈师范学院通过“六双驱动”,开展了“名师取向 地方特色”教育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经验分别在2019年全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20
2023-01-04 09:11:00
...土地理实践团队,对师范生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学院专业特色,举办地理师范生教师技能大赛、微课大赛、主题演讲比赛等,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建立“赶学帮超”学业帮扶小组,发挥
2023-10-15 09:11:00
...发主渠道作用;将“红船精神”融入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特色环保和校园文化活动,推动课堂教学生态建设;将“红船精神”融入环境建设,优化校园布局和阵地建设,倡导实施节约型校园;将“红
2023-04-17 10:35:00
黄冈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体推进黄冈第二中学教育园区办学、对外合作办学、打造特色研学营地与教师培训中心、打造黄冈特色教辅品牌等四个板块业务。集团筹建处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集团将发挥国企体制优势和教育专
2024-01-10 09:58:00
...力、向质量要定力、向文化要动力,构建了具有浓郁校本特色的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值得学习与借鉴。向管理要活力高效能的管理,是建设教育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体系的重
2023-11-23 09:05:00
...机盎然本报记者 吴鹏 万涛 通讯员 黄俊风雨十九载,抓特色、创品牌、立内涵、升质量,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发展,进入全省民办高校第一方阵;昂首新时代,抢抓新机遇、确定新目标、谋
2023-05-14 15:41: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