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湖州日报
○ 罗雯
前些日子,和父亲回了趟老房子,看到后院柿子树挂了好多果,便摘了一些回来,母亲按照老方法做了我最爱吃的柿饼,一如爷爷当年亲手制作的那般。
记得爷爷第一次给我做柿饼的时候,我整天跟在他后面嚷嚷,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吃呀。爷爷一手抱我入怀,一手轻轻掸着柿饼上飘落的桂花,轻轻地说,不要着急,晒柿饼就像过日子,只有经过春的孕育,夏的洗礼,秋的沉淀,冬的升华,才能越晒越甜,越软越糯。五岁的我并不理解爷爷的意思,只记得斑驳的光影下,他饱含深情的眼睛。
爷爷喜欢别人喊他同志。“老罗同志”平日里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人要吃得了世上的苦,才能走得了所有的路。父亲是家里的老大,十二三岁就开始跟着爷爷干农活。初春在田地里插秧,爷爷在前面插,父亲在后面赶;盛夏,爷爷弯着腰在充满水的田间除草,泥泞的田里行走很艰难,但他心中充满着希望;金秋,爷爷拿着镰刀在黄色的麦浪中来回穿梭,父亲则在旁边帮忙收堆儿,累并快乐着。爷爷身体力行教会父亲要靠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来创造美好。后来父亲成了村里的后备干部,隔三差五地外出参观考察,交流白茶种植经验,立志通过乡村振兴来守护我们的村集体。
大姑和小姑在志愿者服务行业一干就是几十年,也是因着“老罗同志”的与人为善的教诲。父亲姊妹们与人吵架闹别扭,爷爷总是“胳膊肘往外拐”,不问缘由地训斥他们,从不“护犊子”。乡邻来家里借东西,只要是家里有的,自己不用也要借给乡邻。农忙时家里仅有的几件农具,都毫不吝啬地借给乡邻,常常借出去了还有人来借,就到那家去取,最后农具借到哪家都不知道了。爷爷经常教化他们,人家张口来借东西,肯定是遇到难处了,到哪家借也是经过反复斟酌的,不能不借。
“老罗同志”还总是“大方过了头”。有一年闹饥荒,家里几个孩子都上顿不接下顿的,他却总是将家里藏的吃的、用的拿给村里的孤儿。那时家里吃白面的时候并不多,但遇到老人和孩子,爷爷总是会叫奶奶多舀一勺面,多烙一张饼,多倒二两油,多放两把菜,让人家在家吃了饭再走,临走时还要把家里仅有的几根玉米棒送上。当时兄弟姐妹几个都无法理解,甚至觉得爷爷是爱面子胜过爱自己的孩子。爷爷“没有底线”的和善里,竟蕴含着天地间最纯净的道理。
“老罗同志”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早已浓缩在对几个子女点点滴滴的教育里,也深深投射在日常的言谈举止间。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磨练,大家从日常不变的生活节奏中总结出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生活理念和处事原则。却不曾想,正是这言传身教铸就的家风,已经成为了三代人的文化记忆,一路指引着我们向上向善。
下午去接儿子放学,学校门口,稚嫩的小手突然指着两棵挨在一起的树问我,为什么这两棵树长得不一样。我想了一下,蹲下来指着树下的泥土说,因为泥土下面它们的根不一样,根须细小的树吸收不到土壤的养分就会矮小稀疏,而根须粗壮的树因为能吸收到更好的养分自然长得更高大茂盛一些。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像极了小时候的我。
其实每个孩子何尝不像一棵小树呢,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是枝干,社会教育是叶,根从外面看不到,却是最重要的,只有家庭教育根深蒂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枝繁叶茂。
家庭的根,就是家风,好家风如同微风拂过,似无形却又有形,它融入在生活的潜移默化里,也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是刻在家族骨子里的涵养和规矩。
今夜的院子里有点凉,初冬的凉风掠过,那呼啸的声音仿佛在诉说什么,带着我的怀念,四散而去。斑驳的月色下,我牵着儿子和女儿,指着筛子里晾晒的柿饼,把“老罗同志”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们听,让孩子们知礼仪懂感恩,明事理懂谦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