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2-04 15:02:00 来源:财经风云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如果说央企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是其中的“头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被寄予厚。图为2022年11月23日,福州,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完成、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下线、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国产大飞机正式进入运输市场……每到年终盘点,国之重器、超级工程熠熠生辉,它们背后多由中央管理企业(下称“央企”)主导和支撑。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也是“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启动之年。2022年3月,国资委正式成立科技创新局,把重点工作任务定为:抓好重大科技专项落地,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抓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建设创新型领军企业。

如果说央企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更是其中的“头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被寄予厚望,“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梳理了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和其他部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所控股的A股、港股和美股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共计587家,其中部分公司多地上市,去重后525家。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从科创核心指标项数值和科创得分等指标,与南方周末企业科创力数据库6452家入库企业和44个一级行业情况进行了具体对比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央企的整体经营发展指标可圈可点,科创指标表现也很好,但在科创核心指标项上,仍有三成央企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未达整体中位数,更有六成央企研发强度低于整体中位数。

尽管国资委在考核时有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也不乏各种政策支持,但似乎仍未能让央企更大胆地投入研发。它们的研发投入金额、强度和研发人员数量以及占比,仍与其经营体量、市场地位有着距离。

在建筑和高端制造业,央企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也正在以行业科创先锋的姿态在前行,但在开放竞争性领域则不尽然。央企标签并非企业发展和科创能力的保障。正如央企上市企业中也可能会出现ST,央企中也不乏拖后腿的后进生。科创之路来不得投机取巧。

量少体大

一般而言,央企即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辖的98家央企集团。

确切地说,央企是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或委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在中国财政部定期发布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中,将国有企业分为三类:国资委、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中央部门和单位所属企业,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从出资人和股权关系看,除了国资委和财政部,其他中央部委如工信部和农业农村部等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中央部门和单位所属企业,也可纳入央企范畴。

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把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央国有法人和公司实控人为中央国资管理机构的上市公司都纳入研究范畴,合计587家。部分公司多地上市,去重后为525家。(下文中如无特别说明,统称央企。)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的2022年度中国企业科创力数据库收录企业总数为6452家(包括截至2021年底全部A股公司,绝大部分控股股东/运营主体在中国的港、美股公司,以及1家未上市、但能提供经第三方审计财报的公司,1家主动报名参与研究的台股公司),去重后,合计6287家。

在这个数据库中,去重后的央企数量占比为8.35%,但从企业运营的规模和体量看,央企的实际权重都数倍于此。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冯庆超/图)

一个更直观的数据是,在6287家企业中,万亿元营收规模及以上企业仅6家,其中5家为央企,另1家是中国平安——一家最初由央企控股,其后逐步退出,现由国资、外资和个人等参股的混合制企业。

尽管央企数量在全部企业中占比不足1/9,但其资产和债务规模占比均为60%左右,利润超过45%,营收接近40%,雇员数量和公司市值超过1/4。

在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关于企业科创力的评价体系中,整体上,央企在具体指标项中同样表现不俗,其中研发投入和研发人数占比较为突出,分别接近23%和20%。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冯庆超/图)

29家跻身TOP100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综合企业年报研发和经营数据披露、全球专利申请和授权、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起草制定、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获得等情况,以一种完全公开、透明、可溯源的数据来源、评估体系、计算规则,对企业科创力进行系统测算和评估,并根据得分进行排名。

我们对每一家入库公司均计算科创得分,但若有以下五种情况之一,不参与最终排名。

(1)研发投入指标为0;

(2)研发投入强度<1%;

(3)连续两年营业利润金额<0;

(4)发生重大经营事件导致指标值异常;

(5)沪深交易所进行退市风险警示(标注为ST)公司。

在2022年度入库的6452家企业中,共有3766家参与科创力排名;525家央企中,最终293家参与排名。

这些被剔除排名的央企,其中123家没有披露研发金额,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在内的91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小于1%,30家连续两年营业利润为负值,4家ST公司,更有部分公司同时满足2个及以上条件。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冯庆超/图)

从排名结果看,中国建筑(601668)、中国中铁(601390)、中国铁建(601186)和中国中车(601766)4家央企进入了前10名,29家央企进入了前100名,在TOP100中占比近30%。

约有一半的央企排在前1000名,也有部分坠在队尾。

这一整体排名中,每一个指标项的得分,由企业的指标数值/整体公司的最高值而来,体现企业综合实力。

与此同时,企业科创力还与企业主业相关。在之前对央企的考核中,国资委也会根据功能定位有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在国资委2016年《关于完善中央企业功能分类考核的实施方案》中,将中央企业分成三类,分别进行考核。一类是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二类是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企业;三类是公益类企业。

稍后我们会就央企所属主要行业展开具体分析。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央企在科创核心指标项的表现。

2022年7月,国资委在2019-2021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提到,2019-2021年任期,央企(注:包括非上市央企在内)研发经费投入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其中2021年投入超过9400亿元,较上年增长18%以上。

从入库央企披露的情况看,同期它们的研发投入增幅更快。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冯庆超/图)

402家央企在2021年的研发投入总和为4680.71亿元,在整体披露的4978家企业中占比22.88%,平均值和中位数均超过整体水平的两倍以上,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在入库企业的研发投入前十名中,央企占了五席。分别为:第四名中国建筑(601668.SH),第七名中国中铁(601390.SH),第八名中国石油(601857.SH),第九名中国交建(601800.SH),第十名中国石化(600028.SH),研发投入金额从399亿-211亿元不等。

三成央企研发投入未达中位数

尽管在前10名中,央企占据5席,但万亿营收规模的央企研发投入的手笔远不及千亿营收规模的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排名前三的华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年度研发投入合计约2500亿元人民币,略高于央企研发投入前14名之和。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冯庆超/图)

从央企内部看,个体差异也极大,研发投入的最高值为399亿元(中国建筑,601668.SH),最少的仅6.79万元(银星能源,000862.SZ),仅有70家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在平均值(11.64亿元)之上。

若放在整体公司中来看,在402家央企中,只有139家研发投入在整体平均值(4.10亿元)之上,285家在整体中位数(7410.62万元)之上。换言之,超过六成央企未达整体平均值、约三成央企未达整体中位数。

事实上,为鼓励央企加大研发投入,2010年实施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将央企负责人的年度考核基本指标,由考核净资产收益率改为考核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EVA)。与前者相比,EVA在计算时加回从净利润中扣除的费用化研发支出,同时加入资本化的研发支出。

2022年11月11日,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更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通知》,明确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转型升级等领域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以鼓励中央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支持力度,引导中央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

尽管如此,仍有123家央企没有披露研发投入,或研发投入为零。在有披露研发投入的402家央企中,还有117家公司没有达到上市公司整体的中位数。

123家没有研发投入的公司分布于19个行业,主要为金融业、房地产、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与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采矿业。

金融业在123家里占了约1/3,它们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研发投入通常与其数字化投入重叠,鲜少单独以研发投入项披露,多冠以金融科技、风控投入等名目。为规范和公平起见,我们未将其纳入研发投入项统计。

当然,整体上看,央企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上年同期相比,除9家央企研发投入变化不大外,约八成(321家)央企加大了研发投入,但同时有72家减少了研发投入,其中12家的研发投入降幅超过了50%。

在这12家央企中,降幅最大的是嘉事堂(002462.SZ)。这家主要从事药品的零售、批发和物流业务的央企,在2019-2021年间经历一轮研发投入的大起大落。

2020年,嘉事堂的研发投入2356万元、研发人员146人,主要为尝试扩大医药电商业务、增加互联网+的投入,相比上一年的150万元研发投入、12名研发人员,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然而,其2021年年报只字不提研发投入情况,合并利润表中的研发费用项也继续留白。

尽管投研费用并非越高越好,但企业若没有研发投入,不可能有科创成果,也很难引领创新、高质量发展。

六成央企研发强度未达中位数

央企在资金获得成本上更有优势,在考核机制上早有对研发投入的倾斜和引导。但从具体表现看,同比整体水平,其研发投入规模和经营体量并不太相称。

这在研发强度指标项中,体现得更为直观。

业界通常以研发投入金额与当期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计算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简称研发强度。

早在2011年6月,国资委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央企要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十二五”末(注:2015年),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2.5%以上,其中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1.8%以上;制造业企业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创新型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即使是在意见发布十年后,上述研发强度目标的实现进度仍令人遗憾。在披露了2021年度研发投入的402家央企中,1/3(121家)央企达不到1.8%,91家甚至不及1%——达不到加入南方周末企业科创力年度评选的基本条件。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冯庆超/图)

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再次提出,2024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科技投入强度原则上不低于市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好科技创新国家队。

从整体企业看,研发强度的平均值为5.99%,中位数为4.09%。

在402家有研发投入的央企中,仅有91家央企大于等于整体平均值,165家大于等于整体中位数。换言之,约六成央企未能超过整体中位数。若不分行业,能达到前述5%目标值者仅122家。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冯庆超/图)

402家央企有研发强度,最高的是中国抗体-U(03681.HK)768.39%,最低的是华电国际(600027.SH)和银星能源(000862.SZ)。后两者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76.10万元和6.79万元,这在其同期分别1040亿元和13.60亿元的营收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研发强度接近零。

在很多人看来,央企营收规模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其研发强度数值,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按照企业披露的营收规模,央企和整体的研发强度分布情况可见一斑。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冯庆超/图)

万亿级营收规模企业共6家,其中中国平安没有披露研发投入情况,其余5家央企研发强度分别为:中国中铁(601390.SH)2.32%,中国建筑(601668.SH)2.11%,中国铁建(601186.SH)1.99%,中国石油(601857.SH)0.91%,中国石化(600028.SH)0.77%。

这5家央企的营收规模巨大,同时研发投入并不低。它们的研发强度中位数甚至高于千亿级营收企业,打破了营收规模高会造成研发强度偏低的刻板印象,可为其他央企镜鉴。

在万亿元营收规模之下的企业中,央企的研发强度最高值和该区间的最高值相距1倍以上。这个现象同样值得深省。

另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从各营收规模区间看,央企研发强度的中位数大于或等于整体,而平均值则要小于或低于整体水平。

具体细化到各营收区间,一半以上的央企超过该区间研发强度的中位数。特别是在十亿元营收规模区间,七成以上央企的研发强度超过了中位数。

这也反映了央企群体中“优等生”多于整体水平,同时内部的“贫富差距”要高于整体水平,“差生”拖后腿的情况比较严重。

当然,这些情况也处在动态变化发展之中。同比上年,一半以上(219家)央企在继续提升研发强度,约4成(167家)企业同比下降,5家同比持平,11家为无(其中10家企业从2021开始有研发投入,另有1家在2021年尚无营收)。

相比研发投入在整体企业中的表现,央企的研发强度还有更大幅度提升空间。

1/3央企研发人员在减少

研发人员被看作企业科创的核心力量。在企业的研发投入资金中,除了研究装置、设备、材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发人员薪资。

从年报披露情况看,企业似乎对研发人员的披露积极性不高,仅有356家央企披露了研发人员数量,而402家披露了研发投入。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冯庆超/图)

这356家央企合计研发人员60.56万人,平均值为1701人,中位数479人。

最少的一家企业仅有2名研发人员(中水渔业,000798.SZ),最多一家企业有35083人(中国中车,601766.SH)。差距如此之大,难怪仅有不足20%(仅70家)的央企研发人员数量在平均值之上。

对比整体入库企业,共有4422家披露了研发人员数量,总和为309.28万人,平均值699人,中位数为222人。央企以不到10%的企业数量,占整体研发人员20%,平均值和中位数均在整体水平2倍以上。

具体来看,144家央企达到/超过平均值,250家央企在中位数以上,但也有三成央企未达中位数。

一个略带隐忧的数据是,2021年1/3(118家)央企研发人员数量在减少,其中更有11家公司的减幅超过了50%。

此外,从央企全体(525家)看,2021年约有48.76%(256家)的雇员数量减少。尽管如此,减员企业中仍有80家的研发人员数量在增加、6家研发人员保持不变。

“科创国家队”的科创成绩单究竟如何?

(冯庆超/图)

若从整体企业披露情况看,央企的研发人员占比不高,平均值和中位数均低于整体水平。少数头部企业拉高了央企研发人员数量的总和。央企的研发人员占比还有提升空间。

在整体企业中,央企的雇员数量占比约28.71%,但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仅有19.58%,少了9个多百分点。这同样很能说明问题。

央企若要真正做到科创引领发展、做大做强,扩大研发人员队伍、提高研发人员的占比,尊重人才,以更好的激励机制提高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当务之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16: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攀高峰图自强,“国家队”扛担当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麒麟科创园中科院分支机构交硬核成绩单——攀高峰图自强,“国家队”扛担当面向6G卫星通信仪器仪表产业孵化的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平台。□ 本报记者 李凯 通讯员 许胜当
2023-01-16 05:52:00
...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看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成绩单通讯员 柯季 记者 杨宝岭 陈源浩2022年,是我市落实“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加快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攻坚突破年。昨天
2023-01-13 07:59:00
“硬核”麒麟,点燃创新引擎
...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平台争相交出令人振奋的成绩单,院省共建中国科学院麒麟区域创新高地不断夯基垒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24-01-08 04:27:00
嘉兴交出科创金融改革亮眼“成绩单”
...亿元,较年初新增462.65亿元嘉兴交出科创金融改革亮眼“成绩单”■记者 徐佳叶 通讯员 黄余鹏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
2023-11-23 07:09:00
...创新载体合作和科技人才合作项目落户宜兴从一份合作“成绩单”看“科创宜兴”之变打造创新沃土,让科技的种子在春天竞相萌发。30日,2024宜兴国际科创英才节启动仪式暨第二届大院大
2024-03-31 06:43:00
2022年科创板头部公司成绩单如何?
...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与行业周期性波动,科创板头部公司的成绩单如何?根据业绩快报,科创50成份股公司2022年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113亿元
2023-03-11 23:29:00
上交所交出2022年成绩单,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何亮点?
...布《上海证券交易所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交出2022年“成绩单”。截至2022年底(下同),上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174家
2023-04-23 14:56:00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看看湖南这三年的成绩单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申智林9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长沙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通报近三年湖南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有关成果。记者在会上获悉,这三年,是
2023-09-18 21:51:00
科创板开板满四年,长三角及上海多项数据占“半壁江山”
...超其他地区飞速成长的科创公司数量,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二、长三角科创板融资额占科创板融资总额的“半壁江山”,而上海则占据长三角科创板融资额的“半壁江山”。从科创板融资额统
2023-07-06 07:01: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