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捂在手中的温暖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1-24 07:0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捂在手中的温暖

方华

冬天到了,翻取取暖物件时,在柜子的一角看见了那只手炉。取下罩在外面的布套,铜制的小手炉依然光润如初。

手炉只有一只汤碗大小,圆形平底,上面有个布满蜂窝眼的盖子,严丝合缝,形状像一只扁平的鼓。“鼓”边刻有云边纹和福禄寿喜的字样。

小手炉是外婆留下的。看见它,不免想起外婆坐在冬日的阳光下,手捧手炉取暖的情景。天寒的日子,外婆时常将小火炉推给我,我用一双小手捂着,静静地看着炉盖蜂眼中袅袅升起的青烟,以及轻烟后面外婆那张慈祥的笑脸,心里暖意融融。

有时趁外婆不注意,偷偷将花生、蚕豆等放进手炉里的炭火上烧烤,等炉内噼啪作响,急慌急忙地打开青烟袅袅的炉盖,一边有滋有味地吃那或半生不熟或焦糊了的“零食”,一边偷眼瞧着外婆的动静。现在想来,外婆自是知道我的小把戏的,只是眯着眼坐在阳光下装聋作哑而已。

大冷的日子,外婆会将火炉让我带去学校取暖,这比有些小伙伴带去的瓦盆火炉更是让人眼馋。

瓦盆火炉一般有竹编的篮筐套着,保温效果好,不会烫手,但容易摔坏。课间打闹时,常有同学将火炉打碎,弄得烟火一地。瓦盆火炉是敞口的,上课时,有同学放在脚下取暖,不小心点燃了棉裤脚,冒起烟火,引起课堂一片骚动和欢笑。如今回忆起来,真是乐趣陶陶。

外婆的铜火炉从未引起“火灾”,只是在小伙伴们的稀罕下,炉火燃得较快。炉炭火不多时,小伙伴们就会帮着我掰梧桐树的枯皮或是撬教室边那棵老樟树厚厚的树皮放进手炉续火。特别喜欢樟树皮在炉中熏燃,布满蜂眼的炉盖子冒出的缕缕青烟,散发出一种绵绵的香气,沁人心脾,让人醒脑。

后来从收藏朋友那里得知,这手炉现在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收藏品。

手炉的起源,有这样一个的记述。说是隋炀帝南巡到江都,时值天寒,县官许伍为讨皇上欢心,便叫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放进火炭,献给隋炀帝取暖。隋炀帝捧炉在手,顿觉暖和,十分高兴,便称之为“手炉”。

手炉应是由火盆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实际上就是给火盆加了一个盖罩和提柄,并且缩小了比例。像我幼年时小伙伴们带进教室的,就是火盆的升级版。

随着社会的发展,取暖技术及方式不断进步,手炉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外婆遗留下的这只小手炉也就被我常年存放在柜子的一隅。

曾经有朋友看见我家里的这只手炉,欲求收藏,没有舍得。它毕竟是外婆留下的一个念想。对于我来说,这只小手炉不只是具有收藏价值,更让我难舍的,是炉里蕴藏的深深记忆。那袅袅的记忆里,有暖暖的亲情,有快乐的童年的冬天。这些曾经的温馨一直捂在我的掌中,不能释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闪耀吧!中华宝藏⑥丨出现在诗词中的“高频词” 藏着古人最钟爱的取暖神器
...的熏炉中焚烧散气,继而发明手炉;另一说是源于隋代,隋炀帝南巡到江苏,天气寒冷,当地县官让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内置火炭,献给炀帝取暖,炀帝称之为“手炉”。手炉在明清最盛行,清末
2024-01-09 12:26:00
没有暖气的古人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
...做的燎炉,那么再缩小一下,就成为了另一件取暖圣器—手炉。手炉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之后随着制作工艺的提升,手炉除了提供“暖宝宝”的功能以外,在明清的宫殿里更是成为了一
2024-10-18 10:46:00
古人靠什么熬过寒冬的,古代的取暖神器你知道几个?
...这个经济实用的工具在古代给无数家庭带去了冬日温暖。手炉白居易的一首诗《问刘十九》写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描写的是当时相对富裕的人家,已经
2022-12-22 12:51
搬个枣山迎新年
...迎新年◎李丹崖犹记得少年时,每到年关将至,我都要从外婆家里搬“一座山”回家。外婆家的“山”,是用发面和红枣做成的。精细面粉加入老酵头,和好了,放在瓦盆里趴着,趴着是等待发酵的
2024-01-30 11:58:00
...瓜大小,随手可提,有放在脚下暖脚的脚炉,也有暖手的手炉,制作也很精美。在冬季,古人是否都能这么暖暖和和地过冬呢?那可不一定了。晋代的陈寿在《三国志·魏书·王昶传》中说:“救寒
2023-09-01 17:18:00
火龙果盆栽种植方法
...浅根植物,培育过程中不用换盆,可用直径25-35厘米的泥瓦盆、木箱等透水透气较好的容器。最好不用塑料盆、瓷盆等透气性较差的容器。栽植前必须对盆具进行消毒,新的泥瓦盆可不消毒。
2023-11-27 09:06:00
古人出殡时要让长子“摔瓦盆”,流传至今的习俗有何道理?
...视的方式。在古代丧葬文化中,死者在出殡时,长子“摔瓦盆”成为一项特别的丧葬文化,这其中到底蕴含着一些什么道理呢?孝道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核心的一点就是始终贯穿着每一个人一生的孝
2022-12-31 20:27:00
煮进冬日里的荷包蛋
...的门缝闻到一股纯正的清汤面条味,食欲瞬间被勾起,连同外婆的身影一并出现,心里一股暖流穿过记忆的缝隙,越来越清晰。记忆中的外婆身材瘦小,头顶一块蓝色方块的手帕。我从小体弱,冬天
2023-12-23 00:38:00
炉火旁一家人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周成芳夜晚,95岁的外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荧屏上正在播报今冬寒潮即将来袭。“冷起来了哟,你们带了厚衣服回来没得?”外婆转过头来,问身旁陪她一起烤火的小姨和二姨
2023-12-22 00:47: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