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读刘熙载《艺概》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2 03:1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张文

近日,拿起早年读过的清人刘熙载的《艺概》,又读,仍觉很有兴味。

刘熙载(1813—1881年),字伯简,又字熙哉,号融斋,晚年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晚清著名学者。

《艺概》是刘熙载一部有关艺术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本文所涉,主要是《艺概》当中的“诗概”部分。刘熙载生长于农村一个耕读之家,少孤,力学,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刘熙载身处乱世,遭逢西方列强入侵,加之太平天国运动,所经历的时局极其动荡混乱。迫于生计,他时而在朝,时而在野,在朝唯任教职,在野应承讲席,清寒谋生,殊为不易。他曾任教于朝中上书房,为皇子及皇家近亲讲学,其间可利用宫中所藏丰富的图书,系统阅读。辞官后,为生活四处奔波,更是尝遍疾风骤雨的时代况味。由于在“读书”与“行路”两个方面都有较为充分的准备,使他有过人的见识。“诗概”的内容,主要是刘熙载读诗与作诗的心得,其中以读诗为主。书中条目,大致是按照他所读到的中国古诗出现的年代来编排,全书用诗话体。这里结合“诗概”所述,略谈三点读后感。

首先,怎么读诗呢?

一般来说,读诗总要读出诗的好处,读出诗的不平凡之处。假如,读者和诗人有过相似的境遇,通过读他的诗,就要看看诗人和自己的感触是如何不同,诗人何以就能够捕捉到如此高妙的诗境。而刘熙载则认为,不能因凡是遇着名诗人、大诗人的诗,就格外地往偏处、往绝处去琢磨。他举了一个例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六一(欧阳修)赏之;‘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东坡(苏轼)赏之。此等处古人自会心有在,后人或强解之,或故疑之,皆过矣。”他的提示是:好的诗人于诗情,固然常有过人的慧心,但他们更多的,也只是把常人难言的,又几乎是人人可感的平凡之美揭示出来。而读者呢,还是先应以平常心去领会其诗情,不宜对其勉强解释、妄加猜测。所以,我们读诗,既要读出诗人对不凡之美的发现,也要读出诗人对平凡之美的表现。

其次,怎么写诗呢?

刘熙载是这么说的:“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这个“真”字,不是“真假”的“真”,而是“真好”的意思。刘熙载想表达的观点是:凡作诗,就要把诗作好!作诗忌讳没有诗情强作。引申一下就是:对于尝试写诗的人,首先要懂得尊重诗,深入体会诗,认真对待诗,要把它做成雅事——就是相当讲究的美好的事;不要把它糟蹋了,做成俗事——就是丑陋的事。诗能作到“好”,那是要满足很多要求的。对于相对初学的人,刘熙载给了一个简易可行的参照。他认为:“诗要超乎空、欲二界。空则入禅,欲则入俗。超之之道无他,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已。”如果压根儿对人间美好无所向往,就是刘熙载所说的“空”,是他不提倡的;而如果仅仅把物质欲望当作内心的愿望,即是刘熙载所说的“俗”,更是他一贯看不上的。刘熙载认为,在诗中,人的愿望要“发乎情,止乎礼义”,即不仅要符合审美原则,还要符合道义原则。刘熙载还特别指出:“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剥去数层方下笔,庶不堕‘熟’字界里。”说的是:作诗除了要去“俗”——过度的物质欲望,还要去“熟”——陈言。因此才有必要“剥去数层”。这就要考验作者用心乃至用苦心的功夫了。如今看来,刘熙载的这个主张,很有现实针对性。今人多爱作诗,当然是好事;而所成顺口溜的居多,毛病往往是又俗又熟。如果想要不限于自娱,还真是需要从改毛病做起。

最后,怎样理解刘熙载所谓“诗之四境”?

刘熙载提出“诗之四境”,即“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并说:“诗不出此四境。”刘熙载所指的四重境界各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细思领会。

我以为,“花鸟缠绵”属于人们对习焉不察的见闻蓦然起意,所感受到的美好情境,或者说,是蕴藏于日常生活中的诗情,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之类。“云雷奋发”则是指人在出现激烈的情感状态之下所写出的激昂之作,即所谓“愤怒出诗人”的境况,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类。至于“弦泉幽咽”,则属于暂时脱离了柴米油盐、与日常生活相对的出世情怀。这固然已属超脱,但其实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勾连,比如“野渡无人舟自横”,虽是一时渡口无人,而渡船尚在,虽然意旨含蓄空旷但仍体现的是人间烟火。而“雪月空明”,则略可相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句诗所表达的一类意境,属于较为纯粹的美学中的自然美表现了。想来想去,刘熙载或许要表达的是,不同的诗境,最终要处理的,都是物质生活欲望与精神生活向往之间不同类型的复杂关系?当然都是在审美的视野中的。

(作者系原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菏泽市花乡小学学生刘熙拾金不昧 失主送锦旗致谢
...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的锦旗送到了花乡小学四年级五班刘熙同学手中,一时间刘熙拾金不昧的消息在校园传开。据了解,5月16日中午,烈日当空,刘熙同学在回家途中捡到了一部手机,由于手
2024-05-24 10:19:00
皇权漩涡中的兄弟情深:刘熙刘胤的传奇人生
...时期,也存在着一段令人感慨的兄弟情深,那就是汉赵的刘熙刘胤兄弟。刘胤和刘熙是前赵昭文帝刘曜的两个儿子。刘曜因灭亡西晋而功高震主,封为中山王。在这个过程中,他俘获了西晋皇帝司马
2024-05-08 13:19:00
为求复合,他竟然从窗户钻进了前女友的家
...35岁的婷婷独自租房居住。今年4月13日晚上,她的前男友刘熙(化名)突然找上门,并且采用敲门、砸窗等暴力手段逼迫婷婷开门见一面。婷婷认为对方的行为非常偏激,于是不愿意开门。△
2023-07-05 19:21:00
首届泰州刘熙载文学评论奖颁发 泰州为永久颁奖地
祥泰之州聚群英,凤仪水城传捷报。近日,首届泰州刘熙载文学评论奖颁奖仪式在泰州举行。泰州刘熙载文学评论奖是以中国近代文学家、理论家刘熙载命名的国内首个单独设置的文学评论奖项,由江苏
2024-01-26 13:13:00
...辑据“浦江人大”公众号4月30日消息,出生于1989年9月的刘熙,已任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副县长、代县长。刘熙担任浦江县代县长后,成为目前浙江最年轻的县级政府主官。公开资料显示
2024-06-05 11:32:00
人民日报|首届泰州刘熙载文学评论奖颁奖仪式举行
...《人民日报》2024年1月17日12版 版面截图原题:首届泰州刘熙载文学评论奖颁奖仪式举行本报南京1月16日电 (记者姚雪青)14日,首届泰州刘熙载文学评论奖颁奖仪式在江苏泰
2024-01-17 06:38:00
男子以爱之名暴力纠缠前女友,半夜带刀闯进家中
...35岁的婷婷独自租房居住。今年4月13日晚上,她的前男友刘熙(化名)突然找上门,并且采用敲门、砸窗等暴力手段逼迫婷婷开门见一面。婷婷认为对方的行为非常偏激,于是不敢开门。见婷
2023-07-05 19:26:00
山东大学黄发有教授论文获首届刘熙载文学评论奖
近日,首届刘熙载文学评论奖在江苏泰州颁出,山东大学文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黄发有教授的论文《论文学期刊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互动关系》获“论文奖”。该文以文学期刊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2024-01-19 09:16:00
《灼灼风流》!周太后为何要杀定王刘衍,什么原因?
...今的太后、昭明帝刘俱的母妃。二十六年前,先帝元徵帝刘熙独宠云妃,冷落周皇后,让周皇后嫉妒且恨。云妃盛宠之下,又有身孕,更是让周皇后惊惧不已。周皇后生下的大殿下刘俱,不得元徵帝
2023-09-10 00: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魏俊 通讯员 张娟 龚义)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日寇却仍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
2025-09-01 21: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㵲阳河畔 和平之光永驻‌
㵲阳河畔,镇远县和平街南端,沿着青石板路便见到“和平村”的大门,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战俘收容所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
2025-09-01 23:04:00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
从日军手里逃脱后毅然从军!96岁老兵吕盈吉:战友们,安息吧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在济宁市任城区军休所宿舍,96岁的抗战老兵吕盈吉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胸前的勋章上
2025-09-01 17:42:00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