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宁安有个学习交流群“每天学一句满语”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8-20 06: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生活报

群主自学“上瘾”带同好一起守护满语

宁安有个学习交流群“每天学一句满语”

宁安有个学习交流群“每天学一句满语”

宁安有个学习交流群“每天学一句满语”

宁安有个学习交流群“每天学一句满语”

生活报记者 王萌

“每天一句,跟我学满语”,宁安市有个满语学习交流群,已经坚持了3年。群里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教师,也有对学习语言感兴趣的大学生。他们的群主今年36岁,“收徒开课”之前,她也是一个自学满语的爱好者。

最多时这个群体成员接近千人,尽管每天只学一句满语,3年来还是积累了相当的语言基础,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为满语的传承做点儿事。19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他们。

学起来有难度 但是很享受

“说起来就很惭愧,满族人却一句满语都不会说。”来自宁安市卧龙朝鲜族乡的倪艳萍已经52岁,她说以前想学但找不到途径,直到前不久被亲戚拉到满语学习交流群里。倪艳萍的作业本写得很工整,看得出她学得很认真。她说,自己每天上午、下午各练习一个小时,虽然岁数不小了,已经过了学语言的最佳年龄,但是通过努力也能听懂。

一位名为“凤凰涅槃”的网友本是哈尔滨市双城区人,如今在宁波打工。“群里只要有新课内容,我都会仔细地学习、练习,不管工作有多忙,都会坚持。”她说。

“发现这个微信群觉得很惊喜,也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在北京工作的许先生说,他小时候跟着家中长辈学过几句满语,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加入这个微信群,自己在北京也能有机会学到满语。

网友“清新”说:“必须承认满语学起来难度不小,但只要学进去就能感觉到其中的乐趣,我们这些人都是自愿学习的,对满族的语言文化感兴趣,所以很享受这个过程。”

据群主谭珊珊介绍,满语学习交流群由最初的满语学堂转化而来,从最初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上千人,汇集了全国各地想学习满语的人,现在坚持学习的达到500余人,分成三个群,最多的群里成员人数有240人。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每天中午和晚上,她在群里教授一句口语和书面语,并逐个检查作业。

谭珊珊说,满语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语言,口语和书面语差别很大。口语中的吞音、连音非常多,有的口语还没有书面语相对应。她写了多本学习笔记,字头、字中、字尾,红的、黑的、蓝的,有的还用荧光笔反复标注好几遍,还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让多数学员学习起来都不费力,“就像汉语拼音一样,先学元音,再学辅音,然后学字的拼写,练习看短文,同时要搭配一些常用口语。”

“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慢,没关系,但不能出错。”“一个点的位置不对,这个字的意思就不对了。”积少成多是她在群里带学员学满语总结出的经验。

从自学满语到当上老师

“不要以为满语没有实用价值,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说满语,只是没意识到而已,通过学习,大家就会知道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还能增加许多常识。”谭珊珊说,了解了语言的常识,往往就会对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今年36岁的满语老师谭珊珊是叶赫那拉氏第十五代传人。“我这个传人其实原来一点满语都不懂,要不是偶然间接触家族的家谱产生了兴趣,可能我就和满语擦肩而过了。”接受记者采访时,谭珊珊在电话里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2017年年初,家族组织祭祀活动,谭珊珊发现家谱里很久以前的部分全是满文,后面逐渐变成满汉双语,近些年变成了全汉文书写。这个细节让她深感忧虑,“这样下去,满语可能就消失了”。

谭珊珊的母亲学习过“大浪花”渔家乐秧歌——这是一种已被列入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东北传统秧歌。她了解到,会满语的人越来越少,看到女儿对满语感兴趣,就希望女儿能学习满语,成为满语文化的传承人。没想到,大学时学过韩语,喜欢语言的女儿欣然答应。

谭珊珊的本职工作和满语“不搭边”。她是当地农业农村局一名检疫员,工作繁杂,有时凌晨两三点起床,但是学习起满语来却一发不可收。据介绍,她遍访在北京、天津、哈尔滨、牡丹江等地研究满族文化的满语老师,还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学习满语的课件,她还利用回乡下老家的机会,让三姥姥帮她纠正发音。“经常在半夜起来对着电脑学,有时候吃饭都叫不动。”谭珊珊学满语已到“上瘾”的地步。

2019年9月24日,对谭珊珊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宁安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满语学堂”系列讲座《跟我一起学满语》,谭珊珊作为主讲嘉宾,受到很多人欢迎。后来,又开设了每隔两周的线下课堂,有不少人从几十里外的乡村专程赶来听她讲课。这几年,线下课堂转到线上,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谭珊珊建起了满语学习微信群。

欢迎有兴趣的“粉丝”入群

据宁安市融媒体中心主任李世勇介绍,宁安是满族的发祥地,当地政府一直在保护传承满族文化。

李世勇是地域文化的守护者,2006年,他与搭档李祥瑞一起摄制《祭祀的人》专题片,用影像记录的方式做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同时,他以个人出资的形式举办满语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近200人。

2009年,宁安当时唯一一位精通满语的老人去世,对他们的触动很大,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成立满-通古斯语言研究项目组,加大保护满语的力度。

“2017年,我们发现了宁安叶赫那拉氏的后人谭姗姗在满语传承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无论是口语和书面语都精通。”李世勇说,这一发现让他们感到惊喜。于是,两年后就有了融媒体平台大力开展满语的普及和推广工作的满语学堂以及线上的微信群。

据介绍,满语学堂转为线上微信群教学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最多时成员达到近千人。李世勇说:“满语是满族文化的载体,学习满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满族优秀的文化;我国还有大量的满语资料需要发掘和保护,但是精通满语的人越来越少,通过线上的社交平台,把语言场景搬到线上,对于满语的学习保护不失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满语和满族文化,产生对满语的兴趣,培养精通满语的人才。”

在宁安市,这个微信群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群里的成员都属于满语的“铁粉”。谭珊珊说:“微信群现在没招满,人数正在逐步增加,但是我不急于扩粉,我们搭建这个满语学习交流平台,是希望让更多喜爱满语的人加入我们,在传承过程中把满语这种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满语究竟因何逐渐走向消亡呢
...着清王朝一同被淹入历史海洋的还有独属于他们的语言—满语,其实早在清朝中期满语就已经消失殆尽了,而到了如今满族有差不多几千万的人口,但会满语的却只有寥寥数人。要知道清朝灭亡距今
2024-05-11 13:56:00
清朝是如何保持满人民族特性,不被汉人同化
...力作为头等大事。乾隆 二、何为国语骑射所谓国语就是满语,骑射就是渔猎民族的看家本事骑马打猎。在清军入关半个世纪后,旗人在民族传统上出现了严重弱化,除了上述旗人战力虚弱,汉军
2024-03-24 17:25:00
看清代阿哥们学业有多忙?台北故宫展“阿哥养成记”
...等经典外,还必须接受满洲“国语骑射”课程。国语即是满语,骑射则是骑马射箭。清朝尤其重视宗室子弟远赴关外,行围狩猎的技能学习。而随着清皇室与西方接触,阿哥们的学习也添加天文数理
2023-09-07 15:36:00
...约1050万人)。而满族的母语,也是清朝的官方语言——满语,却在近代百年时间濒临消亡。▲满族分布有清一代,满语被赋予了极高的政治地位,不仅被用于故宫各大宫殿匾额之上,还被加入
2023-04-21 10:17:00
清朝统治全国怎么久为什么没有让百姓学满语
...是在效果上,都要更加符合清庭统治汉人的需要——推广满语。古语云“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但皇太极却嫌“女真”不好听,将其改成了“满”。与汉人使用汉语不同,满人也有自己民族的
2023-05-11 15:36:00
清朝灭亡一百年后,现在还有成千上万的满族人,为何满语却消亡了
...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按理说,满族人应该大力推广满文、满语。但是有意思的是,满族自己的八旗子弟都不愿意学满文、满语。时至今日,虽然满族人还有千万,但是会满文、满语之人却寥寥无几。
2024-11-11 11:05:00
满语逐步消亡:不是满语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碰到了汉语
据说有人做过统计,全国目前能说满语的已经不足百人了。那么问题来了,曾经显赫一时,作为清朝官方用语的满语,为什么会如此迅速的走向消亡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满语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
2024-10-28 10:46:00
满清皇帝起名字入关前后泾渭分明,差踞割裂令人啼笑皆非
...岭,那就是入关前和入关后。入关前清朝皇帝的名字是先满语后汉译。清王朝名义上的第二位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他的这个名字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我记得以前上学那会儿,第一次读到
2024-11-01 15:37:00
清朝统治了268年,为什么不强制推广满语?只因一个问题无法解决
...是一种“文化入侵”。要从文化上同化汉人,为何不推广满语呢?当初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为了增强六国遗民对秦帝国的认同感,将度量衡和文字等方方面面都统一了起来,并且全都以秦国的为统
2023-08-31 15:32: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从“信息传递”到“价值引领” 华商网“暖新闻”为西安职业教育注入新动能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新闻媒体助力技工教育宣传升级路径,10月11日,由西安市职业技能协会与华商网联合主办的“暖新闻如何赋能新时代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工作” 专题培训
2025-10-12 20:56:00
航模在空中翻转,喷出一道道烟雾,令人目眩;操场上,学子们脚踏平衡车,手中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骑着山地车的他们宛如追风的少年……2025年10月10日上午
2025-10-11 09:25:00
逆境稳产!YD268交出亮眼答卷
大河网讯 10月9日,山东省齐河县的天空飘着细密的秋雨,寒意中裹着几分湿润的泥土气息,金黄的玉米穗在雨中挺立,收割机在地里轰鸣穿梭
2025-10-11 13:08:00
大河网讯 “妈妈,我学会做面点了,您看看我做的蛋糕好看不?”一名男生正通过微信视频给妈妈炫耀。“老师教的收纳法就像魔法
2025-10-11 13:08:00
郑州八中地理实践作业展风采:巧手塑山河,童心绘寰宇
大河网讯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郑州市第八中学地理教研组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为七、八年级学生精心设计了两项富有创意的实践作业
2025-10-11 13:08:00
这场“大国工匠进校园”报告会何以引发学生深刻共鸣?
大河网讯 10月10日下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在音乐厅举行“大国工匠进校园”暨“匠心大讲堂”报告会。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
2025-10-11 15:40:00
潍坊学院在2025年度“挑战杯”揭榜挂帅擂台赛中获佳绩
近日,2025年度“挑战杯”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种业科技创新”领域主擂台赛在海南省三亚市落下帷幕。潍坊学院6支参赛团队表现优异
2025-10-11 17:11:00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5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名单及中期审核专业名单。潍坊学院历史学、音乐学和英语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2025-10-11 17:11:00
喜报!齐鲁医药学院在2025年山东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活动中获奖
鲁网10月11日讯近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国防动员办公室、山东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山东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活动结果公布
2025-10-11 17:12:00
齐鲁医药学院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获评全国优秀等次
鲁网10月11日讯近日,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2024-2025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等次优秀志愿者名单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25〕4号)
2025-10-11 17:13:00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张金坡:于0.01毫米精度中,雕琢非凡匠心
大河网讯 每天清晨,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学院学生张金坡走进实训基地,电子屏上实时更新的“竞赛梯队晋级榜”映入眼帘。学校构建的“梯队竞赛机制”
2025-10-11 17:43:00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张国佗:从门窗匠到金牌选手的淬炼之路
大河网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现场,当“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国赛精选)赛项金牌——河南代表团,张国佗”的宣布声响起
2025-10-11 19:45:00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王旭:18个月逆袭!从高考失利到国赛领奖台
大河网讯 近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3级物联网专业学生王旭,凭借出色发挥摘得铜牌
2025-10-11 19:45:00
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与育人成效的实现。学生干部、任课教师、导师、辅导员四支队伍作为学生管理体系的重要力量
2025-10-10 16:48:00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打造花园式校园,推进“生态育人”
近年来,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以“绿色校园 生态育人”为核心目标,持续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如今,一幅“春有花 夏有荫 秋有果 冬有景”的四季生态画卷已徐徐展开
2025-10-10 16: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