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的逃兵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7 16:2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朝的逃兵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

明英宗正统三年,当时担任兵部侍郎的于谦,正巡抚河南、山西,因为河南省遭了灾荒,于谦便上疏朝廷,请求暂停“清军御史”(也就是清点全国军兵的钦差)在全国的活动,让他们各回原处。

其中提到,这些清军御史到全国清查各个卫所,发现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最近三年,全国卫所实际上还在岗的军兵,比朝廷应该有的名额,少了120万还多。这些兵说是逃跑了或者死亡了。

就算已经清查出来的那些逃兵,一一重新登记造册,然而,十个里面也只有两三个到岗,就算这两三个,也不客气,过不了多久又逃了。

据《明英宗实录》记载:

臣等窃惟,自遣御史清理之后,近三年于兹矣,天下都司卫所发册坐勾逃故军士一百二十万有奇。今所清出十无二三到伍,未几又有逃故。

明朝的逃兵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

可是正统初年,朝廷并未大举用兵,正统朝大举对外用兵,是在正统六年,命定西伯蒋贵为将军,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发兵十五万征麓川,也就是用兵西南傣族地区。

很显然,120万军兵,阵亡的或者受伤不治去世的不占多数,大部分都当逃兵了。

这120万逃兵,占了当时明朝全国总兵力的将近三分之一。

但是,明朝朝廷当时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与其说没有重视,不如说,是无可奈何。

所以,后来明英宗土木之变的时候,明朝号称五十万大军,实则只有二十几万,其他的大概都逃了,名册上有这个兵,实际上军中并无此人。

明朝的逃兵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

明朝军队为什么有那么多逃兵呢?这还得先介绍一下明朝的卫所制度和兵源。

明朝建立过程中,明太祖朱元璋按照副丞相张昶的建议,仿照唐朝的府兵制,在全国设立卫所制,成为明朝贯彻始终的军事制度。

所谓卫所制,就是在全国重要的城镇,设立卫和所。

最基层的是百户所,共有兵120人,设十个小旗统领。

上一级是千户所,每千户所共1120人,设两个总旗统领。

再上一级就是军卫,每卫平均5600人,由指挥使统领。

再上一级,就是省级的部门了,明朝在全国重要省份设立都指挥使司,统领该区域内所有卫所。

至于都指挥使司再上头,就是明朝有名的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了。

而明朝的兵源呢?

一开始的时候总共有两大类,一类是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拉起来的队伍,另一类是在作战过程中,抓到的俘虏。

到了后来,明朝稳定以后,兵源就有了新的来源,一个来源是罪犯,所谓犯了罪充军的那部分人。

另一类是重中之重,就是明朝通过军籍制度,在全国征兵,家里男丁超过三口的,就征一个当兵。这叫做垛集军,如果你加入了垛集军,你的户口就从民籍变更成了军籍,永世不得更改,子子孙孙都要从军。

这就是明朝所谓的从征、归附、谪发、垛集四大兵源。

实际上后来明朝还发展了募兵制,出现了雇佣兵,甚至到明朝后期,明朝军队大部分是雇佣兵,朝廷不直接发饷的。比如有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继军和俞大猷的俞家军。

明朝的逃兵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

了解完明朝的卫所制和兵源以后,就不难理解那些兵为什么会逃跑了。

第一,对于流放的兵源来说,都是罪犯,发配到各个卫所里,一旦有机会,肯定会逃。

比如,明成祖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大帝对建文帝的忠臣们大开杀戒,不但株连十族,还搞瓜蔓抄,所谓瓜蔓抄,就是连根拔起,把你老家全村邻村的人都治罪。这么多犯人,不可能都杀,男的流放充军,女的发配教坊司充当奴隶。

据《明宣宗实录》记载,

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张聪言:辽东军士多以罪谪戍,往往有亡匿者。皆因编发之初,奸顽之徒,改易籍贯,至卫即逃,此及勾追,有司谓无其人,军伍遂缺。

第二,对于俘虏军来说,当然也会跑。因为明朝初年用兵,打的都是异族蒙古或者西南少数民族,抓的俘虏,你把他放在卫所里,看守不严,他能不跑吗。

第三,对于垛集军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就地安置,这由不得你自己选,你说你想在离老家近的地方当兵,可以常回家看看老父老母,门都没有。

很多江南兵,被分配到北方甚至辽东酷寒之地,离家几千里,他不适应当地,能不跑吗。

明朝的逃兵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

除了各种兵源自身特点导致的逃跑,明军逃兵严重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那就是各级官吏的腐啊败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王公大臣随意征召卫所军给自己干私活,干工程,让他们劳累不堪,忍受不了折磨。

比如,明朝丞相李善长回家养老以后,大兴土木,但是工人不够,就找汤和要三百兵马。后来汤和把这件事告诉了明太祖朱元璋,这件事也成了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罪证之一。

明朝初期还好,越到后来,贪官污吏越多,使用卫所军干私活的越多。

以至于出现了以下的情况:

明朝平时会在全国各都指挥使司抽调卫所军进京卫戍,跟京城的京营军队一起操练。但是,这些进京的卫所军往往被京城的王公大臣调走去干私活,搞得他们劳累不堪。以至于当时山东都指挥使司的将领,不得不贿赂五军都督府或者兵部的高官,求他们不要调集该都司的卫所进京。

这些卫所军,平时本来要训练,要学习排兵布阵,现在倒好,天天被叫去搬砖,还不给工钱,因为仅有的一点好处都被各种指挥使、总旗等将领拿走了。

所以明朝军队逃兵才如此严重。

明朝的逃兵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

据史载,嘉靖朝,俺答围攻北京,兵部尚书丁汝夔去盘点京营军队人数,本来应该有十万七千余人,实际在岗的却只有六万多人,只剩下一半了。

到了崇祯朝,逃亡还更严重,连能打仗的都没有,因为缺军饷,都跑了。

“十七年(1644)王章巡视京营,按籍额军十一万有奇。喜曰:‘兵至十万,犹可为也。’及阅视,半死者,余冒伍,惫甚,矢折刀缺,闻炮声掩耳,马未驰辄堕。而司农缺饷,半岁未发。”

永乐大帝在的时候,北平最多可是有八十万大军呢。

没有兵打仗,明朝能不亡吗?

明朝的逃兵问题为什么这么严重

至于这些逃兵怎么逃的,那就五花八门了。

比如,有的人贿赂上司请假,结果,黄鹤一去不复返,同袍怀中空悠悠。

比如,有的人招呼都不打,就没影了。

比如,有的人说要回家取衣物,后来就再也见不到这个大哥了。

比如,有的纨绔子弟,一打仗,就拿钱雇人去顶自己的名,打完仗自己再回卫所,然而,那个拿了钱的大哥,根本就没去打仗,拿着钱跑了。

甚至于,有的大哥,不在卫所里待着,跑到附近的城镇农村做小买卖去了。打仗的时候,自然找不到他啊。

反正就是各种钻卫所制度的空子。所以,朝廷面对逃兵问题,制定了各种惩罚措施,仍然制止不住,除非改变卫所制度和军籍制度。

当然,这些人也不完全想当逃兵,只是在明朝当兵太苦了,还整天被上司欺凌压榨,被拉去搬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7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为何会设立“佥妻”这种制度
...的军户选择当了逃兵。对此,为了防止逃兵数量的增多,明朝逐渐诞生了一种叫作佥妻的制度。在明朝规定,军户和军犯在前往户所当兵的时候,妻子可以随往。后来这项制度演变为强制性的,也就
2024-06-23 21:48:00
明末起义军的装备有多豪华?一个人两匹马,明朝官军只能用脚追
从明朝天启末年到崇祯初年,由于天灾外加辽东战事日益紧迫,统治者对于民力的压榨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所以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到了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以民
2023-01-26 20:40:00
探讨卫所兵制与募兵制的特点及其对明朝军事影响的具体表现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军事制度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明朝的兵制中,卫所兵制和募兵制是两种主要的兵力组织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缺点,对明朝的
2024-10-21 19:39:00
明朝从朱元璋时期就被倭寇欺负,但是朱元璋却无可奈何
...最后却被朱元璋消灭并且赶回了草原,从这里看朱元璋的明朝是很强大的,但其实不然,明朝从朱元璋时期一直就被倭寇侵略沿海地区持续了一百多年。朱元璋时期倭寇从山东到福建到处侵略中国的
2022-12-19 15:22:00
南明弘光建立的鼎力支持者:高杰,一生跌宕起伏、毁誉参半
...大的事情莫过于明清政权的交替。自崇祯皇帝去世之后,明朝先后建立了四个南明小朝廷,其中以弘光朝廷最为出名,且有别于后期其他南明政权。首先弘光政权拥有正统性。其次是弘光政权可以依
2025-05-06 19:30:00
于谦靠神机营打赢灭国之战,创新战术领先两百年
提起明朝相信很多军事迷都会想到一支部队,那就是神机营。这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支全部装备火器,并以此为主要战斗力的军队。那么鼎鼎大名的神机营战斗力究竟如何呢?这其实有一次非常典型的
2023-06-14 19:11:00
大明朝最危急时刻,于谦竟凭借一己之力击退异族入侵
大明朝最危急时刻,他竟凭借一己之力击退异族入侵,为大明朝续命200年!他到底是谁?为何这么牛?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大明第一才子——于谦的传奇故事!在大明朝打过的战争中,基本上都是
2023-02-23 14:26:00
明朝先是灭了元朝,把兵打到了越难,最后又成立了一支海军打到了非洲,按道理讲不应该被清朝灭亡,那么明朝的兵和清朝的兵谁更厉害呢,这就要说到两朝的兵制来做比较。明朝将军队分为两级,一
2024-06-23 19:59:00
聊聊明朝老百姓的日常
随着明月出版的《明朝那些事儿》开始,大明王朝开始慢慢的浮出水面。如果说之前对于明朝的理解是锦衣卫,东厂,西厂,魏公公等。那么这本书面世后,在之前了解的基础上绝对是增加了一些骨干。
2024-02-17 19: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