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花茂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0984元增长至2023年的25479.3元——
“花繁叶茂 繁荣兴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毅
初春时节,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一片葱茏。一辆重庆车牌的小汽车轻车熟路地向花茂村“红色之家”农家乐驶去。
“车子停这里。”“红色之家”农家乐服务人员热情地招呼客人。
“他家的味道很地道,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重庆游客张庆江笑着说。
荠菜、蓝竹笋、野生蘑菇……一个硕大保鲜柜里挤满了农家风味。农家乐院子里的车位所剩无几,老板王治强正在厨房里忙着为客人准备可口的饭菜。
2014年,王治强改建自家院子时,当地正在盘活红色旅游资源,而他家紧邻苟坝会议会址,所以把农家乐取名为“红色之家”。
“现在到贵州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王治强说,尤其是去年入夏以来,重庆、湖南等地的游客纷纷来到贵州避暑,村子里的乡村民宿房间经常出现供不应求情况。“游客的涌入,让我们拓展了增收渠道。”
镜头转向花茂村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母氏陶艺馆内,省级非遗花茂土陶第四代传承人母先才正在教授学生技艺,只见快速转动的电动拉坯机上的陶土,在母先才巧手拿捏间,迅速变化,短短几分钟,一个精致的茶具初坯就制作成型。
“已有多所学校同我们达成协议,定期前来研学。同时在村子游玩的游客也会前来体验,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好几个旅行团。”母先才说,花茂村的土陶制作始于清朝晚期,曾经是村里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以前许多村民的房屋都不能避风挡雨。”母先才回忆说,花茂村原名“荒茅田”,大家收入微薄,村容村貌差,处处是土墙茅草房,1955年,村民们决定将“荒茅田”改名为“花茂”,期望“花繁叶茂、繁荣兴旺”。
随着国家一项项好政策的支持,花茂村抢抓发展机遇,把乡愁作为文化来经营,融合农耕文化、土陶文化和古法造纸等元素,打造一条农旅文示范带,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例”等18项称号和荣誉。
如今,花茂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0984元增长至2023年的25479.3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14年的16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292.5万元。“花繁叶茂、繁荣兴旺”的美好愿景已照进现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09: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