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不容否认!新增文物860件(套)实证南京大屠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12 17:28: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各类藏品总量已达19.3万件(套)。

自2014年设立首个国家公祭日以来,纪念馆新增860件(套)文物,其中一级文物63件(套)、二级文物204件(套)、三级文物593件(套)。文物无言,历史有声。记者从新增文物中选取四件,还原历史真相,警醒国人勿忘国耻。

不容否认!新增文物860件(套)实证南京大屠杀

南京保卫战最后一道坚守作战命令

这是一份成文于1937年12月11日24时,有关“死守南京”的作战命令——“卫参作第44号”命令。该命令由当时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向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下达,右上方加盖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关防”章。

不容否认!新增文物860件(套)实证南京大屠杀

“卫参作第44号”命令。受访单位供图

作战命令上,唐生智要求第八十三军和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七师、第七十四军“固守”光华门等区域阵地,并严令“非有命令不得放弃违者按连坐法治罪”。然而仅一天之后即12月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该文物由日本友人岩松要辅于2007年在日本佐贺县唐津市一家书店里发现,并于2017年3月底捐赠给纪念馆。与该文物一同捐赠的,还有教导总队的作战计划、口令、防御工事说明等原始文件。

“完整的作战命令文本十分稀缺,这份史料使我们对卫戍长官司令部所发作战命令的数量、指挥模式及撤退前的部署,有了清晰了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宅巍说。

盖有“极密”印章的侵华日军战斗详报

已经泛黄的封面上,“极密”印章尤为显眼,这是一份《自昭和十二年(1937年)十二月九日至十二月十三日步兵第三十三联队南京附近战斗详报》。

不容否认!新增文物860件(套)实证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人员展示封面标注为“极密”的步兵第三十三联队的《南京附近战斗详报》。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负责征集这份战斗详报的日本爱知县圆光寺住持大东仁说:“战斗详报是日军的官方记录,是当时、当天记录下来的日志,非常可信。日本有一部分人不承认有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但这就是铁证!”

史料显示,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三十三联队于1937年12月10日抵达南京东郊,在紫金山附近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13日,占领天文台、太平门,在太平门附近屠杀了约1300名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卫星认为,这份战斗详报来自直接参与进攻南京并实施大屠杀的日军主要部队,记录了作战命令、战斗经过、战地日志等。从日方视角印证了南京保卫战之惨烈,反映了中国军队付出的重大牺牲。

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的印章

1946年2月,中国设立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史称“南京审判”。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被引渡到南京接受审讯,最终被判处死刑。

不容否认!新增文物860件(套)实证南京大屠杀

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的印章。受访单位供图

该法庭判决书显示:“计于中华门花神庙、宝塔桥、石观音、下关草鞋峡等处,我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19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人数达30万人以上。”

当时,担任该法庭庭长的就是石美瑜,在谷寿夫判决书上,也盖有他的印鉴。

2004年,石美瑜的儿子石南阳将石美瑜自存的谷寿夫判决书底稿、部分日本战犯的审判笔录等文物,捐赠给了纪念馆。2017年,石南阳又将石美瑜在判决书上使用的印章捐赠给了纪念馆。“父亲最后一次使用这枚印章,就是南京审判。”石南阳在捐赠仪式上说。

报道日军“百人斩”暴行的美国报纸

“根据《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军官比赛看谁能先杀死100名中国士兵,结果都杀了超过100人,双方打平杀了106人,他们又同意重新比赛杀到150人为止,12月6日是89比78,12月1日是56比26。”这是1937年12月14日发行的《芝加哥每日论坛》中,一篇有关两名日本军官进行“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报道节选。

不容否认!新增文物860件(套)实证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4日刊发的《芝加哥每日论坛》(节选)。受访单位供图

在1937年12月6日发行的《纽约时报》中,也登载了有关日军“百人斩”杀人竞赛的报道。报道称,来自上海前线的一份电报详细介绍了两名日本军官之间的一场比赛,看谁先杀死100名中国人。年纪分别为25岁和26岁的日本军官把赌注压在了这项“成就”上。

不容否认!新增文物860件(套)实证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6日刊发的《纽约时报》(节选)。受访单位供图

这两份报纸由美籍华人鲁照宁捐赠。“百人斩”杀人竞赛是日军残酷暴行的典型案例。这种罪恶行径不仅是杀死中国人,更是以虐杀为乐,充分暴露侵略者的本质。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认为,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物和展陈价值。

来源 新华视点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李劼

三审 庞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华全媒+丨为真相搜证,为历史存证——三个“搜证人”的故事
...录加害方的口述证言……近年来,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加入南京大屠杀史料发掘队伍,不断拓展史实研究视野,维护不可撼动的历史真相。南京大屠杀中的872次屠杀暴行、西方人士记录和报告的5
2023-12-13 16:45:00
...,30万同胞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然而,对于这段铁证如山的历史罪行,至今仍有部分日本右翼政客公开否认。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2023-12-13 16:57:00
记录南京大屠杀铁证追寻历程 《寻找马吉影片》出版
...文转自:南京晨报译林出版社供图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至今日,仍有许多爱国人士为搜寻、证实、追回南京大屠杀证据而四处奔走,为南京大屠杀微观
2023-12-14 00:44:00
还原历史真相,我们至今仍在努力
...切有良知的人。86年后,新书《寻找马吉影片》于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由译林出版社重磅推出,大量触目惊心又弥足珍贵的史料细节告诫万千中华儿女:民族之痛,永不能
2023-12-28 02:06:00
江苏南京:国家公祭日 | 那一年 我在现场
2014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花圃里竖起了“12.13”字样的标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摄2023年12月13日
2024-12-13 09:04:00
...华社南京4月26日电(记者蒋芳、邱冰清)26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美籍华人鲁照宁文物史料捐赠仪式”,包括日军军人手牒、刊登日军罪行的欧美报刊等98件(套)
2023-04-26 17:51:00
新征文物史料发布,侵华日军罪行再添新证
十一月二十九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发布二〇二四年新征文物史料,图为工作人员整理文物史料。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南报网讯(记者杜莹)11月29日,侵华
2024-11-30 08:56:0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出海外征集藏品
《为了共同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外征集藏品展》...
2022-12-13 22:28
理查德·布莱迪后人来信,讲述一件家传中国文物的故事
...的故事。”卡莉·布莱迪9月21日,国际和平日。两天前,南京大屠杀期间帮助过南京人民的国际友人理查德·布莱迪的曾孙女卡莉·布莱迪写信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用一件家
2023-09-21 14: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