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坐到火面前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12-18 15: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坐到火面前

围炉夜茶 小青 摄 “天冷了,坐到火面前来咯。”在故乡的冬季,若到别人家里串门,主人一般都会这么热情招呼,然后张罗着引你坐到火炉旁最暖和的位置,这也算是一种接待礼仪吧。天寒地冻的时节,炉子不分贵贱,屋子不分豪简,有一炉火烤是最要紧的。坐在火面前,身体烤得暖暖的,聊天的话儿变得绵长绵长的,就连一些隔阂、嫌隙也融化了,随烟散去,只剩温暖的火苗在熠熠闪耀。

当秋天的最后一阵风吹过屋顶,行人少了,孩童的嬉闹不见了,就连整日坐在家门前拾掇家什的主妇们也钻进屋子里了。家家户户大门紧闭,长长的烟囱从窗子里探出脑袋,留下缕缕青烟缥缈在天际。每到此时,外婆家生起地炉子。地炉子挖在堂屋中央,就像嵌在地上的一个夸张的惊叹号。安放炉筒的一端稍宽,下面垫上炉箅子。再留一坑道,用于扇风和疏通灰渣。一到冬天,外婆就整天围着地炉子转,煮糯米酒、煮饭煮菜、烧水、煮猪潲、熬红薯……我喜欢吃外婆煮红薯。红薯削皮,放入鼎锅里,在地炉子上焖上半夜,这样慢熬出来的红薯香甜软糯,吃在嘴里,舌头连连打翻滚。地炉子在正月里是最热闹的,外婆的六个女儿、两个儿子,又领上一众孙辈,齐齐整整地来拜年。桌子安在地炉上,菜肴热气腾腾地摆了一桌子,外公温着的烧酒壶飘来暖暖的酒香。酒喝足了,饭菜吃撑了,兄弟姊妹积攒了一年的话却怎么也聊不够,于是围在地炉子旁继续聊。外婆觉得屋子不够暖,她又拿起一床烤火被,铺陈开来,搭盖在围坐一圈的子女孙辈的膝盖上。然后,又将一两个偷跑着出去玩雪的外孙赶回屋,“快坐到火面前来。”地炉子暖融融的,屋子的人笑融融的,灶头上吊挂的腊肉兴奋地冒油花,连窗外的雪花也枉自多情地稀里哗啦。

我家烤火用得最久的是蜂窝煤炉子。炉子上面焊了一块圆形的铁板,盖上炉盖就是个小圆桌。小圆桌导热快,手放在上面热乎乎的,开饭时当餐桌用,也能在上面读书、写作业。清晨,天将亮未亮,父亲穿衣,起床,一片窸窸窣窣里炉子便燃起来了。待炉火烧旺,饭菜飘香,家人便陆陆续续地起床了,一天的日子从火面前开始。早饭过后,一个个穿着厚厚的棉衣摇摇晃晃地出门了。晚上,又一个个带着湿冷气息走进家门,首先奔到火面前,摘掉厚厚的棉手套,把手贴在水壶上,温暖从手上传到了身上,由身上传到了心里,表情也由寒冷僵硬,一点点变得柔和温暖……哦,回家了。晚间,炉子把一家人聚在一起,炉火烧得噼里啪啦,电视机里飘出精彩的节目,父亲在铁皮盖上烤着花生、红薯、糍粑等。我在圆桌上写着作业,眼睛不时地瞄两下炉盖上的烤糍粑……糍粑先是“吱吱”地叫,然后又发出轻轻的“呜呜”,接着表皮开裂,爆出浆。这时,用火钳轻轻地将其翻面,继续烤。又是一阵“吱吱”“呜呜”声。待糍粑烤得全熟了。夹起来,咬上一口,表皮焦香酥脆,内里软糯粘牙。煤炉上发出细碎的声音和美妙的香味,将寒风撕开的生活缝隙给填满。

炉壁很是暖和,母亲便坐在火面前烘烤衣服鞋袜。将湿漉漉的袜子和鞋垫搭在烟筒缠的铁丝上,再将棉靴子靴底端直靠在炉壁上,次日一早起来,鞋袜都烘干了,还暖暖的,穿上去松软舒坦。临睡前,父亲要封炉子,留进气口是个技术活。留大了,煤就被烧过了;留小了,容易呛灭。不过也没关系,实在不行,找隔壁邻舍借个烧好的煤球当火种,邻里间因一炉火走动得更密切。

每逢周末下午,母亲照例要给我们挨个洗头发。洗一个头,母亲要烧两壶水。铁壶里的水第一次咕噜咕噜地开了,母亲拎着开水哗啦一声灌到铁桶里,桶上盖块手巾以防降温,又接满水烧第二壶,水烧开后又灌入铁桶,然后舀一大瓢凉水掺进来。水备好了,母亲拿过一个脸盆接水,又将一块手巾覆住我的肩膀,然后按低我的脑袋,用瓢洒水湿发,水温往往是比较烫的,我呲着牙喊烫,母亲却说,天冷要洗热水,要不感冒了。随后,母亲伸出手指用力地抓我的头皮,我感觉头皮要被抠出来了。但母亲手劲丝毫不松,嘴里嘟囔着:“好好开个光牲。”不仅如此,被母亲“开光牲”还要耐住性子,她往往要冲水三次才罢休。母亲也帮父亲洗头,父亲说她是“大力金刚抓”,母亲嗔道:“嫌我劲大别让我帮你洗。”两人一来二去地在火面前愉快地拌着嘴儿。洗头之后,母亲满意地打量着父亲和我,父子俩红光满面地坐在火面前,头发蓬蓬的,发丝好像能飞起来。

时代进步,空调、暖风机等取代了简单拙朴的传统烤火取暖方式,但那些火面前的温暖记忆却留驻心底。那把“火”,在生命的深处闪耀摇曳,从未迷失或远走。哪怕外面的世界再怎么寒风呼啸、天翻地覆,却又怎样?坐到火面前来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过个闹热年
...。阳光的味道、熏香的味道,都是闹热的年味啊。室内,炉子唱主角。围炉既能取暖,还能制作过年美食。炖煮的,常炖“年庚肉”、炖“年庚萝卜”、煮甜酒糍粑。各家都炖下一大锅年庚萝卜,每
2023-01-20 09:44:00
...文转自:劳动午报天气渐暖,但说起冬日,没有什么是比炉子更令人怀念了。用铁做成的炉子,在农村是最常见的。那时的炉子,烧的不是蜂窝状的煤球,便是不规则的煤块。虽然与炉子共事的伙伴
2023-02-25 00:05:00
...的蜂窝煤要放在第一层的两个蜂窝煤中间,便于通风。煤炉子是自己买的,再套好四五节铁皮烟管,过冬的取暖设施就准备就绪了。 我从家里装了一袋子劈好的木条、木片,常在星期天下午早早到
2023-01-05 07:37:00
“伴手礼”家风
本文转自:四川政协报同村的高婶来我家找母亲玩,母亲没在家。母亲回来后,我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隔天便提了一小袋红薯,要去高婶家串门儿。我跟母亲嘀咕,高婶来咱家也没带东西,再说,她
2023-11-30 10:43:00
忆童“年”
...一的早上,我和弟弟会跟随父母很早就起床的。刚一醒,母亲就拿着一张废纸往我和弟弟的嘴上擦,母亲边擦还边念叨:“百无禁忌、诸邪回避,百无禁忌、诸邪回避……”我百思不得其解,对于母
2024-02-21 06:59:00
《天台上的父亲》:总有些告别,突然又茫然
...中,邵丽描述的主人公原本有一个完整的大家庭,父亲,母亲,还有哥哥和妹妹。然而父亲突然走了。却又没有走。父亲在走的地方永远停留下来,挥之不去。那是离开的父亲。那是一直没有离开的
2024-04-08 07:33:00
...转自:广州日报人的口味,与其说是天生的,倒不如说是母亲自小培养出来的。比如,我母亲喜欢吃糍粑,我也爱吃,我们兄弟姐妹都爱。现在,糍粑是稀疏平常食品,一年四季,到处都可以买到、
2023-01-28 04:04:00
冬日炉火红
...人帮家里买些煤炭。母亲生性要强、聪慧能干,家里的煤炉子是自己用土坯和青砖砌成。炉子中间是炉膛,下面留有灰洞,上面炉口变小,直径只有十几公分。为了节省煤,母亲会领我和姐姐去土坑
2024-01-05 07:23:00
缙云丨七月:母亲的老家
母亲的老家文/七月母亲的老家,我平生只去过两次。就是这仅有的两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了抹不去的记忆。第一次去母亲的老家,是在2006年的春节。记得这是母亲在世时,我们第一次也
2024-06-14 06:5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