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摄影报道
一卷矿物质防火电缆在950℃至1000℃高温燃烧下还能持续供电吗?贵州天虹志远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答案是仍可持续供电超3小时,为火灾事故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一袋可替代油漆的金属粉末涂料的色差是多少?贵州贵毅宏祥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将700余种不同颜色的涂料色差控制在0.2%以内,高于1%的国标。
一根铝制板翅式换热器封条的精度是多少?贵州惠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生产线可实现0.03毫米以内精准把控。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贵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7.8%,增速高于工业投资14.9个百分点。
当前,贵州贵毅宏祥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正朝木材专用粉末涂料发起挑战。“公司正全力攻关,将粉末涂料熔点降到100摄氏度以下,让涂料在不烧灼木料的前提下直接吸附在木材上,减少油漆用量,助力家具行业走好绿色环保发展之路。”该公司董事长彭泽贵说。
创新工艺 推动刺绣产业迈向高端
20余名女工在屏幕上设定好程序后按下开始按钮,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针头在布匹上飞快来回穿梭,红、黄、绿等颜色的线团也随之转动。几分钟时间,电脑上的设计图转化为实物。
在数十台刺绣机的助力下,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鑫田民族服饰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该公司生产部门负责人付举兴表示,1个机头比手绣效率至少提高10倍,能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尤其是大批量的订单。
创新是第一动力。一大批刺绣领域的中小企业主动“破圈”,不断进行工艺创新、渠道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为传统产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设计成为贵州古苗疆刺绣公司的生存之道。“高端服饰需体现个性化创意,每项原创图案设计公司只生产3件到5件服饰。原来许多传统服饰的袖口上图腾密布,加上以牛皮染布为面料,质地较硬,无法有效突显细节和美感。现在我们采用丝绸面料,并调整图案尺寸,市场反响非常好,让苗族文化的魅力进一步绽放。”该公司总经理刘英说。
在省科技厅《苗绣产业发展新模式平台与技术推广的研究与示范》项目支持下,2023年7月,古苗疆APP投入使用,成为公司接单和绣娘学习的“利器”。
2023年12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突出贵州民族文化特色大力打造“贵系列”品牌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刺绣、蜡染、制银、茶艺等民间技艺和特色文化融入品牌建设,充分发挥贵州民族文化特色优势,打造“贵系列”品牌。
近年来,贵州省相关部门在政策保障、项目扶持、品牌培育、金融服务等方面综合施策,持续开展苗绣非遗工坊建设、壮大苗绣非遗传承人才队伍、研发苗绣文创产品、培育苗绣体验空间等,不断点燃创新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现如今,一条涵盖设计、生产、市场、销售等领域的创新链条正在贵州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刺绣产品成了当季流行的时尚潮品,销往海内外。
绿色发展 聚力新能源锻造新优势
在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个个数米高的不锈钢锂电池电解液配制釜有序挺立,宛如一座“钢铁森林”。电解液是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续航里程、高低温充电循环性能及阻燃效果等,与电解液材料及生产工艺密切相关。
去年11月以来,年产30万吨电解液一体化项目正加速推进。贵州兴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力研发匹配高镍正极的电解液、匹配硅碳负极的电解液和固态电解质,以及能量密度在550以上硅碳负极、电压可提升到5V的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
数据显示,贵州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20年120亿元增长至2023年695亿元,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与当下热门的锂电相比,从事另外一种新能源——甲醇燃料生产企业相对较少。不过,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不少企业逐步加入生产甲醇燃料的队伍。
乘着贵州推广应用甲醇汽车的东风,贵州弘荣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加速布局。M100车用甲醇燃料二期扩建项目开工以来,工地几天一个大变样。“扩建项目总投资1.1亿元,占地51亩,是现在的5倍。其中,新建2条调配生产线,年产醇基燃料2万吨、M100车用甲醇燃料18万吨。”该公司总经理田峰波说。
从2021年开始,贵州弘荣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知名大学、石油领域研究机构、大型央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产品开发创造条件。靠着科技创新,该公司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2.6万元,到2022年的7446万元,再到2023年的1.85亿元。
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是贵州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贵州积极推动“电动贵州”建设,加快提升规模效应和质量效益,力争到2027年总产值达5000亿元。
智能制造 提升企业发展新动能
对贵州亚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而言,2023年是关键一年。当年10月,随着表面处理工序生产线的投产,芯片生产周期缩短至7天以内。“之前公司不能独立完成所有的芯片封装制造,其中的表面处理工序需运到深圳完成,然后又运回凯里开展后道工序,生产周期需15天左右。目前,所有工序均能在凯里市就地完成。”该公司总经理朱红星说。
和传统制造企业机器轰鸣的景象不同,贵州森远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显得很安静。激光快速扫描舱体内的液态树脂,一层层铺叠出3D打印产品的真容。
聚焦重大装备、关键材料、核心工艺等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截至目前,贵州森远已建成各类型工业级3D打印设备35台,累计服务60余家企业。随着各类订单的增多,如何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成为公司面临的课题。
数字化转型是其中的突破口。当前,3D打印数字化生产指挥系统建设初具成效,推动订单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生产系统有效协同,实现流程自动化。
贵州森远总经理吴泽宏表示,公司工业级3D打印产品一次验收合格率在98%以上,为企业客户降低研发成本30%以上,大幅缩短迭代创新周期。
近年来,以智能化为抓手,贵州省大力推进工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一个个扩建项目持续上马,一条条生产线建成使用,一款款产品深受好评。
特制的实心铜棒从左侧的下料装置主轴通孔穿过,弹簧夹头夹紧后缓缓送至右侧的自动化机床内部。数控走心机根据技术参数,一次性自动完成车、铣、刨、磨、镗、钻、切等工序,一会儿工夫航空航天设备专用开关配件便生产完成。
一台设备便是一条独立的生产线。今年5月底向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交付完第一批3000件的089号开关套管后,贵州航兴凯宏机械有限公司的工人又忙碌了起来,力争在今年10月初前高质量完成200万件产品生产。
依托智能设备,该公司有效生产1000余种不同类型的航空航天开关配件,且每个班次只需4名技术人员作业。“航空航天类产品使用场景特殊,按钮开关须具备高度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耐用性,以确保相关设备正常运行。自动化一次成型可有效减少部件的装夹次数,提升产品精度。”该公司生产副总石再松说。
今年上半年,贵州“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6.8、进入全国第二梯队,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6.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7.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