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诸葛瞻临死前后悔没有除掉姜维,这两人有何矛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8 17:26:00 来源:戏说三国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临死前,后悔没有除掉姜维,并非是因为跟姜维有私人恩怨,完全是因为政治观点不同。而且,诸葛瞻并没有打算除掉姜维,毕竟姜维并非奸佞之人。诸葛瞻只是想制约姜维,夺了姜维的兵权而已。

诸葛瞻临死前后悔没有除掉姜维,这两人有何矛盾?

诸葛瞻发出如此慨叹,是在蜀汉炎兴元年(263年),曹魏伐蜀之时。

这一年,魏国派出了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伐蜀。三路大军节节胜利,会合之后,被节节退守的姜维率军阻在了剑阁之外,僵持不下。原本主帅钟会准备退兵,而邓艾却率一支奇兵,袭取了阴平,从小道突袭到了江油城下。蜀军江油守将马邈,看到魏军突然杀至城下,恐慌中就投降了邓艾。

刘禅在邓艾袭取阴平时,就得到了消息,立刻派诸葛瞻前往抵御邓艾。而诸葛瞻率军到了涪陵后,却停滞不前。黄权之子尚书郎黄崇多次劝诸葛瞻迅速进兵,抢占有利地形,不让魏军进入平原地带。此时,邓艾还没有到达江油,如果诸葛瞻抢先到了江油,邓艾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可能性,被饿死在江油城下。

黄崇的这个建议,从蜀魏之间的历次交锋中,也可以看出来是非常正确的。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曹魏都失败,就是因为久攻不克,缺粮而返。所以,蜀军对付魏军,也是同样的道理。蜀军只要占据有利地势,坚守不出,时间久了,魏军必然也会缺粮而退。姜维不就已经在剑阁,逼得钟会准备退兵了。毕竟,蜀军主场作战,后勤补给相对魏军要容易的多。而诸葛瞻却不听,白白失去了防御良机。最后,只得退守绵竹,在平原地区,用临时拼凑起来的蜀军与善于野战的魏军精锐对决。

诸葛瞻在决战之前,已经预料到了失败的结局,所以才悲愤的说:“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目而反!”

诸葛瞻临死前后悔没有除掉姜维,这两人有何矛盾?

蜀军没能及时进兵江油,进行防守,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原因了,确实是诸葛瞻决策的失误。那为什么诸葛瞻还要除掉黄皓,制约姜维呢?这其实还是一场内部的权力之争。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大权由蒋琬、费祎依次接掌。费祎遇刺身亡后,刘禅宠臣、尚书令陈祗主政。陈祗和姜维关系较为融洽,非常支持姜维北伐。但是,蜀国毕竟国力有限,经过连年北伐,百姓疲敝,反对呼声日益高涨。陈祗去世后,诸葛瞻和董厥联合主政,准备停止北伐,休养生息。两人便谋划用出身南郡的荆州系老将阎宇接替姜维,出任大将军之职,掌管蜀汉军事。其实,就是准备将蜀汉的文武大权,全部由他们接管。

此时,姜维跟左车骑将军张翼,右车骑将军廖化等人,也多有不合。诸葛瞻如果行动迅速,撤掉姜维的大将军之职,任命一个虚职给姜维,拿到兵权,并非难事。原本,诸葛瞻也是有机会的。而且这时候,姜维还把另外一个人给拉了进来,他就是宦官黄皓。

黄皓完全就是一个丝毫没有任何政治理想,只知道争宠夺利的奸佞小人。姜维“恶皓之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刘禅正宠幸黄皓呢,自然不肯杀黄皓。如果诸葛瞻真的很有能力,对政治事件很敏感,此时就应该联合董厥、张翼、廖化等人,表面上支持姜维的提议,实际上趁机夺兵权,在迫使刘禅杀掉黄皓的同时,将姜维也调去闲职。如果诸葛瞻真这么做了,那么诸葛瞻除掉黄皓,制约姜维的计划,也就可以顺利实现了。

但是,诸葛瞻却在看热闹,希望通过黄皓之手,除掉姜维。诸葛瞻跟诸葛亮相比,差的真的不是一点半点呀。

诸葛瞻临死前后悔没有除掉姜维,这两人有何矛盾?

我们前面说过了,黄皓就是一个毫无政治理想的奸佞小人而已,被姜维这么一弹劾,也早已经怂了,还让他去斗姜维,没被吓死已经算好的了。所以,只靠黄皓,姜维必然是死不了的,而姜维也暨此因祸得福。

姜维弹劾黄皓不成,想到黄皓在朝内连根错节,关系复杂,“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姜维恐惧,收回了对黄皓的弹劾。刘禅竟然还让黄皓去感谢姜维,刘后主果然不愧是刘后主,和稀泥一把好手呀。这黄皓呢,本就缺乏政治思想,还很开心的去了。

《三国志》载:“维诱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皓承白后主。秋,维出侯和,为魏将邓艾所破,还驻沓中。”姜维趁机跟黄皓和好,借黄皓之口,请得刘禅同意,离开了成都,率军北伐侯和。姜维北伐,再次被邓艾所拒,就地驻军沓中屯田,不再返回成都。

这下好了,诸葛瞻彻底懵圈了。原本是想在朝内夺了姜维的大将军职务,让阎宇代替姜维,率军驻守汉中,防御曹魏。结果,姜维却率军屯兵沓中去了。兵权在姜维之手,诸葛瞻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因此,在绵竹决战之前,诸葛瞻才发出了“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的叹息。

绵竹一战,很多蜀二代、蜀三代都战死疆场,其中有名的除了诸葛瞻之外,还有诸葛瞻之子诸葛尚、黄权之子黄崇、李恢之子李球、张飞之孙张苞之子张遵……这些人没有一个临阵退缩的,皆是奋勇杀敌,力战不退,最后血洒疆场。

诸葛瞻临死前后悔没有除掉姜维,这两人有何矛盾?

正所谓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因为诸葛瞻的失误,导致成都完全暴露在了魏军面前。懦弱的刘禅,在蜀、吴多路援军正在赶赴成都之时,却大开成都城门,投降了邓艾,蜀国自此灭亡。

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无尽的思考与推测。如果诸葛瞻除掉了黄皓,制约了姜维,蜀国的情况会好点么?也许会吧。

因为姜维确实并不是一个善于团结一切力量的人,也不是一个非常霸道的人物,也就无彩可出了,只能跟诸葛亮一样,一次一次的无谓北伐,以攻代守。也许,诸葛亮去世时,还是将兵权交给魏延才是最好的选择,凡是遇到反对的,全部打压下去,集中全力冒险一搏,倒是有成功的希望。只要夺了西凉和关中,守住了潼关,基本上就可以安心休养生息了。积攒好了力量,一举东击,曹魏危矣。

亦或诸葛瞻、董厥、阎宇制约住了姜维,文武结合,休养一下生息,也许会好点。但也可能因为魏国的毫无压力,土地面积广阔,休养生息恢复的更快。野心勃勃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可能就会更早的伐蜀。蜀国也许会灭亡的更早。

蜀国后期缺乏强势的大臣主政,只靠懦弱的刘禅、寡断的诸葛瞻,以及被排挤的姜维,蜀国的灭亡是必然的了。诸葛瞻再怎么后悔、叹息和自责,也无回天之力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8 22:42:5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诸葛瞻,诸葛,矛盾的资讯: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姜维共同为蜀国效力,两人为何矛盾很深?
...,扛起蜀汉大旗,但为什么诸葛亮的儿子想要除掉姜维?诸葛瞻从小缺少父亲教导,虽然聪明过人但是自以为是诸葛瞻是诸葛亮年老时得到的一个儿子,因为儿子年幼,自己又经常在外行军打仗,所
2023-03-11 10:21:00
诸葛瞻在临死前,为何悔恨没能制衡姜维
...都,刘禅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震惊,赶紧派遣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领成都一带的防御部队迎敌。诸葛瞻是诸葛亮的独生子,他凭借着父亲的声望受到重用,并没有任何统兵打仗的经验。面对着老练的
2024-04-25 11:38:00
诸葛亮培养了哪4个错误的人,亲自葬送了蜀汉江山
...姜维缺乏大局观,他没有看清楚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诸葛瞻诸葛亮培养的第四个错误之人,便是诸葛瞻!诸葛亮老来得子,对诸葛瞻这个儿子非常喜欢,他还曾在给大哥诸葛瑾的书信中夸奖诸葛
2024-02-01 19:47:00
诸葛亮有什么缺点呢
...、费祎都是难得一见的贤相。再往后一些时候,他的嫡系诸葛瞻、董阙等人无所作为,其实不关诸葛亮的事情;姜维穷兵黩武,导致蜀国穷困潦倒,也是姜维自身能力的不足。不难发现,诸葛亮的战
2023-08-04 17:54:00
诸葛亮重用姜维究竟是延续了蜀国还是坑了蜀国?
...以益州集团谯周为首的投降派越来越占了上风。而姜维、诸葛瞻等主战派,却备受打压。甚至主战派之间,也出现了争权现象。比如诸葛瞻就和姜维、阎宇等多位将领不和。而诸葛瞻为了牵制姜维,
2022-12-19 17:35
蜀汉的兴衰:从诸葛亮的治理到姜维的北伐
...置疑了。邓艾偷袭阴平,经江油、涪县直抵绵竹,在这里诸葛瞻前往抵抗曹魏,只可惜诸葛瞻的大军没有抵挡,结果诸葛瞻还战死沙场。这时候的蜀汉就宣告灭亡了,其后姜维选择了投降钟会。即使
2023-12-05 08:35:00
诸葛瞻与姜维的权力斗争,导致蜀汉加速灭亡
...葛亮除了重叙思念之情外,还对未来有所展望,他说:“诸葛瞻今年已经八岁,特别聪明可爱,但我害怕他太过早熟,将来不成大器……”字里行间,体现了诸葛亮既高兴又忧虑的矛盾之情。但谁也
2023-10-04 16:53:00
诸葛亮临终前,3次提醒姜维,要预防蜀汉这3个漏洞,否则会灭亡
...公元263年,曹魏将领邓艾横渡阴平,直逼江油,随后击败诸葛瞻,攻至成都下,刘禅被迫投降。诸葛亮虽然将一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姜维,但最终未能改变蜀国作为第一个灭亡国家的命运,这真是
2024-12-13 10:08:00
诸葛瞻和姜维之间有什么恩怨吗
两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个人矛盾,不过是在关于蜀国的战略利益上有一些冲突,对于一个偏安一隅的蜀国政权来说,原本就是一个弱国小国,加上常年的“劳民,伤财”北伐战争,难免不会不陷入僵局,也
2023-04-22 14: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