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诸葛瞻与姜维的权力斗争,导致蜀汉加速灭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4 16:53: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234年,统领着蜀汉北伐军在五丈原屯田的诸葛亮,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用颤抖的手写了几封遗书,其中有一封就写给了远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在给兄长的这封信中,诸葛亮除了重叙思念之情外,还对未来有所展望,他说:“诸葛瞻今年已经八岁,特别聪明可爱,但我害怕他太过早熟,将来不成大器……”字里行间,体现了诸葛亮既高兴又忧虑的矛盾之情。但谁也没想到,诸葛亮竟然一语成谶,诸葛瞻的命运终究没能逃出他父亲的预料。

一、虚名中成长,与宦官相勾结

诸葛亮病逝后,刚满八岁的诸葛瞻无依无靠,但好在后面执政的蒋琬、费祎都曾受诸葛亮大恩,对诸葛瞻多有照扶,使诸葛氏依旧尊贵,不至于人走茶凉。诸葛瞻年少聪慧好学,世人都称他为“神童”,十七岁时,在蒋琬、费祎的推荐下,后主刘禅将公主嫁给了诸葛瞻,诸葛瞻就此成为驸马,拜为骑都尉,步入了仕途。仕途初期,诸葛瞻青云直上,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军师将军等高官,堪称蜀汉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而且由于诸葛亮留下的名声,每当朝中有什么好政策,百姓都会奔走相告,说是诸葛瞻提议的。这些虚名让诸葛瞻的声望一天高过一天,这种不用做任何事情,就能得到赞誉的感觉让诸葛瞻飘飘然起来。蒋琬、费祎病逝后姜维掌权,因为常年出征,朝政渐渐被尚书令陈祇、大太监黄皓所把持。诸葛瞻作为功臣之后的背景无人重视,他的官职自然再也难进半步,这一停,就有十年之久。

诸葛瞻是个要强的人,他不愿一辈子生活在父亲的阴影当中,他也想拥有自己的舞台,去建立自己的功业。不过对当时的蜀汉政坛来说,诸葛瞻的想法并不能实现。但说来也巧,当时尚书令陈祇突然病逝,朝廷权力中心出现真空,太监黄皓开始在朝中寻觅可以合作的官员。诸葛瞻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他放弃了尊严,向黄皓投去了橄榄枝。能和诸葛瞻这种声名显赫的功臣之后合作,黄皓自然是一万个愿意。在黄皓的帮助下,诸葛瞻得以再次扶摇直上,当上了卫将军、平尚书事,这一年,他才三十岁。两人一个把持内廷,一个掌控外廷,史书记载,两人“咸相共护”,成为了铁杆同盟。当时诸葛瞻的权势有多大?年近七旬的老将廖化都要亲自去求诸葛瞻帮他办事,可见其权势。但对诸葛瞻来说,想要权倾朝野,还有个心腹大患亟待解决。这个心腹大患是谁呢?他就是把持着军权的姜维。

诸葛瞻与姜维的权力斗争,导致蜀汉加速灭亡

二、与姜维内斗,加速蜀国灭亡

诸葛亮公认的传人是姜维,这是诸葛瞻的悲剧,也是姜维的悲剧,诸葛瞻内心里是恨姜维的。很多人都会问:既然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那为什么诸葛瞻会恨姜维呀?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就明白了。如果你是诸葛亮的部下,你当然很乐意跟着姜维干,你可以把姜维看作是丞相的化身,忠于姜维就能表明你对丞相的忠诚。但如果你是诸葛瞻呢?作为丞相血缘上的继承人,这一切忠诚原本是属于你的,不管是不是对方夺走的,也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很难不去盯着武侯的官爵,不去认为自己才是武侯的继承人。不仅仅诸葛瞻会这么想,其他一些人也有这么想的。因此,诸葛瞻和姜维不和,蜀国国内的人也会分成两拨,这便造成了蜀汉后期的内斗,极大地削弱了蜀汉自身的实力。而当时姜维主张的北伐,便成为了矛盾的焦点。

诸葛瞻是个文艺青年,在没有什么作为的情况下步步高升,但却一点儿也不懂带兵打仗。他搞不明白父亲提出的北伐计划意义何在,只认为北伐是耗财费力。因此,他全盘否定了诸葛亮生前制定的北伐大计,在姜维履行诸葛亮遗志期间,擅自叫停了北伐计划,并联合朝中老臣一起弹劾姜维。诸葛瞻此举彻底打乱了姜维的计谋,使其错失了北伐的大好机会,也彻底葬送了蜀国的未来。

公元263年,魏军将领邓艾进犯蜀国边界。毫无战略眼光的诸葛瞻不顾朝中大臣的劝诫,也不接受经验丰富的将领们的建议,自己率兵就去了前线。由于没有作战经验,诸葛瞻在前线的指挥一片混乱,不久就将自己送入了魏军的包围之中。此时邓艾派使者前来劝降,诸葛瞻也算保留了诸葛家最后一点忠义,不接受投降,直至战死沙场,以身殉国。临终前,诸葛瞻曾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诸葛瞻始终认为姜维不受控制,是朝政衰败、蜀国衰亡的原因,但他到死都不明白,其实他的权力野心,以及德不配位的现实,才是蜀国战败的最大原因。

三、为何一语成谶?原因有很多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在诸葛亮父子的身上好像并不适用。我们再回归到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兄长的那封信,不得不感慨诸葛亮的料事如神,为诸葛瞻最后的不堪大用而感到失望。然而,纵观诸葛瞻一生的作为,尤其是他后期刚愎自用导致的战败,全是由于他个人不学无术、咎由自取导致的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可以说,他的失败只是蜀国整体失败的一个缩影,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都有哪些原因呢?

诸葛瞻与姜维的权力斗争,导致蜀汉加速灭亡

第一,诸葛瞻缺乏实战历练。

从诸葛亮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诸葛亮首先承认自己的儿子天资聪慧、聪明伶俐,这样的表象想必让后主刘禅和朝中大臣也很是开心,他们会认为诸葛丞相后继有人,诸葛瞻长大后可以继续护卫蜀国。然而,这些人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诸葛亮常年在外征伐,根本无心去照顾自己的孩子,也不可能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一五一十地传授给他。因此,诸葛瞻在学识上其实并没有沾到父亲什么光,再加上他又没有怎么上过战场,他的阅历跟纸上谈兵的赵括相比,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第二,刘禅等人对他太过捧杀。

前面说了,诸葛瞻并没有机会继承父亲的所谓才能,然而,在诸葛亮死后,蜀国上下所有人的目光却都放在了这位丞相遗孤的身上。这时,诸葛亮儿子的身份已经成为了套在诸葛瞻身上的一道枷锁,年仅八岁的他被后主刘禅和大臣们整日围得团团转,所有人都希望能在这个只有八岁的孩子身上找到哪怕一丝诸葛亮的影子。就这样,诸葛瞻在众星捧月之中长大,受到了无数的关注,哪怕稍微做一件事,他就会被连连夸赞有父亲雄风。而真正继承了诸葛亮指挥才能的姜维,却不受关注,自己一人默默地进行着诸葛亮的北伐大业。事情发展到这里,蜀国的政治环境中就展现出了极为荒诞的一幕:那些为了蜀国奋斗半生的忠义臣子们,久久无法得到晋升;而没有从基层开始磨炼的诸葛瞻,就这么凭借着自己父亲的威名,被刘禅提拔成了朝廷命官,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而刘禅的这一轮糊涂的捧杀,也成为了诸葛瞻日后覆灭的因子。

诸葛瞻与姜维的权力斗争,导致蜀汉加速灭亡

第三,诸葛亮都无法逆转的局势,诸葛瞻更不能。

诸葛瞻身为国家重臣,却不能像父亲一样矢志北伐,军政大权一把抓,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这固然令人遗憾。可是,对于失去父亲那年才八岁的诸葛瞻来说,所有的荣光都来自那个遥远的、已经去世的父亲,所有的苛责也都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儿子。我猜诸葛瞻可能会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父辈的旗帜要由我来接着扛?也许在太平盛世,诸葛瞻会是一个精通书画的文人,但很不幸他是诸葛亮之子,他必须担起这个国家的命运和安危,无论自己愿不愿意。但换个角度想就明白,诸葛亮都做不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瞻又有多大的可能做到呢?自从荆州被夺、夷陵战败之后,蜀国的生存空间就被大大压缩,论资源、论将才根本比不上吴国,更远逊于雄踞9州的魏国。诸葛亮之所以多次北伐,就是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蜀国根本拖不起,因为越拖与魏国的差距就会越大。

即便如此,诸葛亮还是没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把遗憾留给了后代。而才能远不及他父亲的诸葛瞻,也最多只能飞蛾扑火,以身殉国。或许,这便是他唯一的解脱了,他的一生无时无刻不被人拿来跟他父亲比较,而为国战死终于成为他能够比肩父亲的唯一“功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4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控者,奠定了司马家族建立晋朝的基础;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最终却被贴上了“草包”的标签,尤其是在成都保卫战中的表现更让后人感到失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对比?这其中涉及到
2024-10-09 12:55:00
刘备时期,集团人才鼎盛,为何到了蜀汉后期,却人才凋零呢
...,诸葛亮死,魏延、杨仪相继遇害。直到蜀汉亡国之前,诸葛瞻还在叹息:我内不能除掉黄皓,外不能制姜维呀!此时,姜维是蜀汉最后一个顶梁柱了,他们还在想着把姜维“下架”···优秀的人
2024-02-20 15:10:00
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为什么会衰败?
...禅之外,很难再找出支持北伐的人了,就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反对北伐。所以北伐到了后期,就不再得到民心与支持,而是大量的反对,诸葛瞻就曾经想联合黄皓一起扳倒姜维,以阎宇来取代大
2023-08-23 15:19:00
姜维:从魏国降将到蜀汉北伐坚定的推动者
...整个蜀汉朝廷,包括皇帝刘禅在内,也包括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内,甚至诸葛亮本人,都没有姜维北伐如此高涨的信心、如此坚定的执着、如此抛头脑洒热血般的不断北伐。换句话说,姜维北伐的
2023-11-17 17:26:00
探讨诸葛家族结局惨淡的原因
...压力,也为家族的命运蒙上了阴影。此外,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才华横溢,但在继承父亲遗志的过程中,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最终,诸葛瞻在绵竹之战中壮烈牺牲,使得诸葛家族的血脉断
2024-11-09 19:34:00
诸葛亮为何选择北伐而不是休养生息?蜀汉的灭亡是因为北伐吗
...反对北伐的人还包括蜀地大儒谯周,甚至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是反对北伐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陈寿在《三国志》中也说诸葛亮连年征战,也没有成就功业,难道北伐真的一无是处吗?这
2024-12-23 11:50:00
蜀汉后期黄皓弄权,姜维为什么不杀他?
...了支持北伐,还想要除去黄皓的。另外一派是维稳派,以诸葛瞻和董厥为代表,要求停止北伐,顺便也杀黄皓。显而易见,黄皓在朝野上是不得人心的,当然,除了刘禅。换言之,姜维要想除黄皓,
2023-01-02 14:17:00
...案是,诸葛亮的亲儿子,刘备的孙女婿,刚刚统领朝政的诸葛瞻。熟悉历史的人可能知道,诸葛亮在子嗣上比较艰难,早年因为没有儿子,还从族中过继过别人家的孩子,诸葛亮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2024-06-12 08:55:00
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态度到底如何
...但是他没有。刘禅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刘禅基本上是把诸葛亮当成人才来培养的,很有点恨铁不钢的想法,诸葛瞻之所以能在蜀汉一路高升,还娶了公主为妻,唯一的原因
2023-08-24 17: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