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供奉本朝历代帝王及其先祖的太庙是帝王祭祀的重要场合。后来,宗室、功臣经过皇帝批准后也可以将他们的神位供奉于太庙之中,称为“配享太庙”,以示殊荣。魏明帝时,先后有26位功臣得以配享魏武帝曹操之庙,这不仅是对已逝功臣的表彰,更能揭示出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化。
一、曹魏太庙的建立
曹魏宗庙始建于建安十八年(213年)7月,此前曹操刚刚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加九锡、在丞相下置百官,掌握着东汉的实际权力。曹操遂以诸侯王之制在邺城立五庙,供奉着曹节(曾祖)、曹腾(祖)、曹嵩(父)三人,并多次在宗庙行春祭之礼,在礼制上为取代东汉做好了铺垫。
216年,曹操进位为魏王,至此曹魏取代东汉已成定局。219年,孙权称臣上表,立劝曹操称帝,群臣纷纷附和。对此曹操倒是很淡定,他早已说过“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显然,曹操认为他做个周文王就可以了,至于称帝的事情,就交给曹丕了。
220年曹丕篡汉建立曹魏,这时曹魏现有的诸侯王宗庙应该相应转变为皇家太庙,但曹丕在位时只是做了很小幅度的改进。他称帝后,先将曹操立于曹魏太庙之中。223年,曹丕将曹节、曹腾和曹嵩合为一庙,使曹操独享一庙,仅此而已。
不过曹丕最应该做的是将曹魏太庙从邺城迁至首都洛阳,但他在位期间没有任何关于在洛阳营建太庙的记载。究其原因,大致是因为洛阳城遭到董卓焚毁,需要重建,而曹操、曹丕时北方社会经济尚处于恢复期,他们都崇尚节俭,不喜大兴土木,所以此事便搁置下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魏明帝曹睿。他继位后便马上在洛阳大兴土木,广造宫社,太庙也在其中,共有7庙。太庙于229年完工后,曹睿便立即把供奉于邺城的曹节、曹腾、曹嵩、曹操神主牌迁至洛阳太庙之中,曹魏太庙在曹魏立国9年后才得以完备。
曹睿还下诏,将曹操(太祖)、曹丕(高祖)和自己(烈祖)的三祖之庙定为“万世不毁”。这就开创了帝王在位时为自己确立庙号而且“万世不毁”的先例。
二、配享太庙的过程及名单
随着曹魏太庙制度的完备,将前代宗室、功臣“配享太庙”便被提上了日程。从魏明帝开始到曹魏灭亡,先后分五批将26人配享太祖武皇帝之庙。其标准是“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著,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
第一批是在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曹睿下诏将已故大将军夏侯惇、大司马曹仁、车骑将军程昱三人配享武帝庙。
第二批是在齐王曹芳正始四年(243年),这次共有20人配享武帝庙,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分别为:已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
第三批是在齐王曹芳正始五年(244年),为尚书令荀攸一人。
第四批是在齐王曹芳嘉平三年(251年),为相国司马懿一人。
第五批是在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262年),为军师祭酒郭嘉一人。
这26人都是为曹操定鼎中原,统一北方建有卓越功勋的文臣武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诸夏侯曹,为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洪、夏侯渊7人。第二类为寒门武将,为张郃、徐晃、张辽、乐进、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10人。第三类为世家文臣,为司马懿、程昱、桓阶、陈群、钟繇、华歆、王朗、荀攸、郭嘉9人。
三、“配享太庙”所揭示的曹魏政治格局变化
首先,完全符合曹操时期的权力分配情况。
这26人中,诸夏侯曹和寒门武将都是掌握兵权之人,一共有17人,要远多于世家文臣,这和曹操时期的权力分配情况是完全符合的。军权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根本所在,所以曹操必将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诸夏侯曹和曹操有亲缘关系,值得曹操信赖。而以张郃、徐晃、张辽等人为代表的寒门武将都是曹操从行伍、降将中破格提拔重用的,他们出身低微,社会地位不高,自然对曹操忠心耿耿,这也正是曹操重视寒门的体现。
但光靠武力是不够的,虽然曹操一直在打压世家大族,但他们饱读经书,人脉关系深厚,曹操为了稳固统治,也在同世家大族进行合作。司马懿、陈群、钟繇、郭嘉等人为曹操出谋划策、治民理政出力不少。
曹丕和曹睿也基本遵循了曹操的用人方略,虽然寒门地位迅速下降,世家大族的地位得以不断提高,但军权还是牢牢掌握在与曹魏皇室有亲缘关系的诸夏侯曹手中。
其次,齐王曹芳时期的三次“配享太庙”体现了曹魏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曹睿驾崩后,齐王曹芳继位,曹爽和司马懿共为辅政大臣。而曹芳在位期间共分三次将23人“配享太庙”,特别是司马懿的入选则体现出了曹魏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243年时共有20人配享太庙,此时辅政大臣曹爽正在进行“正始改制”,以整顿九品中正制、改组地方为由将司马懿排挤出权力核心之外,借以打压势力越来越大的世家大族。曹爽权倾朝野后,便主导了这次“配享太庙”。这20人中,世家大族只有5人,曹爽的父亲曹真上榜无需多说,甚至连庞德、典韦都榜上有名,其体现的政治意味已经十分明显。
曹爽的行为自然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了曹爽一党,囚禁曹魏宗室人员,将诸夏侯曹势力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彻底架空了曹魏政权。251年,司马懿平定太尉王凌的“淮南一叛”后去世,曹魏有许多大臣便启奏曹芳应将司马懿配享太庙,而且班次位列首位。
当时曹芳已经完全被司马昭所控制,形同傀儡,只能照办。于是,将曹魏政权彻底架空的司马懿得以配享曹魏太庙,这不得不说是莫大的讽刺。
结语
魏明帝完备曹魏太庙制度后,共有26人分五次先后“配享太庙”。这不仅是表彰前代功臣的举动,更是现实政治格局的体现。而正始年间的三次配享行为,特别是司马懿的入选,更体现了曹魏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也预示着曹魏被司马氏所取代只是时间问题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3 1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