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远征匈奴,不料刘邦在白登被围,差点做了匈奴冒顿单于俘虏,汉匈之间从此结怨。汉王朝意识到自己的国力不足,只能通过屈辱的和亲政策,开始了对匈奴长达七十多年的战略守势。吕后执政期间,发生过冒顿单于遗书谩吕后的事件,西汉朝廷的忍气吞声,更加助长了匈奴的嚣张气焰。这两个事件,与之后汉景帝后期的“凌辱之恨”,一起被称为汉朝三大切齿之恨。刘邦
公元前168年,匈奴背信弃义,大举窜犯上谷、渔阳、云中三地,所过之地尸横遍野,寸草不生。忍无可忍的汉文帝拍案而起,决心重兵反击匈奴。这一次,汉文帝咬牙动了血本,调集了13万大军出兵迎敌,意图重创匈奴,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汉军主力集中在前线后,不但不敢与匈奴交锋,相反却眼睁睁看着匈奴烧杀抢掠。吕后
直到一个月后,匈奴才满载着大批掳掠的人口、财物,洋洋得意地在汉军眼皮底下抜马北归。而集结边境的13万汉军,不但一箭不发,相反“礼送”匈奴人离境。一场近乎耻辱的战争,残酷的现实让汉文帝愤懑不已,他很难想象,为什么经过10年多的励精图治,汉朝仍然对嚣张的匈奴无可奈何。冒顿单于
汉朝打不过匈奴,当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比较重要的几条。一是汉军当时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在机动性上差匈奴太远,往往是追追不上,追上了又打不过。二是长期以来对匈奴作战的失败,以及匈奴人屡次入寇抢掠的现实,让汉朝上层军方人物普遍患上了“恐匈症”,反正打到最后也要和亲,何必白白付出伤亡?汉文帝
三是当时的朝廷百官,要么是大骂匈奴,要求主动出击,却拿不出实际的办法;要么是拿出白登之围吓唬人,主张继续对匈奴和亲,拿女人金钱换和平。四是诸侯国的掣肘,造成西汉帝国作战内外交困的局面。仅从军队的战斗力来说,汉军未必不能与匈奴一战,至少依托长城进行防御完全是没有问题的。一旦和匈奴发生长期的战争,无论胜败,中央力量会严重削弱,那么列国割据争霸的情景,很有可能再次重演。如上种种,导致横扫中原的汉军,在面对匈奴的时候,长期处于脓包状态。
汉武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才开始反击匈奴,拉开了长达四十四年的汉匈大战的大幕,大汉从此崛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9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