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交汇点讯 今晚,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3年《开学第一课》如约与全国青少年观众见面。江苏两位扎根乡土、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乡村筑梦人”——82岁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农技专家赵亚夫和出生于1982年的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亮相节目,以奋斗者的第一视角讲述新时代奋斗故事,呈现伟大奋斗精神,鼓舞广大青少年博学笃行,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2001年,曾任镇江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赵亚夫从岗位上退休。不久,放不下农村和农民的他,毅然选择了“逆行”。他来到地处茅山老区的天王镇戴庄村,开始探索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帮助丘陵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2021年,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赵亚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习近平总书记跟我说,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如今,他每周都要到戴庄村田里两三次,研究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培养新农民,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把更多更好的成绩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魏巧是全国人大代表、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与魏巧面对面交流,称赞:“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与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进行交流,赞扬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那一幕正是魏巧投身农业的“机缘”。“当时,我父亲是镇江新区的一名粮食种植大户,他打电话给我,说我们两口子都是学农的知识分子,希望能回来接班,像赵老一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2017年4月,魏巧和丈夫孙振中分别辞去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从城市回到农村。
结合专业知识,魏巧和孙振中在机械化作业的基础上,发展数字农业。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示范单位,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00台套,日作业能力达5000亩;建有镇江单体规模最大的粮食烘干中心,单次烘干装机量1500吨。
《开学第一课》邀请来自句容实验小学和镇江新区平昌小学的学生们,将“实景课堂”设置在句容戴庄白沙村和镇江新区润果农场。赵亚夫讲述传统农业中的生态循环,魏巧介绍科技大田上的新农装备。同学们认真听故事、快乐下农田,感受乡村振兴的历程和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全国中小学生也将通过节目认识镇江,共上这堂主题鲜明、生动有趣的“开学第一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2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