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镇江日报
20棵小果苗长成富民大产业
——草莓引进镇江40周年记
赵亚夫指导农户种草莓
1991年,赵亚夫在白兔指导农户种草莓。
本报记者 刘兰明 王鹏程 周迎 朱浩
12月28日中午,句容市白兔镇的草莓种植户王柏生匆匆扒了口饭,就向徐村草莓种植示范基地赶去,那里有他的5个草莓大棚。
“又有人来摘草莓。”王柏生把大棚的门打开,介绍了草莓的品种和价格,南京来的顾客就兴冲冲地进了温暖的大棚。
这是王柏生最惬意的时光,草莓上市量不大,基本靠采摘就能销售一空。
趁着销售间隙,坐在玻璃钢架大棚展示区的方桌前,王柏生捧起茶杯,笑呵呵地聊起了销售10多天的喜人收益。“我们家的草莓价格高,今年的起售价格为120元/公斤。虽然受市场大环境影响,较往年160-200元/公斤低了一些,但放在现在的白兔镇,依旧是高价的‘那一小撮’,销售额已超5万元。”
更让王柏生感慨的是,如果放到40年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改变,缘于赵亚夫的20棵草莓小果苗。
1983年5月,上海虹桥机场。时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的赵亚夫从日本研学归来,安检人员打开行李包,惊奇地看到20棵绿色小苗。这是赵亚夫在日本研学期间精心培植、可以露天种植的“宝交早生”草莓苗。这20棵小苗,经科技人员精心培育,当年年底就“变”成了数千棵种苗。就是那个时候,18岁的王柏生开始跟着赵亚夫试种草莓,一晃就是40年。
40年来,王柏生坚持种草莓,不仅实现了年轻时发家致富的梦想,而且获得了江苏省劳模的荣誉,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专家。他说:“是草莓成就了我的人生。”
40年来,20棵草莓苗扎根茅山老区,成为带动1万多农户、年产值超6亿元的富民产业,并从镇江出发,“播撒”到省内其他地区,又传播到四川、贵州、陕西、安徽、云南、重庆等地,每到一处总能“照亮”一方,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果”、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40年来,上一代草莓种植户渐渐老去,又一代年轻人顺利接棒,在“莓”好事业的新征程中,挥洒青春,实现梦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31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