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60年来,“时代楷模”赵亚夫兢兢业业探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必答题,“把成绩写在大地上”。
2023年,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继续把赵亚夫做志愿者的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作为年轻记者践行“四力”的联系点,讲述赵亚夫和他的农民朋友们的故事,书写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这篇时代大文章。
每年新梨上市后,农技专家赵亚夫都要到镇江句容市后白镇窦永敏的“丰之源”梨园转一转,尝尝新梨的口感。7月20日,站在梨树下,82岁的赵亚夫尝了窦永敏递过来的一片梨,说了句让大家都沉默的话:“要是糜林能吃到这个梨就好了!”
这是“亚夫”团队三代人与一座梨园长达20年的故事。2003年,38岁的窦永敏下岗,因为缺少一技之长就想在农业上找找机会。他向镇江农科院的专家糜林求助,并在糜林的帮助下建起了30亩梨园。糜林说:“只要你肯干,一年挣10万块钱没问题。”窦永敏当时就瞪大了眼睛,下岗前他一个月的工资才1000块,这梨树上难道结的是金果子?
站在老窦的梨园里,只见梨树横成行,纵成列,每棵树分三个杈,分杈的角度都一模一样,就像仪仗队。树枝不是朝天长,而是被绑在棚架上横着长,这就是糜林教他的水平棚架栽培,不仅每根枝条都能获得充足的光照,光、肥、水都一致,梨子的大小也一致而且干活轻松,人抬抬胳膊就能照料果树。但是创业的艰辛外人很难想象,下岗后的窦永敏只有第一年的梨园本钱,第二年就要靠打工补贴梨园。那时他是问糜林:“这事能成吗?”糜林总是回答:“坚持!”
第三年梨树挂果,卖了7.5万元,第四年15万元,第五年22.5万元,第六年30万元,糜林帮窦永敏在生活的磨难中打了翻身仗。2008年,糜林带着赵亚夫来到窦永敏的梨园,尝了新熟的甜梨,那一年汶川大地震后,赵亚夫团队参与援建绵竹,窦永敏是团队里三个农民之一。
赵老告诉我们,糜林是他的同事、学生、亲密战友,也是全中国最会种梨的专家之一。农技专家总是一身土,两脚泥,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人生的价值却有另一个衡量的维度,糜林一生助农增收10多亿元,辐射带动200万全国各地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可惜天妒英才,2020年2月18日,年仅57岁的糜林积劳成疾,因肝癌去世,从确诊到去世只有短短两周。糜林去世后,给他送行的人一拨又一拨,花圈排成了弯弯曲曲的长龙,像思念一样绵绵不绝。在赵亚夫的提议下,窦永敏在梨园里建立了“糜林事迹教育实践果园”。
7年前,窦永敏做肝移植手术,在那半年,糜林撸起袖子带着工人替他打理梨园,梨园不但没损失,反而增产了。“我生肝病时他帮了我,可他生肝病时,我却帮不了他。”说到这里,窦永敏的眼圈红了。
糜林走了,亚夫团队和丰之源的故事仍在继续,赵亚夫生物多样性农业的理念在这50亩梨园发扬光大。梨园地上长满了草。赵老说,这是故意种的草,梨树成长季,种苕子固氮,梨子成熟时,长杂草耗氮,紫云英、三叶草还田后增肥,鼠毛草贴地生长保湿保温,黑麦草可以抑制杂草疯长,因为推广种草,赵老还被农民朋友们戏称“种草专家”。
窦永敏的梨园从不开深沟施有机肥,也不深翻,土壤不板结完全是蚯蚓的功劳。地上的草就相当于蚯蚓的遮阳伞和雨伞,有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蚯蚓在地下繁衍生息。窦永敏用铁锹翻了一锹土,把土掰碎了一共数到14条蚯蚓,密度惊人。正是它们,悄无声息地把梨园的土壤翻了一遍又一遍,它们的粪便还是最好的有机肥。
以草养蚓,以蚓养地,以地养树,生物多样性农业是最省工省力也最经济的梨园管理模式,每亩梨园的产值超过2万元。
陪同赵亚夫前来的,是糜林的徒弟、“亚夫”三代万春雁,她带领江苏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镇江推广示范基地团队接下糜林的接力棒,奔波在田间地头,为窦永敏这样的农户服务。她告诉记者,窦永敏和她一起,在推动当地梨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优质化发展。
这也是赵亚夫的心愿,他希望成立梨业合作社。他扳着手指向记者说合作社的好处:一是可以解决产业的标准化,保证品质,打响品牌;二是生产规模大了,可以进入大型商超,销路稳定;三是大家抱团就有议价权,卖梨子、买农资都有优势;最后就是普通农户尤其是小农户,通过在合作社打工、土地租赁、年终分红等,实现共同富裕。他一直觉得,基层组织强起来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每年在梨园里尝尝新熟的梨,成为大家追忆糜林的仪式。糜林离开了,但是有一种追求一直都在,那就是共同富裕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乡村振兴的图景少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实现小康到建设农村现代化,农技专家和农民们一起,把成绩书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采写 王宏伟 吕鑫 高宁
配音 吕鑫
摄像/剪辑 王瑞枫
鸣谢 江苏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镇江推广示范基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2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