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玩蟋蟀的历史:从秦朝到唐朝的娱乐演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22:17: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任何一个小小的知识,都与其他很多方面的知识是融汇贯通的,这也是中国历史的魅力。无论是汉子,还是古时候人们的生活习惯,仔细研究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

我相信,提起蟋蟀这种动物,人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它聒噪的叫声,而是一位明朝的皇帝——明宣宗。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的爱好与其他皇帝的都有所不同,有的皇帝喜欢到处游玩、有的皇帝喜欢下棋,有的皇帝喜欢听歌看舞……而明宣宗却喜欢“斗蟋蟀”。虽然说一个皇帝的爱好并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代明君,但明宣宗的爱好确实让人感到好奇。

明宣宗朱瞻基因为喜欢斗蟋蟀,而和蟋蟀之间有着数不胜数的有趣故事。比如,后世乃至现在都有人将这位皇帝称为“蛐蛐皇帝”,听起来也是十分可爱!而且,明宣宗酷爱蟋蟀一事在当时的影响也不小,就连蒲松龄先生在编写《聊斋》这样的鬼怪故事时,也不忘在文中提到这位喜欢斗蟋蟀的可爱皇帝。

玩蟋蟀的历史:从秦朝到唐朝的娱乐演变

一、古人玩蟋蟀始于秦而非唐朝

那么,中国古人是何时发明斗蟋蟀这一愉快玩法的呢?是因为明宣宗朱瞻基而兴起吗?答案并不是。直到现在,仍然还有许多人认为,古人是从唐朝开始玩蟋蟀的,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早在秦朝就有了这种娱乐的方式。

为什么有人认为玩蟋蟀一事来源于唐朝呢?这与大唐盛世脱不了干系。我们都知道,唐朝有一段时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可想而知,那时的富家子弟根本不需要过多的努力,就可以子承父业,一辈子不愁吃穿用度。但人往往都是有追求的,不然每天的日子都会过得十分无趣,唐朝鼎盛时期的富家子弟们不用在官场上打拼,但他们也不想整天无所事事,必须与其他人比一比,才会有成就感或者落败感。

玩蟋蟀的历史:从秦朝到唐朝的娱乐演变

久而久之,他们发现了很多有趣味的比赛,比如斗鸡、斗蟋蟀等等。这些娱乐活动在这些达官贵族之间进行的如火如荼,自然会有很多平民百姓效仿,因此,在大唐盛世,斗蟋蟀这一类的娱乐活动,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活动。也会有很多史料记载这些内容,所以情理之中,会有很多人认为斗蟋蟀来源于唐朝。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大约产生于公园前十一世纪到公园前六世纪左右)就开始了,那么证实这一说法的历史文献是什么呢?就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唐风·蟋蟀》,这部总集记载着中国古人玩蟋蟀的历史。

玩蟋蟀的历史:从秦朝到唐朝的娱乐演变

二、蟋蟀名谓的由来

可想而知,蟋蟀这一词由来已久,但依然源自于《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除此以外,有些神话故事也与蟋蟀有关——按照神话故事的根据蟋蟀是由“希帅”而来,也被称作“螅蟀”。

蟋蟀的别称数不胜数,其中,很多人都知晓“秋蟀”这一别称,因为蟋蟀总与秋天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南朝时期有着一句诗——秋蟀载吟,竞鸣机枢;这句诗中的“秋蟀”二字就是蟋蟀的意思,那么为什么将蟋蟀称之为“秋蟀”呢?很多人顾名思义,联想到蟋蟀是出现于一年四季中秋季的一种虫类,所以认为蟋蟀是一种秋虫,再加上蟋蟀独特的叫声,就称之为秋蟀了。

这种说法,在时间的合理性上是没有毛病的,因为蟋蟀确实是在秋天出现的一种虫类,可是这种解释太浮于表面了,其实蟋蟀被称之为“秋蟀”,还有其更深层的原因。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蚊子就是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所以根据这“字形统一”的说法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汉文字产生之初,华夏名族就开始玩蟋蟀了,并将它作为“秋”的象征,因为不难发现,甲骨文中的“秋”字酷似一只蟋蟀。

玩蟋蟀的历史:从秦朝到唐朝的娱乐演变

三、“蟋蟀在堂”的真实含义

我们可以看看《诗经·唐风·蟋蟀》原文中的一部分: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整首诗的结构都与这相似,不难理解,这是一首借蟋蟀这种动物来表达诗人自己内心的感物伤时。

这首诗虽然被分为了三章,但每一章的内容以及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大同小异的。诗人都从蟋蟀下手——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也就意味着天气渐渐变得寒凉,于是自然而然的想到“时节忽复易”,不知不觉间这一年已经到了岁暮。三、四句便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了,诗人自己认为不应该虚度光阴,更不应该整日里只知道贪图享乐,应该担起身上的责任,切记不能只顾眼前,而是应该想到未来日子里可能出现的忧患,未雨绸缪。

玩蟋蟀的历史:从秦朝到唐朝的娱乐演变

无论诗人是在劝诫自己,还是在警告他人,总之这是一首岁暮老人感怀时光飞逝的抒情诗,而且其中的“蟋蟀在堂”一句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

在《七月》中有这么一句与蟋蟀有关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显而易见,这也是用蟋蟀来表达时间的诗句。然而,很多人却将“蟋蟀在堂”与“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视为一个意思,殊不知,“蟋蟀在堂”的时令仅仅是八、九月份。因为“堂”并非“室”,而是介于“宇”与“户”之间的空间走廊,如此一来,理解“蟋蟀在堂”的时令就没有那么难了。

小小的蟋蟀也能引出如此多的历史文学,可见中国的历史虽然源远流长,但都是相互贯通的,这些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我们有义务去熟悉它并且传承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宣宗是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好皇帝之一,他从小就表现的十分出色,而且开创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被人们称为是难得的守成君王。明宣宗非常的有文化素养,他的丹青十分出众,同时他还爱好各种
2023-10-11 17:24:00
朱瞻基为什么被后人戏称为蟋蟀皇帝
...才华与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帝王。他就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历代皇帝,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书法、木匠、权利等等,总有一项是他们的特殊爱好,不过爱好归爱好
2024-05-16 19:18:00
明朝皇帝都有哪些奇葩嗜好
...得以休养生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仁德之君。爱斗蟋蟀的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就是明仁宗的儿子,被老百姓称之为“蟋蟀天子”,实际情况是朱瞻基是一个年轻有为而又贪玩的皇帝。据相关史料记
2023-08-02 22:31:00
从“南盆”到“北罐”,斗蛐蛐上瘾后连玩物都自成流派
...的专著说到斗蛐蛐,那不得不提一嘴 “蟋蟀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作为斗蟀届的大佬,明宣宗对于蟋蟀的质量要求很高,还专门派人到江南去寻找能斗的蟋蟀。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杂物云
2022-12-26 18:28:00
朱瞻基将明朝推向中兴,为何被称为“蟋蟀天子”?
...,朱瞻基便已在仁宗灵前即位称帝,成为明代赫赫有名的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改明年为宣德元年,元年8月,一直觊觎皇位的汉王朱高煦悍然举兵造反,并学他父亲成祖朱棣的样子,以‘‘清军侧
2023-01-03 15:05:00
贤明的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重用太监呢
明宣宗朱瞻基是历史上罕见的好皇帝。他从小就表现出色,深得朱棣的喜爱。甚至他的父亲朱高炽也部分因为他而成为皇帝。朱瞻基开创了仁宣统治的盛世,是少有的守城王。因此,他被认为是明朝和平
2024-04-14 09:39:00
详细介绍明宣宗朱瞻基
...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
2024-04-30 22:36:00
明宣宗玩弄朝臣后宫,为何还能被称赞为明君?
...。甚至朱棣,是等到他出生,才决定起兵造反的。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全天下都叫他“蟋蟀皇帝”任性如他,废掉的皇后,杀了亲叔。他究竟有多厉害,边玩边治国,打造强盛的“仁宣盛世”呢
2023-10-04 13:52:00
《促织》背后的真相:明宣宗朱瞻基,一代仁君还是玩物丧志的昏君
...真是个昏君!但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喜欢斗蛐蛐的皇帝是明宣宗,他不仅不是昏君,反而是明朝少数有作为的好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明成祖朱棣的孙子。他和他的父亲明仁宗统治时期,
2024-03-01 05: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