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暖心服务解民忧 群众健康有“医”靠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2-25 07: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健康惠民

暖心服务解民忧 群众健康有“医”靠

集美区卫生健康系统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暖心服务解民忧 群众健康有“医”靠

暖心服务解民忧 群众健康有“医”靠

本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徐浩

今年来,集美区卫生健康系统围绕国家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找准群众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推动解决影响群众医疗体验的“关键小事”,办好事关群众健康的“民生大事”,从健康服务模式、服务内涵和服务范围等维度发力,全区域、全链条、全覆盖式改善医疗服务体验,让主题教育的成效惠及更多百姓,持续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11月底,集美区基层诊疗人次277.51万,同比上升20.34%,全区诊疗量中基层占比62.85%;医保电子凭证结算率44.16%,居全市第一。

拓展服务范围 打破看病“时空限制”

下班、放学后想去看病,医生已经下班了;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偏远乡村交通不便,老年人看病难……集美区卫健局通过设置群众意见箱、当面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了解到部分群众存在看病不便的烦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集美区卫健局协调辖区6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区妇幼保健院及时推行延时服务,不仅周末服务“不打烊”,工作日部分门诊也延时到晚上八点,两家镇卫生院甚至全年365天+24小时对外接诊,让患者在下班后或者周末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轻松就诊,实现“看病不请假、小病不再拖”。

同时,该局深化医联体协作,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机制,由各基层医疗单位引进市三甲医院专家定期坐诊,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医界“大咖”的诊疗服务。今年1月到11月,已组织专家下基层2464人次,诊疗31503人次,打破了医疗服务的“时空限制”。

黄地村是集美区最偏远的乡村,90%的常住人口是老年人,属于典型的“空心村”。近来,由于村医退休,村医岗位暂时空缺,下山交通不便,老年人看病成了问题。集美区卫健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建立黄地村巡诊制度,由后溪镇卫生院每周两次派医务人员到黄地村坐诊,同时加大对该村义诊的频次与力度。此外,常住人口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均与后溪镇卫生院全科医疗团队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互留存电话,建立微信群,随时接受医疗咨询及医疗指导。

提升服务内涵 提供多层次健康保障

“建了家庭病床以后,省去了住院的床位费、护理费和陪护费,还有医生定期上门检查、看诊,费用医保照样报销,我们一家人真正有了‘医’靠。”父亲李大爷通过家庭病床得到良好照护,杏林街道宁海社区的李女士感动不已。

李大爷患有脑卒中后遗症、高血压、糖尿病,连出门都困难。杏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钟智明医生团队为他建立家庭病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改变其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并定期上门诊查、线上实时沟通,科学监测其血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大爷的空腹血糖回归正常。

家庭病床作为医疗机构诊疗、护理、康复等医疗服务的延伸,解决慢性病、老年病、家庭卧床患者、行动不便患者等就医的大难题,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相当于家中有“小医院”。截至11月底,集美区已建立家庭病床115张,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47518人次,为80岁以上老人入户服务3042人次。

集美区卫健局重视群众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针对三岁以下婴幼儿,集美区妇幼保健院成立“集美区婴幼儿养育照护规范化指导中心”,与普惠托育机构结对开展医育结合试点,覆盖率已达50%,探索“医-育-学”一体化新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有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集美区各基层医疗机构不断拓展服务诊疗项目,开展儿童康复门诊、小儿推拿、盆底康复治疗、穴位贴敷、埋线减肥、理疗康复等特色服务,种种贴心服务,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

完善服务模式 构筑健康“心防线”

11月9日,全市第一场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培训班——集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能力培训班在厦门医学院拉开帷幕,邀请厦门医学院、仙岳医院、川大华西医院的权威专家,为集美区各镇街、村居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授课,培育“心理气象员”200名。

建设层次有序的人才队伍,是集美区卫健局助力“心灵幸福集美”建设的举措之一。据了解,当前,集美区常住人口已跃居全市首位,且学校多、师生数庞大,健全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健康集美事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今年6月,集美区在全市率先发布《集美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将心理筛查、心理干预、心理产业、心灵环境支持、心理预防、心理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搭建覆盖全人群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

此外,集美区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卫健、政法等26个部门为成员,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局面;建成“区—镇街—村居”三级精卫防治体系,形成以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为区域精神卫生治疗中心,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补充的架构,全面推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构筑健康“心防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5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福建集美:用“共治之笔”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烁新辉
...见低头见,小事情没必要扩大化。”……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里,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公证员和法官们,正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2023-12-21 16:54:00
从“行医人”到“代言人” 致力充实基层卫生力量
...”马龙说。实地走访调研推动提升乡村医生待遇前不久,集美区发布《关于充实基层卫生力量 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若干措施》,不仅提高了集美区乡村医生的薪酬待遇,还为所有村医统一购买“五险
2024-01-07 06:46:00
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戴劲竺:文明城市建设常态“保鲜” 公共服务水平提质增效
本文转自:人民网主持人:在集美区文明城市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戴劲竺:近年来,我区坚持“为民创建,创建为民”的理念,持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
2023-05-07 18:56:00
尽心为民 彰显司法作为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尽心为民 彰显司法作为2023年集美区人民法院执行质效考核指标居全省基层法院第一 文/本报记者 谭心怡通讯员 集法宣图/集美法院 提供依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奋
2023-12-28 07:48:00
2024年集美区体育进社区匹克球活动圆满落幕
...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由集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集美区文化体育事业服务发展中心承办,灌口镇政府、后溪镇政府、杏林街道办事处、集美街道办事处、侨英街道
2024-12-31 11:03:00
本文转自:中国改革报□ 王帅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医—育—学”一体化模式,大力推进托育服务改革,努力实现“婴有所托、幼有优育”。截至2023年12月,全区
2024-04-07 02:35:00
集美区后溪镇前进村,地处后溪镇西北部,位于324国道与孙坂路交汇处,东邻后溪村,南邻溪西村,西邻灌口镇顶许村,北邻二农社区,是厦门市红色革命基点村。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
2023-09-04 10:04:00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文明养犬不掉链 “蓝朋友”有高招集美区城市管理局多措并举推进养犬精细化管理 集美区城管局执法人员走进小区,向市民宣传文明养犬知识。 (集美区城管局 供图)
2023-04-25 07:35:00
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厦门市心理健康中心开业
位于集美区石鼓路215号的厦门市心理健康中心结合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引入智能化设备,增加游戏互动元素。位于集美区石鼓路215号的厦门市心理健康中心结合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引入智能
2024-12-29 08:4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南京重点钢铁企业干部职工“双节”期间坚守岗位连续生产“不打烊” 加班加点赶订单□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安琪 通讯员邵启明杨景成钢铁是工业的脊梁
2025-10-09 08:04:00
南报网讯(记者刘全民)近日,记者从我市稻麦周年单产提升绿色高效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启动推进与稻麦技术培训会上获悉,南京稻麦周年单产提升绿色高效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正式启动
2025-10-09 08:04:00
让雄安新区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服务场景“小而美” 居民幸福实打实总开发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5500多万平方米
2025-10-09 07:58:00
问政快报(2025.10.09)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9月29日至10月7日,大江网《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964条,其中,赣州市章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10-09 05:14:00
在南昌街头遇见“王勃”是啥体验? 这趟独具韵味的铛铛车给你答案!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您好!欢迎搭乘‘王勃号’,接下来我们将途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滕王阁,带您沉浸式感受豫章古城的千年风华……”国庆中秋双节期间
2025-10-09 05:14:00
“一粒种”卖出100万元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近日,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第六届科技成果开放日活动现场,一项特殊的签约引发记者关注——主角是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历时10年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赣豆58”
2025-10-09 05:14:00
在市人大代表队伍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代表:她既是执业22年的资深律师,又是连续两届当选的市人大代表;既在法庭上维护公平正义
2025-10-09 06:55:00
央媒看太原在国庆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客流高峰,交通部门增加运力,加大服务力度,保障旅客顺利返程。10月8日
2025-10-09 06:56:00
日前从太原市物业协会获悉,“金碧杯”物业管理师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16日举办。大赛由形象礼仪、理论考试和实操技能比赛三部分组成
2025-10-09 07:26:00
一场秋雨一场寒,再有一个多月,我市将迎来2025年至2026年供热季。为切实提升供热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保障今冬供热安全无虞
2025-10-09 07:26: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网络中国节·中秋国庆中秋长假,太原文创产品市场迎来销售热潮。山西博物院、晋礼、晋祠等文化机构展销的文创产品
2025-10-09 07:26: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网络中国节·中秋10月8日从市城管局了解到,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我市核心商圈、重点街道沿线400余栋楼体开启节日亮化模式
2025-10-09 07:26:00
“好房子”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建筑产品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如何才能更好地造出一套施工有创新
2025-10-09 07:26:00
暖“新”服务日活动暖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一站式”关怀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通讯员张晓娜蒋勤)“师傅,帮我理个清爽点的发型
2025-10-09 07:32:00
第十三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暨长三角穿越赛启幕首站江宁,22支国内外顶尖车队今起逐鹿南报网讯(通讯员江轩记者张希)8日晚
2025-10-09 07: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