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豆沙糯米糕的做法、是一道传统的中式点心,软糯口感和香甜豆沙馅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9-05 22:47:00 来源:康之道

豆沙糯米糕的做法、是一道传统的中式点心,软糯口感和香甜豆沙馅

关注我!一天一道家常菜!每天分享美食攻略,带你开启美食界的新大门!

评论区发布:你想学做的美食菜名,我们来分享攻略

豆沙糯米糕是一道传统的中式点心,以其软糯的口感和香甜的豆沙馅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以下是制作豆沙糯米糕的一个详细步骤:

准备材料:

糯米粉200克

温水适量(大约150毫升,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红豆沙适量(可根据个人喜好准备)

细砂糖50克(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葡萄干10克玫瑰情人梅10克(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植物油或食用油适量(涂抹模具防粘)

做法步骤:

1.准备糯米粉糊:

在一个大碗中,将糯米粉和细砂糖混合均匀。

慢慢加入温水,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形成一个比较稠的糊状物。注意不要加太多水,以免太稀难以成型。

2.蒸制糯米粉糊:

在蒸锅中加入足够的水,大火烧开。

用一个小碗或杯子涂抹一层植物油,这样可以防止糯米糕粘连。

将一半的糯米粉糊倒入涂了油的小碗或杯子中,用刮刀抹平表面。

放入蒸锅中,用大火蒸约10分钟。

3.包入红豆沙:

蒸好的糯米粉糊取出稍凉,然后用手或刮刀将红豆沙均匀铺在上面,再覆盖上另一半的糯米粉糊。

再次放入蒸锅中,继续蒸约10-15分钟,直到完全熟透。

4.脱模与切块:

蒸好的糯米糕稍微放凉,然后用刀沿着模具边缘轻轻划一圈,帮助脱模。

将表面撒上,葡萄干和玫瑰情人梅。

将糯米糕倒扣在案板上,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5.食用:

切好的豆沙糯米糕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放入冰箱冷藏一段时间后再食用,口感更佳。

小贴士:#秋日美食大赏#

温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以免烫伤手,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糯米粉糊的稠度。

糯米粉糊的稠度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调整,如果太稠可以适量加水,太稀则可以再加些糯米粉。

红豆沙可以自己熬制,也可以购买现成的豆沙。

蒸制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水开后再放入糯米糕,这样可以使糕体更加均匀受热。

脱模时,如果糯米糕粘连,可以用热毛巾敷一下模具,有助于脱模。

按照以上步骤,您就能轻松在家制作出一道美味的豆沙糯米糕了。希望您喜欢这道传统点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糯米豆沙糕,经典的中式点心,不仅美味可口,更蕴含了文化底蕴
糯米豆沙糕,这款经典而诱人的中式点心,不仅美味可口,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制作过程虽然简便,却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手艺。只需掌握几个关键步骤,便能轻松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糯米豆沙
2024-06-09 10:11:00
八宝饭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更是一份富含寓意和文化内涵的美食佳品
...选材上,八宝饭的主要材料为糯米、红枣、莲子、薏米、豆沙、桂花等。其中,糯米应选择颗粒饱满、颜色洁白的新米,这样煮出来的八宝饭口感才更加软糯;红枣应选用饱满、甜度高的品种,以增
2024-05-23 06:57:00
寻味记忆,手作温暖——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老式点心
...的心头好。金黄酥脆的外皮,裹着香浓的咸蛋黄和甜腻的豆沙,简直就是人间美味。自己动手做才知道,这小小的一枚蛋黄酥竟然大有来头。油皮油酥的比例要恰到好处,擀面的技巧更是考验人的耐
2024-08-25 10:03:00
味蕾上的江苏·本土美食志 日历 | 如意糕:事事如意,“糕”中状元
...是一道江苏传统点心。它是以糯米粉煮熟擀成薄片,铺上豆沙,卷成卷轴状,形状如两个圆筒相连,再用刀切成片,放入铺满炒熟芝麻的盘中制成。因其外形如“玉如意”,故名“如意糕”或“如意
2023-06-08 11:37:00
香嫩驴打滚,外酥内软,甜蜜可口,一口咬下,停不住食欲的诱惑!
...吧!驴打滚的用料糯米粉:150克温水:125克细砂糖:10克豆沙馅:约200克熟黄豆粉:适量驴打滚的做法步骤1:准备糯米粉面团将糯米粉和温水充分混合至如图所示的程度,形成柔软
2024-06-07 08:46:00
冬天要多吃红薯,教你3个神仙吃法,孩子顿顿都要吃,营养又解馋
...吃法,让你在冬日里享受红薯的美味。推荐食谱一:红薯豆沙馅丸子 材料:红薯、糯米粉、豆沙馅、红糖具体做法:1.将红薯洗净,切块,上锅蒸熟,去皮后,捣成泥,加入适量糯米粉,搅拌
2024-02-04 14:53:00
豆沙包子是一道传统的中式点心,外皮松软,内馅香甜可口
豆沙包子是一道传统的中式点心,外皮松软,内馅香甜可口。下面是豆沙包子的详细做法:材料:面粉酵母白糖温水豆沙馅步骤:准备面团:将面粉、酵母、白糖放入一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
2023-11-18 06:54:00
小寒前后吃10天,顶得上补半年!做一次能吃7天,早餐不发愁!
...,既增添了甜味,又让整个口感更加丰富。推荐食谱:【豆沙包】豆沙包外层软糯,内馅香甜可口,是一款适合早餐或下午茶的美味食品。准备食材:红豆、面粉、酵母粉、白糖、食用油详细做法:
2024-02-03 16:19:00
20元一个的雪媚娘,自己用几块钱的材料就能做,超简单,超好吃
...【材料】:糯米粉、玉米淀粉、白糖、纯牛奶、谈奶油或豆沙馅、奶粉、喜欢吃的水果、黄油或食用油。【做法】:1、我们现在大碗中倒入120克的糯米粉,再倒入40克的玉米淀粉和50克的
2024-02-21 22:0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江西南丰:中药材种植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药农抢抓晴好天气,种植中药材土木香。谢东摄人民网南丰4月1日电 4月1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桑田镇桑田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2025-04-02 11:40:00
北京东城开展清明节令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清明节临近,4月1日,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对销售青团等节令食品的经营主体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标签标识、保存期限以及明码标价等内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董芳忠摄
2025-04-02 11:49:00
宣城市宣州区:创新“揭榜挂帅”制度 激活粮食单产提升新动能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工作部署,宣城市宣州区以科技创新破题
2025-04-02 11:50:00
长期高血糖,伤血管!3个动作,自测血管健康!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杀手”,但真正致命的往往是其引发的并发症——从心脑血管疾病到糖尿病足,70%的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管损伤直接相关
2025-04-02 12:00:00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失眠麻醉治疗门诊”开诊
戒停安眠药 一针重启睡眠“开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失眠麻醉治疗门诊”开诊东南网4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张舒姗)你是否因入睡困难而痛苦
2025-04-02 12:04:00
升温季生殖感染高发,山东东方男科医院专家支招科学防护
随着春意渐浓,气温回升,多地迎来潮湿闷热的天气。近期因生殖系统感染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较冬季增长约30%,其中包皮炎、尿道炎
2025-04-02 12:19:00
静脉采血后出现血肿、淤青?如何正确护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静脉采血是常见的医疗检查手段,用于诊断疾病或评估健康状况。虽然采血过程简单,但采血后的护理同样重要
2025-04-02 13:00: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任加峰主任:破解过敏性关节痛的“筋结密码”,四步调出健康筋骨
春夏交替,花粉纷飞;秋冬寒湿,关节隐痛。如何从根源上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健康屏障?国家级非遗壮医经筋疗法给出了独特答案。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任加峰主任
2025-04-02 13:41:00
【中科御方】薏米祛湿,搭配什么更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湿气重是很多人面临的困扰,而薏米作为一种常见的祛湿食材,深受大家喜爱。那么,薏米搭配什么祛湿会更有效呢?中科御方中医医学研究院为大家揭晓答案
2025-04-02 13:50:00
【中科御方】不同茶叶功效不同,你喝对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茶叶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但你知道吗,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功效,选对适合自己的茶,才能喝得健康又舒心。中科御方中医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就揭示了茶叶背后的奥秘
2025-04-02 13:51:00
【中科御方】绿豆汤,夏日清热解毒的佳品!
夏日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人们总是在寻找各种消暑的方法。而绿豆汤,无疑是夏日里清热解毒的绝佳饮品,从古至今一直备受青睐。绿豆富含蛋白质
2025-04-02 13:52:00
【中科御方】中药熬得越久越好?其实不然!
大家都知道,中药在治病养生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很多人熬中药时,觉得熬得越久药效越好,事实真是这样吗?从专业角度来讲,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特性
2025-04-02 13:54:00
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哪些?可能与这6个因素有关!
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哪些?可能与这6个因素有关!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哪些?正常女性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属于正常范围
2025-04-02 14:00:00
子宫内膜薄对怀孕影响大吗?低于这个标准你的生育力就堪忧了!
其实子宫内膜的厚度在整个月经周期内是不断变化的,月经期只有1-4mm,卵泡期则可达到4-8mm,而在分泌期可达到7-14mm
2025-04-02 14:03: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张志勇主任:“心病”还须“心药”医
缺血性心肌病是现代医学定义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心功能减退,常伴随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中医虽无此病名
2025-04-02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