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08:52:00 来源:收藏推荐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他恪守中华文化品格,他勇攀文艺高峰,他用笔墨丹青描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进程。

他,就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大师列传》嘉宾,新海派中国画艺术家,陈家泠。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我的人生轨道改变了,从理发店的学徒变成了学堂里的学生......”

1937年,陈家泠母亲为了躲避战乱,在逃生途中生下了他。出生在动荡的年代,日子虽然艰苦,但母亲总能画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来哄陈家泠玩。从那时起,他的心底便种下了一颗绘画的种子。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当他11岁小学毕业时,父亲去世了,他与一个弟弟、三个妹妹的生活,全靠当小学老师的母亲一人支撑。看着母亲的劳累,懂事的陈家泠主动选择辍学,去理发店当了学徒。

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我这个人生轨道的转移。当时国家有一项政策,家庭困难的人去念书,可以有助学金的补助。我立即开始复习功课,想报考浙江省杭州第一中学。学校曾经的美术老师有李叔同,潘天寿也曾在此读书。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对我而言,这样一个名人荟萃的地方,就是我向往的学校。从此,我的人生轨道改变了,从理发店的学徒变成了学堂里的学生。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我从学校里出来,还是一个毛桃,经过陆老师给我打磨,我从毛桃变成水蜜桃了......”

1958年,陈家泠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科,师从现代中国画坛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1963年,陈家泠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来到上海,任教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上世纪七十年代,陈家泠在上海师从当代中国画坛的绘画大师陆俨少先生,学山水、书法、后攻花鸟,打下了扎实的中国画功底。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回顾学艺的时光,有三位老师的谆谆教诲让陈家泠受益终身。

我记得很深,快要毕业时,周昌谷老师和我谈话,他说:“树木当中,有一种树叫杉树,有一种树叫柏树。你要当快速成材的杉树也可以,但你如果要像柏树一样成‘大材’,就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挫折。”这个教诲对我的一生影响很深。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第二个我觉得是我们的院长潘天寿。“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代表自己民族的文化符号,就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潘院长的这句话,是我终生艺术奋斗的明灯跟目标。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第三位就是上海的陆俨少老师。在学校里的时候,我的线条已经画得蛮好,但画工笔的线条,手腕要靠在台子上,手是拎不起来的。而陆老师画山水、画线条,讲究手要拎起来。经过他的指导,我的线条得到大大的提高。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所以我举了一个例子,从学校里出来,我还是一个毛桃,经过陆老师给我打磨,我从毛桃变成水蜜桃了。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她为我的艺术的发展默默无闻地付出,她牺牲了自己,是她成就了我......”

这幅《爱妻阿娟》,是我1974年画的,线条还是带有工笔线条的感觉。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爱妻阿娟》1974年作(局部)

但是你看我1978年画的《鲁迅先生像》,线条就是山水画用笔的线条,很潇洒,很自由,很奔放,这种技艺是从陆俨少先生那里学来的。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鲁迅先生像》1978年作(局部)

2004年,我又为阿娟画了一幅《爱妻阿娟》。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爱妻阿娟》2004年作(局部)

她是多辛苦,她为我的艺术发展默默无闻地付出,牺牲了自己,成就了我。我情不自禁地给我的贤妻良母一个致敬、一个深深的爱意。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2013年,阿娟因病去世。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只不过她比我早完成了她的使命。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中国美的地方太多了,可爱的地方太多了,只要我是有生之年,我就要不断地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1984年,陈家泠以《开放的荷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这是陈家泠艺术生涯中的一个突破。陈家泠以荷花打开了自1963年以来,持续二十多年在画坛上徘徊不前的局面,这是他深挖传统文化内涵而获得的社会的认可。他从恩师陆俨少的“八面出锋”山水画笔法中获得启发,钻研出走、守、漏、透的用笔技法,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2007年,七十岁的陈家泠在北京举办了他艺术生涯中的首次大型个人画展,此后十几年,陈家泠以攀登不已的雄心壮志,保持着几乎每年一个主题大画展的旺盛创作激情。

因为我们中国美的地方太多了,可爱的地方太多了,只要我是有生之年,我就要不断地去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西湖景色》

就像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上的《西湖景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幅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山川美、历史美,再加上G20杭州峰会的当代之美,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把风景画出来的。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西湖景色》(局部)

把水墨变成色彩,一点一点层层加上去,技法是传统的,但是显现出来是有色彩的,就是现代了。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可以这么说,我的青春是从七十岁之后才爆发......”

2014年,以陈家泠的艺术创作为切入点拍摄完成的人物传记片《陈家泠》,历经三年的艰难拍摄,真实记录艺术家陈家泠,前往“三山五岳四圣地”等十二座高山采风、写生的足迹,以及在此之后创作出系列山水画作的过程,生动展现了一代杰出的中国画艺术家,为艺术、为梦想奋斗的精彩人生。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2013年,陈家泠先生在时隔近五十年之后重访井冈山,开启了他用丹青讲述中国的革命圣地之旅。八年间,他从革命摇篮走到红色圣地,诗意地描绘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

可以这么说,我的青春是从七十岁之后才爆发。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因为中国绘画需要积淀,七十岁之前,它还是一个“厚积”的过程,七十岁之后就爆发了,好像人刚刚醒来一样。你成熟了,那么你的作品各方面就达到一定的水平,再积累,你就会炉火纯青,才会更加有创造力,更加有品位。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井冈主峰》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西柏坡》(局部)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梁家河可美啦》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大师列传 |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 丹青述中国

陈家泠:赤诚见笔墨丹青述中国

我们这一代人经过了苦难的洗礼,亲历了改革开放,沐浴着伟大复兴的曙光。如此的生命体验,是时间的恩赐,更是时代的恩赐。

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些伟大的政治论断,不单是政治论断,而且都是最经典的时代画论。

新时代的家国情怀是什么呢?我们是研究美的,是美术工作者,美的变化、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表达,就是家国情怀的表达。

我的几十年,也是中国变革的几十年。毛主席诗里讲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些美景也反映了国家的兴旺,我们要为国家的兴旺而骄傲。这些美的变化也为艺术家创作,带来了激情、灵感和动力。

我画“三山五岳四圣地”,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去写生创作,我从上海去衡山坐个飞机,坐个高铁几小时就到了。如果在古代,我们设想,即使骑毛驴到衡山,最少也得几个月,可能用一生精力都画不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古人路途遥远,交通受限制,所以限制了他们这个艺术创作的广度与时间。也就是说,国家的进步,交通的便利,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条件。

我是画家,我一定要通过画笔展现出来。家国情怀除了国,还有个家。过去生活不稳定,吃不饱饭,如何搞艺术?正是因为我们这个小家发生了变化,小家物质生活提高了,才有这种基础跟力量,来帮助你去创作、去奋斗,这就是家庭带给我的温暖的、坚实的基础。

在这么大好的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时空里,我们要感恩时代,歌颂时代,享受时代,自然而然地,我们要珍惜时代。这样,我想我们每个艺术家为此而努力,为此而创作。这种合力的努力,我认为就是国家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新贡献的家国情怀的一种举措。

在陈家泠超过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经历了哪些艰难与挑战?又创造了怎样的成就与辉煌?

让我们跟随《大师列传》的镜头,走进陈家泠的艺术人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1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笔墨丹青颂党恩 梁南社区居民共迎七一书画展
...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未来,梁南社区居民将永葆对艺术的赤诚之心,在传承中不断突破,在创新中实现超越,创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力作,在艺术之路上坚定前行,为社区文化建设和
2025-06-10 20:48:00
烟台农商银行卧龙园区支行党支部携手怡和社区党委举办“丹青绘初心·翰墨颂党恩”七一书画主题活动
...的创作者沉浸于艺术创作之中,用线条和色彩传递对党的赤诚之心。活动期间,现场党员还举行了庄重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全体党员面向党旗,紧握右拳,誓言铿锵有力,表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
2025-06-25 05:00:00
“大师列传”国际版|王明明:诗心涵泳,丹青立境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你要从历史的长河去确定的话,你就会有信心。中国的艺术必须得按中国的来走。”王明明,五岁习画,六岁已拿下国际绘画大奖,被誉为“神童画家”。师从李苦禅等多位当代国画
2023-01-27 15:26:00
笔墨丹青、汉砖传拓…… 俄罗斯友人在曾子故里感受传统文化_中国山东网_济宁
...子故里”济宁市嘉祥县,在大学书院“沉浸式”体验笔墨丹青、汉砖传拓、茶道等项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国学老师的带领下,俄罗斯友人体验了笔墨丹青项目,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
2023-10-07 20:37:00
4月15日,由炎黄艺术馆举办的“笔墨丹青绘景明,湾区美术作品展”拉开帷幕。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国礼艺术家裴英超,翰林院美术馆北京馆副馆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国礼书画家郑传彪
2024-04-16 14:03:00
中华文化进军营 笔墨丹青润兵心
...与辖区某部队指导员协商,开展“中华文化进军营,笔墨丹青润兵心”书法艺术文化拥军活动。本次活动由热爱书法的杏东小学潘建荣副校长担任主讲,她通过“朱德总司令书法治病”的故事阐述了
2023-12-13 17:58:00
...讯(记者张 怡)8月22日,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丹青笔墨绘英雄,红色物件润童心”活动,邀请来自台州市儿童福利院、“益童护”公益夏令营的30多位儿童参加。功勋纪念章、搪瓷
2023-08-23 00:11:00
画家董晓云—— 笔墨丹青 酣畅淋漓
个人简介:董晓云,女,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包头市昆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9年毕业于包头市师范学院美术系。2015
2023-03-15 17:55:00
“寄情翰墨——段云捐赠书法作品展”, 4月22日在山西博物院书画展厅开展。展览以段云1990年捐赠省博的书法作品为主,共87组展品,通过艺术、人生的多维视角,展现一代名家的家国情
2025-04-22 22: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