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代李绅飞黄腾达后为何成为挥霍无度的酷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8 09:5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我们小时候都背过《悯农》这首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可以想象,作者一定经过了生活的鞭打,否则无法写出这样传神的文字。

诗作者是唐代李绅,他原本出身不差,父亲是个县令。但命运的转折发生在李绅五岁时,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李绅失去了半边天。

图:李绅

李绅的母亲是个坚韧的女人,她执意要李绅考取功名,并亲自教授李绅读书。李绅原本聪慧,再加勤学苦读,少年时即才名卓著。

但命运却并未过早垂青于他,李绅屡次考试均不第。

对一个有梦想的人来说,生活给予的磨砺只会使他更深刻。

在某一年的夏天,李绅在家乡亳州巧遇同窗好友李逢吉。好友相聚,分外亲热。两人一起登上观稼台,俯视周遭,沉醉于美景清风之中,一时间,诗兴大发。

李逢吉此时担任浙东节度使,诗作感慨要是为官之路能像这脚下的高台这么容易攀登就好了。而李绅的目光则为高台下正在田里辛勤劳作的农人所吸引,进而联想到了粒粒粮食皆饱含了农民的辛苦劳动。

图:悯农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就这样,两首《悯农》诗从李绅口中吟出。

当听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时,李逢吉噤若寒蝉,他听得出李绅这是在讽刺朝廷,为广大的穷苦农民打抱不平。为了撇清关系,免得沾染上是非,李逢吉将这两首诗报给了皇上。所幸,皇帝并未降罪。诗作只达天听,反倒使得李绅的名气更大了。

公元806年,李绅考中了进士。这时,他已经34岁了,可谓壮年及第。

此后,李绅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在官场上一路畅通无阻。到公元840年,李绅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

在唐朝那个宰相满地走的“群相”时代,李绅成为了真正的宰相。

相比于深度介入党争而在政途上一路绿灯的李绅,同为名满天下的才子,刘禹锡就要凄惨很多。

他积极参与政治,拥护"永贞革新"。不幸改革失败了。此后,屡次遭贬,本来是个京官,这一下被贬地方二十多年,先后出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

图:刘禹锡

刘禹锡在苏州刺史任上时,曾应邀参加时任扬州节度使李绅安排的宴会,他看到李绅家中歌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艺双绝,感慨颇多,于是写下了《赠李司空妓》一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诗歌的大意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

“司空见惯”这个成语的典故即出于此。这说明,年轻时历经沧桑,仍怀《悯农》之心的李绅,在飞黄腾达后,逐渐蜕化成了一个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腐败分子。

李绅也因为挥霍无度,漠视治下百姓疾苦,为官酷暴、滥施淫威,被定性为酷吏。按照唐朝的规定,即使死后也要被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最让人感觉被世界愚弄的,莫过于历史的真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说李绅是剥削农民的酷吏
...解一下他的个人品质。有一次,李绅邀请时任苏州刺史的刘禹锡为座上宾,刘禹锡素闻李绅特别喜欢吃鸡舌,果不其然,在宴会的途中,满满一大盘鸡舌就被摆在了刘禹锡的面前。这不仅让刘禹锡感
2024-07-01 21:00:00
揭秘李绅:因悯农而升官,却成了鱼肉百姓的贪官
...源于李绅。李绅好色,在朝中已有远名,时任苏州刺史的刘禹锡在一次宴饮中见到了李绅豢养的歌妓,十分喜爱,写下诗句《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
2024-03-13 12:42:00
唐朝时期宰相窦易直担任过哪些职位
...平章事。大和四年(830年),宰相王播去世,裴度病重,由刘禹锡代为上表,请求辞官。大和五年(831年),入为左仆射,判太常卿事。宰相宋申锡被神策军军虞候豆卢著诬告,罪名是“勾
2023-07-02 21:34:00
唐朝诗人李绅是如何成为贪官酷吏的?
...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令同时代的文友如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嗤之以鼻。刘禹锡在苏州任刺史时,曾应邀参加时任扬州节度使的李绅的家宴。他看到李绅家里妻妾甚至私妓成群,并对其
2023-10-26 15:25:00
...张了一下。还有那个“司空见惯”的故事也不可靠,因为刘禹锡的那首诗叫做《赠李司空妓》,而李绅一辈子都没有任过“司空”一职,甚至连什么检校司空之类的官职也没有做过,他死后追赠的头
2024-06-24 20:06:00
唐宋时期的文人有多得宠?只要诗写得好富人把小妾送你
...往竟以爱妾相赠,由此流传出一段段传世佳话。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苏州任刺史时,受邀参加曾为司空的扬州节度使李绅的盛宴。李绅,就是年轻时题写《悯农二首》的那位诗人,其中“锄禾日当午
2023-02-05 20:12:00
...因此结识了一大批颇有文采的好友,他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素有交往,他还曾为元稹的《莺莺传》作了一首《莺莺歌》,流传甚广,可见其文采非凡。李绅不仅天赋绝佳,而且十分好学、
2023-08-01 21:35:00
“悯农诗人”的冤案
...。 大唐宝历年间,一位李姓司空邀请身处江南的大诗人刘禹锡去其府上宴饮。觥筹交错之间,大诗人看着美人醇酒,万分感慨。而作为主家的司空大人波澜不惊,视若平常。在美人唱着小曲儿劝着
2024-05-10 00:54:00
江苏无锡首位宰相、当仁不让的历史名人
...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白居易有位好友刘禹锡,二人以诗比肩,号称“刘白”。刘诗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沧桑和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李绅与刘禹锡交往不多,大和五年(831)刘
2023-02-24 21: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