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
普通粮田变良田
兰州高新区打造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
万象“耕”新不负春,良田万顷助春耕。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在兰州高新区定远镇象峰山高标准农田基地,千亩田地绵延舒展。为了不误马铃薯种植期,农户和机械都忙碌不停,全力抢抓进度。
今年以来,兰州高新区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36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积极推行“农户+村+合作社”模式,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让普通粮田变良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田有了高标准 乡村有了新发展
在象峰山高标准农田基地,机器声轰鸣,马铃薯点播机装载着薯种和有机肥,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泥土被翻卷起来,一颗颗薯种播撒并掩埋进了土壤,种下了一颗颗希望。来回穿梭的机器和农户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春耕劳作画卷。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设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定远镇水岔沟村副主任金安玉说,普通田地平整成高标准农田以后,能够提高机械化水平,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增效。“马铃薯点播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起垄、铺膜、铺管等工序,与传统人工相比,不仅省工省时,减轻农户劳动强度,还能大大降低种植成本。”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实惠的民生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起来后,种起作物来更方便了。这地里种了玉米,大概10天就能长苗,9月份就会有收成了,一亩地能产一千多斤呢。”水岔沟村村民冯康喜一边跟着腰间的收音机哼唱着歌曲,一边将一颗颗玉米种子播种进土里。对她而言,种下的不仅是粮食,更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种地用上新技术 农民多了新收入
兰州高新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建设瞄准了“节水增效”这个关键点,选用了国际上技术领先的滴灌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作物情况定时、定量精准灌溉,提高水肥利用率,达到节水增效、抗旱保丰的目的。
“这套滴灌系统的先进之处就在于‘均衡’,不论管道距离长短,出水都特别均匀,能够保障作物的均衡生长。滴灌系统搭配一垄垄地膜覆盖,让作物有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农田增效、农民增收。”甘肃润乐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兆飞介绍,公司承包了兰州高新区3600亩高标准农田,负责规模化种植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以此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把自己的地包出去了,自己也可以干点其他零活挣点钱,这样就又有了第二份收入。”水岔沟村村民金安斌说。在定远镇水岔沟村,还有其他200余户农户和金安斌一样,选择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公司统一管理,自己则外出打工,家庭多了一份新收入,幸福生活有了新奔头。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小田’并‘大田’,集中连片的土地可以让大型机械开展统一作业。‘粮田’升为‘良田’,既解决了撂荒地的问题,又帮助农户实现了就地就业,提高了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定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定远镇将聚焦群众持续增收,结合粮食安全,因地制宜、因需施策,持续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乡土人才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见习记者 马萄 张宇歌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