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新春将至,年味渐浓。
1月23日,贵阳市南明区油榨街的一家中医养生馆内,一群人谈笑风生,店主李奶奶迎来了第一批拜年的“亲戚”。
这群“亲戚”拜年方式独特,不仅送上红包和礼品,更携带便捷式彩超机,亲自为李奶奶和老伴进行身体检查。
63岁的李奶奶,曾被静脉曲张折磨30多年,左腿血管鼓起,时不时还会抽筋,生活不堪其扰。直至2024年6月,在贵阳脉通血管医院(简称“脉通医院”)接受了微创手术后,李奶奶终于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原来,这群“亲戚”正是脉通医院的工作人员。“自从去脉通医院做完手术之后,医生、护士都经常来看我,关心我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在我心里,他们就跟家人一样。”李奶奶说。
脉通医院医生为李奶奶检查身体
2024年以来,脉通医院以“远方的家”为主题,以出院患者为对象,持续开展爱心家访活动。该院工作人员每到一个康复患者家中,都会为其检查身体,详细询问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康复情况以及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为他们量身定制康复指导方案,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临近春节,节日氛围渐浓,爱心家访再次启动,李奶奶家便是此行的第一站。
李奶奶曾是一名教师,退休后便继承祖业开了一家中医养生馆。手艺高超,疗效显著,小馆虽不足二十平方米,却凭借口碑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顾客。
医人者难自医。谈起自己患静脉曲张的惨痛经历,李奶奶脸上多了些许无奈,“起初,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并未在意,直到病痛加剧才意识到就医的重要性。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如扎针放血,但均无济于事。辗转多家医院,药物也未能缓解我的痛苦。在去脉通医院接受手术前,我经历了许多曲折。”
李奶奶(最右)在访谈活动中分享血管健康知识
做完手术当天,李奶奶就可以下床走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和关爱下,四天后成功康复出院。由于腿上的血管不再鼓起、伤口小得几乎看不见,她终于可以重新穿上心心念念的裙子了。
自己经历过风雨,便想为他人撑起一片晴空。后来,李奶奶被脉通医院聘为“爱心大使”,她不仅积极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还热心科普血管健康知识,为同样受静脉曲张困扰的人们指明就医之路。在养生馆,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客人预防的重要性,鼓励大家早发现、早治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守护人。
脉通医院党支部组织委员、爱心事业部部长文平与康复患者亲切交谈
在脉通医院,治愈的故事总是在治愈着医患双方。患儿小雅(化名)出生时左头部长红斑,之后红斑逐渐变宽、增厚,确诊为血管瘤。她在其他医院进行治疗后,红斑颜色变淡,但体积仍在增大。因缘际会,小雅妈妈携子踏上了前往脉通医院的求医之路,血管介入科门诊主任曾先敏为其制定并实施了微创介入与药物辅助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情况得以明显改善。出院后,曾先敏主任依然心系患儿,经常登门探访,关切地询问恢复情况。
脉通医院工作人员在康复患者家中一起用餐
这种医患之间的深厚情谊,让“远方的家”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成为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举措。
“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漫长的康复和调养同手术一样重要,家访不仅使医院能够实时掌握患者的康复进展,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更在无形中加深了医患间的信任与理解,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脉通医院党支部组织委员文平说,未来,医院将继续践行社会责任、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和优化家访机制,为更多血管病患者带去方便与健康。
据了解,“远方的家”爱心家访活动由脉通医院党支部引领,医院爱心事业部、血管外科、彩超室等多个科室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足迹遍布贵阳市、黔南自治州、安顺市的社区和村庄之间,将关爱送到患者家中。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10期,看望了30余名康复患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盈平
编辑 龙艳
二审 何剑
三审 杨国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4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