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稻田“虾兵蟹将”铺就致富新路
——“走进民企看活力”系列报道之十五
记者 姚沐水 报道组 郑晨 通讯员 刘烨珏 夏秋 文/摄
中秋节前后,正是大闸蟹上市时节。9月20日,记者来到衢州跃进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柯城区姜家山乡前昏村的稻渔共生种养基地,恰遇大闸蟹首日开捕。在七号套养池,基地生产技术负责人俞光辉慢慢收起一只只地笼,每只地笼内都有三五只大闸蟹,只只肥硕。“这只有三两半。”“这只更大,应该有四两半。”俞师傅抓起大闸蟹说。
“我是2015年开始养大闸蟹,2017年开始发展稻虾蟹共生种养模式。”公司总经理吴慧说,公司基地已经从当初的30来亩发展到现在的3300多亩。
吴慧在杭州做了多年水产生意。2015年,他回到老家柯城区姜家山乡跃进新村吴家自然村,流转30来亩土地创办了柯城吴家家庭农场,挖塘养蟹。大闸蟹价格高、市场好,是个致富好项目。吴慧谋划进一步扩大养蟹面积时,政府出台了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如何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又能发展高效水产养殖?为此,2017年吴慧与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李南羿开展技术合作,探索“稻渔共生”种养模式。当年,农场流转70多亩土地,其中15亩发展稻蟹共生,并引进小龙虾发展稻虾共生。“稻渔共生”种养模式亩收益比单纯种粮要高出数倍。
“稻渔共生”模式的成功探索,推动了种养面积再次扩大。2017年,吴家家庭农场改名,注册了“跃进湾”公司。次年,“跃进湾”公司搬到前昏村,面积扩大到220亩。
2021年,吴慧又在柯城区石梁镇麻蓬村流转955亩土地,建起第二个基地;2022年,他在衢江区后溪镇流转土地2250亩,建起第三个基地。
“虾蟹市场需求很大。光小龙虾,衢州市每天就要消费8万多斤。”吴慧说,目前衢州市场上95%左右的小龙虾、99%左右的大闸蟹来自外地,市场空间很大,“我们先来打头阵,再带动其他农户一起发展,在衢州形成一个产业,大家共同致富。”
以师带徒的形式,吴慧已在柯城区航埠镇、华墅乡,衢江区全旺镇、云溪乡带出4位“高徒”,各自发展“稻渔共生”,面积从数十亩到数百亩不等。
技术探索不止步。小龙虾于每年5月至7月集中上市,价格相对较低,“跃进湾”公司去年起开始摸索反季节养殖。“目前试养了4个大棚,还没有成功,但我们会继续摸索。”吴慧介绍,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公司已在麻蓬村建立农业虾蟹育苗中心,计划建立农业博士创新站,小龙虾苗种已实现独立繁育,并正在研究、筛选最适合本地养殖的品种。目前大闸蟹种苗还需外购“扣蟹”(纽扣大小的幼蟹),公司正在摸索“大幼眼”(蚂蚁大小的幼蟹)的培育技术。
在前昏村,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配套项目“跃进湾稻渔共生基地与水产品分拣中心”正在建设中,项目总投资近400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30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