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说起汉朝最为炙手可热的外戚家族,窦氏绝对可以算在里面。从西汉文帝开始至于东汉桓帝,窦氏家族一共出过三位太后,除了汉文帝和汉桓帝的妻子,还有一个汉章帝也娶了窦家的女儿。
借助女主,窦家得以在汉朝成为权势熏天的贵戚,一度操纵汉朝的国政。自从窦漪房成为汉文帝的皇后以来,窦家就成为汉朝的名门望族,只不过在西汉中期之后家道中衰。
新莽时期,窦家出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后生,也就是窦融。窦融在河西经营数十年,最后选择归附光武帝刘秀,有从龙之功。
在归汉之后,窦融官拜大司空,其儿孙一共娶了三位汉朝公主,窦氏因此再次兴起。
至于章帝年间,窦氏之女被汉章帝看中,因此被立为皇后。此后,窦氏在汉朝成为权倾一时的外戚,势力之大一度令皇权自危。
直至汉和帝之时,窦氏势力才被铲除。此后,汉桓帝也娶了窦氏女子,这也是窦氏在汉朝最后的荣耀。
填错名单嫁对郎
窦氏本是清河郡(今河北地区)的名门,在汉惠帝之时,窦氏女窦漪房被选为家人子送入长安宫中。
在入宫之中,窦漪房长期伺候吕后,被吕后唤做窦姬。后来,窦太后有意遣送一批宫女出宫,并将其赠予诸位诸侯王,而窦姬就在遣送的名单之中。
因为家乡清河郡离赵国很近,窦姬有意前往赵国,并嘱托管事的宦官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去赵国的名单之中。
但没成想,管事的宦官却将此事给忘了,窦姬被分配到了去代国的名单之中。窦姬知道消息后名单已经奏呈御览,绝无更改的可能,只好随车队前往代国。
也正是这个阴差阳错的结果,改变了窦姬乃至整个窦氏的命运。在来到代国之后,代王刘恒非常宠幸窦姬,窦姬也很快就为刘恒生下了一女两儿。
代王刘恒是汉高祖刘邦与冷妃薄氏的儿子,薄氏本是秦末魏王豹的宠妃,在被刘邦收入宫中后经过一次偶然的临幸生下了刘恒。
薄氏与刘恒在刘邦的诸子中地位很低,因此不受重视,被封到了代国。也正因为不受重视,在诸吕之乱中,吕氏觉得刘恒没有威胁吕家的可能,因此没有加害于他。
而刘恒为了自保,娶了吕家的姑娘做为王后,吕氏还给刘恒生下了四个儿子,其诞子的时间与窦姬相差无几。
但很快,吕氏家族被汉朝一帮元老一起推翻,而后这帮元老就在寻找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最终,他们选中了代王刘恒。但奇怪的是,代王刘恒的王后与四个儿子在这一时期神秘死亡。
古代医疗条件很差,即使是皇子也难逃早夭的风险,但一位王后四位王子在相近的时间里接连离世未必有些过于离谱。
史书并未记载吕氏及其儿子的死因,甚至对于她们的记载都非常之少。但据推测,吕氏和她的四个孩子应该是死于非命,凶手很有可能就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汉朝的那帮元老绝不允许吕家的后人重新进入中枢,从而可能威胁他们的后人,这是刘恒当皇帝的前提。
但不管怎么说,吕氏的死给窦姬挪了位子,在刘恒当皇帝之后,窦姬被立为皇后。
在窦姬立为皇后之后,其女刘嫖立为长公主,称“馆陶公主”;长子刘启为太子;次子刘武为代王,文帝时期徙为梁王。
而窦姬早逝的父亲被追封为安成侯,其失散多年的弟弟窦广武在文帝时被封为章武侯,其哥哥窦长君之子窦彭祖被封为南皮侯,窦氏家族也举家从清河郡迁至关中,自此成为关中名门望族。
在景帝时期,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因为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受封魏其侯,其是景、武两朝的名臣。
窦太后一度极大的影响了汉朝前期的政局,其信奉黄老学说,崇尚“无为而治”,推动了汉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在汉景帝刘启死后,刘彻即位,窦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
窦太后在武帝时期曾长期临朝称制,干涉政务,引发汉武帝的不满。但因为汉武帝羽翼未丰,只能暂时蛰伏,直至汉武帝建元六年,窦太后驾崩。
而自从窦太后死后,窦氏在朝堂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依靠,魏其侯窦婴的处境也愈发艰难,其最终被汉武帝斩首于市。在此之后,窦氏家族在汉朝逐渐衰落。
两大外戚集团相争时期的窦氏
窦氏家族传至西汉末期早已不复昔日兴盛,窦融的祖上就是那个失散多年,在文帝时期通过寻亲与窦太后相认的窦广国。
窦融自幼孤苦,长大后在强弩将军王俊的麾下担任司马,曾追随王俊东征西讨,参与平定各地的农民起义。
在昆阳之战后,窦融投降更始政权,受到更始帝的大司马张萌的赏识,之后被举荐为钜鹿太守。
但是,窦融却对这一任命表示忧虑,他对更始政权还抱怀疑态度,因此不想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一个自身都前途未卜的政权。
因此,窦融向张萌请求前往河西,窦氏祖上几代人都在河西做官,在当地有人脉,而且河西是一个足以自保的好地方。
在张萌的帮助下,窦融如愿以张掖属国都尉的身份来到河西。
通过广交豪杰,厚待百姓,窦融在河西取得了一定声望。最后,在更始政权灭亡后,窦融在河西五郡的推举下成功成为河西五郡的首领。
在窦融的经营下,河西势力不断壮大,俨然一方诸侯。但窦融却不想割据称雄,他的梦想是追随一位明主建功立业。
窦融早期依附于陇西的隗嚣,但隗嚣却背弃了刘秀转而与巴蜀公孙述交好,窦融并不想效忠公孙述之流,因而转投刘秀。
最终,在窦融的帮助下,刘秀成功的平定了陇西的隗嚣势力,刘秀因此将河西的管辖权交给了窦融。
在刘秀统一天下之后,窦融坚持要把河西之地的权力归还给中央,并东归洛阳。
刘秀对窦融恩宠有加,拜他为大司空,封他为冀州牧还将内黄公主嫁给了窦融的儿子窦穆,将泚阳公主嫁给了窦穆的儿子窦勋。
其一门“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两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至此窦氏得到全面复兴。
不过,因为窦氏并非光武帝的嫡系臣属,光武帝也不是对窦氏十分亲近。
而光武帝为窦家安排的一桩政治婚姻实则有利用窦家之嫌,那就是将泚阳公主嫁给窦穆的儿子窦勋。
泚阳公主的父亲是光武帝的长子刘疆,刘疆本是太子,但此时已经被光武帝废黜。
娶一个已经被废黜的太子的女儿,放在正常情况下,任谁都不会这么做,但窦氏却同意了。
其实由不得窦氏不同意,光武帝的这一举动本来就是刻意为之,他的目的就是将窦氏与郭氏集团相捆绑,从而平衡在汉朝朝堂上一直对峙的阴氏与郭氏这两大外戚的力量。
郭氏指郭圣通,其实光武帝的第一个皇后,在建武十七年被废黜。
光武帝随后册立阴丽华为皇后,但又不想过分排抑郭氏,因此刻意安排窦氏乃至梁氏与郭氏集团联姻,以维持势力均衡。
而在光武帝之后,窦氏却迎来挫折期,首先是因为窦融年老,其子弟放纵不法,甚至干乱国政,其子窦穆与窦宣死于平陵狱,窦勋亦死于洛阳狱。
窦穆的从弟窦固受到牵连,被“废于家十余年”。经此打击,窦氏家族的声势一落千丈,已成衰落之势。
在窦氏所有遭遇横祸的子弟中,窦林是最冤的,他仅仅是因为在上奏的时候将“滇岸”和“滇吾”误认为是羌族大豪,结果被免官,之后又因为凉州刺史奏其臧罪,被下狱处死。
由此也可以看出,窦氏之祸的根本不在于其犯法,而在于其家族势力太过膨胀。
从章帝到和帝,窦氏的辉煌与落寞
经历了明帝一朝的黑暗时期后,窦氏在章帝一朝迎来转机。
汉章帝建初二年,十六岁的窦氏被选入宫中,凭借美貌与才华被汉章帝一眼就看中,此后深得其宠幸,仅一年就被立为皇后。
对于窦氏封后,汉章帝的母亲马太后并不同意,马太后是扶风马氏的族人,其家族最早与窦氏、梁氏一起属于郭氏集团。
但后来,马援因为受到排挤,脱离了郭氏集团,转投阴氏,马氏就此与阴氏集团捆绑在一起。
这样一来,对于马太后反对窦氏立后我们就好理解了,她不希望窦氏再次起势。
马太后拿出的理由是窦氏家族中窦穆、窦勋、窦宣等人皆坐死狱中,其后人不应该被立为皇后,但汉章帝并没有听取他母亲的意见。
窦氏虽然深受汉章帝的宠爱,但她进宫多年却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在“母凭子贵”的封建社会这会对窦氏影响很大。
同时,汉章帝的其他两位宠妃宋贵人与梁贵人却分别生下了两个皇子,这使得窦氏的处境更为尴尬。
窦氏妒心非常重,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窦氏凭借自己的受宠于汉章帝不断给汉章帝吹枕边风,迫使汉章帝疏远了两位妃子。
之后,宋贵人被迫自杀,而梁贵人被杀,太子刘庆被废,梁贵人的儿子刘肇被过继给窦氏,并立为太子。
刘肇后来即位为汉和帝,窦氏因之成为窦太后。刘肇虽然奉窦太后为自己的母后,但并不亲近于她,而窦太后也不信任汉和帝,对自己的母家势力更为倚重。
在窦氏还是汉章帝的皇后时期,因为窦氏得宠,窦家的子弟再次得势,尤其是他的哥哥窦宪,一度掌握兵权,并立有战功。
而窦氏宗族子弟以及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其家族势力一度再次膨胀。
窦氏的势力大到什么地步呢?窦宪甚至敢于侵夺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庄园,在汉章帝得知后其痛骂窦宪是“孤刍腐鼠”,并责令其归还沁水公主的庄园。
还是窦氏出面求情,窦宪才逃过一劫。
由此可见,在汉章帝时期,窦氏的势力还是可控的。但到了汉和帝时期,窦氏就势大难制了。
眼见汉和帝逐渐长大成人,窦太后开始对窦家的前途担忧起来,并准备联手自己的哥哥窦宪等人除掉汉和帝另立新君。
而汉和帝自己也不甘坐以待毙,于是联手一批忠于汉室的臣子以及一班宦官在窦宪抗击匈奴班师回朝后向窦氏发动攻击。
窦氏兄弟被抓,其党羽被收捕殆尽,而窦太后被禁锢。
随后窦宪兄弟被迫自杀,其势力被连根拔起。但由于汉和帝借助宦官铲除窦氏,宦官此后在汉朝再次膨胀,汉朝后期的宦官乱政的局面自和帝始,至桓灵二帝达到极盛。
窦氏本为地方名门,借助窦漪房成为汉朝显贵,此后兴盛既久,至于武帝之后趋于没落。
凭借窦融的从龙之功,窦氏再度兴起,而此时的窦氏卷入了东汉两大外戚集团的争权夺利之中。在经历了汉明帝一朝的衰落后再次凭借女主兴起,势力达到极盛。
汉章帝之所以执意要立窦氏之女为皇后,美色并不是关键之处。
窦氏之女的生母是刘疆之女泚阳公主,属于郭氏集团,汉章帝与郭氏的联姻可以看做是阴氏与郭氏的联姻,汉章帝有意让郭氏集团再次融入汉室血脉,维护汉朝的统治稳固。
章帝之后,郭氏集团再无反叛之事,足见其策略是有效的。
但窦氏在汉朝的再度膨胀一度引发皇权危机,对之后的汉朝政治影响极大,汉朝还是难逃两大集团的恩怨纠葛,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桓帝之后。
而因为窦氏的膨胀,汉和帝不得不借助宦官才铲除窦氏,又给汉朝开了宦官干政的先河,使得汉朝之后的政治更趋黑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4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