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当“麦客”那一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9 07:2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铜川日报

我当“麦客”那一年

王成祥“麦客”在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确切地说,“麦客”是流动于陕、甘、宁等地,在麦熟季节为人收割小麦的短期劳务工。各地叫法不同,我们叫“跟场”,一直延续至今。现在这种传统的劳动方式已经很少见了,仅成为一种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

我干“麦客”是20世纪80年代初,虽然已经过去了40年,但那热情、紧张的场面仍记忆犹新。我的家乡在渭北平原,自然农耕经济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农业生产没有机械化,麦子成熟了全靠庄稼人的两只手收割。陕西关中地区的麦子成熟得早,就有甘肃、关中等晚熟地区的农民来到这里当“麦客”。他们拿着镰刀、头戴草帽,有的还背着被子,聚集在各镇点,等活儿,有的还直接到田间地头,为缺乏劳力的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实现颗粒归仓。

每到麦子成熟季节,村里人就会提起以前谁“跟场”一天能割好几亩麦。我记事起,“跟场”就已经深深印在了脑海中。生产队期间,我被生产队长安排割麦子,骄阳似火的六月,火辣辣的太阳洒在大地上,成熟的麦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农民完全忘却了太阳的暴晒,满怀丰收的喜悦,投入“三夏”抢收的战斗中。他们不分男女老幼,一个个弯腰佝偻着身体,挥动着锋利的镰刀,让熟透的麦子一排排倒下。

1982年,我从部队复员,泛黄的麦子距离收割还有一段时间,村里年轻人一波一波地拿着镰刀,背着馒头袋子出门当“麦客”去了,能挣现成钱,还能背回数量不等的馒头。于是,我放下退伍兵的架子,加入“麦客”队伍中。年龄大的人,根本不让我入伙,怕我拖人家的后腿,还说我根本就不是下苦的料。

天无绝人之路,几个年龄相仿的倒是愿意让我跟着他们干,在生产队时期他们就“跟场”,有着丰富的收割经验。

我买了镰刀和刀片,利用一天的时间将刀片磨得锋利发亮,等待召唤。那时候钟表还不普及,电话更是奢侈品,只能凭感觉掌握时间,约好清晨鸡打鸣两遍出发,步行13公里赶到某镇。我们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就要在“麦客”市场接活,过了这个时辰就没有人叫了,得等到第二天。

我们天麻麻亮就赶到了地点,果不其然,黑压压的人群排了大半个街道,穿着不同的衣服,拿着大致相同的工具,从说话的口音能听出来是河南麦客还是甘肃麦客。请麦客的主家也从不同地方赶来,狭窄的街道挤满了人。有经验的同伴很快就搞定了一家,说是6亩旱地,不安排住宿,每亩1.2元,并承诺给他们家收割后,还有成熟的麦子能接续上,不用再到市场揽活,可以节省时间。

大家非常高兴,认为接了个羊尾巴活儿(意思是沾光),估算6亩地赶天黑就能结束战斗。谁知错误地预估了形势,金黄的麦子一眼望不到尽头,给“麦客”收割增加了难度。大家面面相觑,有种“老马也有失蹄时”的无奈。看着成片的麦子在风雨的侵袭下东倒西歪,着实无处下手,我就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年长的也同意说不干了。而其他两位坚决不同意,说还没有娶媳妇,这样烂工回去不叫人骂死,谁家的女娃愿意嫁给一个“懒汉”。这么提醒,我也打消了逃避的念头。几个人一合计,既然接了这活,硬着头皮也得干。铆足劲,使出浑身力气,刀片换了几次,直到天黑4人割了不到两亩地,当晚主家过意不去,额外安排了住宿。

谁知天公不作美,从凌晨起雨就下得不停,整整持续了两天一夜,天气预报后面还有连阴雨,真是到了“龙口夺食”的关键时刻。天刚缓晴,太阳露出一丝光亮,麦地到处都是积水,主家心急火燎地让我们赶时间收割,我们也没有任何退路可选。割麦人不怕天热,越是暴晒越出活,就怕遇上阴雨天气,付出成倍的力气,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何况下了几天的连阴雨,再锋利的镰刀在雨后松软的土地上也发挥不了作用,割下来的麦子全都是连根带泥。

忙碌了两天时间,总算在阴雨来临之前为主家将麦子收割完,人已经累得站不起来了。记得最后一顿饭,主家蒸的是大肉包子,算是款待我们,四个人一口气吃了五笼包子。我打了饱嗝后,准备站起身来,才发现自己两腿已无法站立。主家深感我们付出了超强的劳动力,临走时多给了一些报酬,还给每人装了一袋馒头。

“麦客”之行,虽有苦衷,但也算满载而归,我们在商店买了白糖、人丹等日用品。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三个才20岁出头,同龄人不是上学就是在干其他工作,自己觉得“麦客”不光彩,无形中就有了自卑感。

这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做“麦客”,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对于中国农民来说,苦不计成本,再苦再累算不了什么,只要能得到应得的回报就心满意足了。正是那次干“麦客”的历练,后来家中8亩麦子都是我一人连割带收,即使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也没有请人帮忙。晚上在煤矿上班从没有缺勤,白天在地里割麦也没有耽误收成。现在回想,都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撑下来的。

记录麦客,只为不忘却那段真情的岁月,留住汗水浇灌的记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9 11: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兰考来的“麦客”
...俊涛 文/图在中国北方,以收割麦子为职业的人被称为“麦客”,“麦客”早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地方志中就有记载,这些人大多体力较好、技术过硬、勤奋肯干。“麦客”的存在缓解了部分农户在
2023-06-06 00:28:00
...后一茬玉米,家乡已经下了好几场雪。 时至今日,老“麦客”与时俱进,更加智能、便于操纵的新一代联合收割机满足了他的更多想象。见到司张辉时,他正坐在干净整洁的驾驶室内操作,里面
2023-07-25 08:04:00
...在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来自江苏徐州60岁的“铁麦客”魏学举,正带领着两个儿子,还有儿媳和亲家公,驾驶着大型联合收割机在一片金灿灿的麦田里纵横驰骋,收割机所过之处,圆滚滚
2023-06-06 06:25:00
麦子团结在一起,填满麦穗
...赶回老家收麦子。我一愣,莫不是像明清方志中记载的“麦客”?麦熟季节替别人收割麦子,迁徙城乡打零工。柳西宁说,他家里有9亩麦田,若是出钱让联合收割机收割,那就没什么赚头了,他家
2023-07-02 05:56:00
...道附近的新街时,逐一提醒从外地赶来孝昌收割粮食的“麦客”们注意防盗。当前正是秋收时节,当地农民抢抓农时节令,抓紧收割垂穗成熟的夏季稻谷,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繁忙景象。和往年一样,
2023-09-12 09:59:00
抢收小麦,须分秒必争
...会听到抢收的说法,但由于现在基本上都依赖大型收割机,麦客们每年的麦收作业都有固定的时间和路线。所以,这种跨区作业既让农机手有了不错的收入,也保证了农民能够快速抢粮入仓。麦客们
2023-06-02 00:58:00
“麦客”行当新奇事:倒贴农民每亩20元
...日报已是初秋,陇中的春小麦正值收获时节。记者遇见“麦客”老苟是在甘肃省景泰县正路镇一条公路的边上。老苟叫苟军强,陕西宝鸡人,今年53岁,在跨区机收小麦这个行当干了20多年,可
2023-08-20 06:04:00
“天中麦客”出征 备战“三夏”
本文转自:驻马店日报4月15日,2024“天中麦客”跨区出征暨服务保障誓师仪式在梁祝故里汝南县举行,1300多辆跨区作业机车、4000多名农机手整装待发。随着一声声汽笛长鸣,“天
2024-04-19 00:19:00
...作给乐队唱,引得观众们纷纷大喊退票。有网友晒出向大麦客服要求退票的截图,客服回应称已经停止退票。针对网友要投诉的诉求,客服回应称已经关注到网友反馈的问题,将会对网友的诉求进行
2024-04-21 15: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