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朝的特殊现象“死谏”,体现出士大夫精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6 18:42:00 来源:戏说三国

帝制时代,皇帝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最高领导,他的言行关系着国家的盛衰存亡,因此为了维持帝制王朝的存在和发展,在权力结构内部要对帝王的行为有一定的监督和制约,但其监督的效果大多由皇帝的个人素质和意愿而决定。皇帝的言行无人约束,致使帝王们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国家的正常秩序,为了江山社稷臣子们以死谏言。致使明朝“死谏”现象频繁出现,几乎从未间断。

大明朝的特殊现象“死谏”,体现出士大夫精神

明代士大夫的“死谏”

1.议“礼”之争

“礼”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秦汉以降,“为国以礼”的思想成为精英阶层治国的一种普遍政治主张,也形成了一种礼在君上的思想。明代的百官为了护“礼”,不惜以死进谏。

成化四年,英宗嫡后慈懿皇太后崩,议山陵,“神主当袝庙,此一定礼,不可议者”,但是袝陵之事受到宪宗生母周后的阻碍,为了满足生母的愿望,宪宗命大臣于帝陵外另选地址下葬钱太后。这一行为引发群臣的反对,李秉、姚夔率领文武百官九十多人抗言极谏,上疏以礼言之“天下之大,万世亦将有言之,岂能保其终无据理改而从正者乎?”从中不难看出,士大夫为了维护礼法、封建伦常,不惜与皇帝发生冲突,以死进谏。

朱熹《天理节文》:“孔子有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夫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

大明朝的特殊现象“死谏”,体现出士大夫精神

可见“礼”是天道与人文社会的一贯准则,礼之大,礼之尊,由此可见一斑。在敬天敬祖的古代中国,这种对礼的维护,不仅体现对礼本身的尊敬,更重要的是对天地秩序的遵守,对封建秩序的维护,以及对帝制王朝的维护。

嘉靖三年七月的“左顺门”事件。由于在正嘉交际的几十天里,以杨廷和和张太后为首的官员们主持朝政,借助起草遗诏的机会,在裁汰正德朝弊政的同时,排斥异己,形成了大权独揽的局面。这样在嘉靖帝登基伊始,杨派以拥戴之功自居。对嘉靖帝提出的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极力反对,形成“护礼派”。迎合世宗的“议礼派”张璁、桂萼等人在“礼”的问题上,也拥有自己的理论依据,“大礼议”形势焦灼,大臣们极言进谏,一时间满朝激愤。

礼部尚书汪俊集合臣工进言,引程颐语:“盖宋程颐之议曰:‘虽当专意于正统……乃为合礼。”礼部侍郎吴一鹏等人的谏言,明确表达了百官的心声:“臣等宁得罪陛下,不欲陛下失礼于天下后世。”

嘉靖三年四月,礼部官员和朝文武群臣合疏,复言不当为兴献王在宫内建庙。这一反抗最终以“左顺门哭谏”的形式出现。

杨慎等人号召“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包括阁臣、九卿、科道官在内的各级官员二百三十余人跪伏于左顺门前集体示威,自辰时至午跪伏不起,发誓不得谕旨绝不退去。帝大怒,系之诏狱,杖三十”,其余四品以上官员夺俸。但此举并未吓退群臣,杨慎、王元正等人撼门大哭,声震阙廷。

大明朝的特殊现象“死谏”,体现出士大夫精神

世宗又下令收系五品以下官员若干人,“逾旬,再杖之……凡十有七人,皆病创先后卒。”经过此一事件,世宗明白百官们的能耐不过如此,这也就为他赢得“大礼议”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但是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官员们争的不光是一个“礼”,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这一行为看做是为国尽忠,是为报答国家的奉养之恩。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就能够完全做到拼死一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2.纠劾权臣

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之罪于洪武十三年诛杀宰相胡惟庸,并借此废除了丞相制度,是明代制度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但历来丞相是君主的辅弼,如此一来,不仅造成政治结构真空,更出现国事总于皇帝一人的局面,皇帝日理万机,统治效率低下。此一状况到了永乐朝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出现了真正的辅政机构——内阁。随着票拟制度的出现,内阁权力日渐增大,尤其是自英宗朝李贤出任首辅以后,首辅“俨然真宰相”。

但是由于内阁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且这一现象的出现违背了太祖定制,因此内阁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因此一旦内阁阁臣僭越,就会遭到文武百官的一致反对,出现“故自来内阁之臣据位远者二十年,近者十年,不败不止”的现象,这也成为百官殊死抗争的又一重要原因,此累现象不胜枚举。

大明朝的特殊现象“死谏”,体现出士大夫精神

严嵩,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他文学底蕴深厚,而且家乡秀丽的景色,使他的文笔充满了道家的气息,这也为他能够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在群雄林立的政坛上崛起奠定了基础。

嘉靖十九年,御史谈瑜弹劾严嵩“矫饰浮词,欺罔君上,箝制言官”。但严嵩仗着皇帝的庇护,打击进言官员,御史叶经弹劾严嵩纳贿徇私,“遭廷杖八十,斥为民。”御史何维柏斥骂“严嵩奸贪,邪媚要宠,比之李林甫、卢奇”,“下诏狱,廷杖,除名”,直至嘉靖三十七年,弹劾严嵩的奏章一直不绝于疏,言官吴时来等人不畏威权,弹劾严氏父子“贪污受贿,朋奸罔上”,被“下诏狱,谪戍衡州。”

锦衣卫经历沈錬,虽官职卑微,但不屈不挠与严氏父子进行斗争,触怒了嘉靖皇帝,廷杖下诏狱,贬为民,他为人正直,得罪宣大总督、严嵩的干儿子杨顺,后被严氏一党以白莲教叛党之名秘密诛杀。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历数其“五奸十大罪”,被严嵩矫诏下狱,最终于嘉靖三十四年,被严嵩陷害,终被处决,弃尸于市。严氏父子更加肆无忌惮,终为嘉靖帝所不容,在言官、御史的连番弹劾下,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勒令致仕,严世藩下诏狱。

大明朝的特殊现象“死谏”,体现出士大夫精神

“死谏”现象的原因

1.“死谏”现象的现实原因

活跃的经济,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着社会生活,“百物皆仰给于贸居”,丰富的生活日用,华丽的奢侈品,淫靡的娱乐场所,只要是有钱,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改观。物质财富的丰富,给城市的发展创造了一番繁荣景象,“闾檐辐辏,万瓦甃鳞……今皆精妙”,虽“物产益多”,然“人性益巧”。

当时“金令司天,钱神卓地”的风气造成了礼制失控,“富家豪民兼百室之产,役财骄佚,妇女、玉帛、甲第、音乐、田园拟于王侯”。潜移默化,人们的心理崇尚豪奢,追随潮流,逐渐僭越了传统的“礼”制的范畴。商品的丰富和生活的奢靡,大大刺激了官员的贪欲,上至皇帝、阁臣,下至地方胥吏,无不大力聚敛财富。

例如正德朝刘瑾,以一个宦官的身份,家中抄出的财富,相当于国库的六倍,足见其贪婪的程度;再如万历朝的矿税之祸,究其原因,正是万历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把触角伸向工商、矿冶业,攫取财富。整个社会几乎达到了唯“财”是亲的地步,礼的内涵也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到任而餽,则曰贽礼;离任而餽,则曰别礼;赆礼岁时,则曰节礼、年礼;起居,则曰候礼;燕享,则曰席礼;途次,则曰程礼”。

大明朝的特殊现象“死谏”,体现出士大夫精神

这些变化对于那些儒家出身,遵守封建伦理的士大夫们来说,是断然难以接受的。当面对这种情况时,官员士大夫挺身而出,冒死进谏,不仅是对现实不满的表达,也是为了维护传统的“礼”。

明代的文化中,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三代”相标榜,诸如对忠谏的颂扬,就追溯到伊尹对君主纳谏的主张。以此为起点,历朝历代的忠谏直臣在明人们的口头笔端都会受到褒奖,“至于周昌以桀纣比汉髙帝,贾生以亡秦喻汉文帝,汲黯谏武帝内多欲外施仁义,群臣皆为黯惧,武帝称其为社稷之臣,此三君者不惟不罪谏臣,且曲加奖励,不如是不足以来天下之直言也”。

通明一代,对于唐太宗的著名谏臣魏征,士大夫们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昔唐太宗欲纳郑仁基女,魏征谏止之……此古忠臣爱君必拂其邪心,防其嗜欲,置君于无过之地,正心以为安天下国家之本,使天下莫得非议也”,自此,一个贯穿千年的忠谏的谱系。传至大明,也将有人被写进此谱,拥有身后的荣耀,这些褒奖更重要的作用是垂范当世,留名青史。

“死谏”现象所体现出的士大夫精神

君主专制时代,王朝是一家一姓的,而且在“王者之兴,受命于天”的理论指导下,王朝不断更替,“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大明朝的特殊现象“死谏”,体现出士大夫精神

那些工作领薪水的臣子们为什么要不惜性命,以死谏言,与高高在上的皇权进行抗争,这就不是外在的政治、社会形态,经济发展状况能决定的了,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也必须要有一种发端于内的精神信仰来支撑,那么这种行为究竟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信仰?

1.儒家思想的影响

随着专制王朝的建立,加强集权,凸显君主独尊的地位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以此为宗旨,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的改造,符合统治阶级的主张,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学而优则仕”,儒家的思想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命题指向,在学子们追求功名的过程中,儒家思想被植入他们的思想深处。虽然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利用,作为愚民的工具,但是他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就不仅因为他只顺从统治阶级的意志了,这些思想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铸就了不朽的中华精神,这些也正是文人士大夫们不惜肝脑涂地,以死谏君的真正动力。

儒家思想不仅对君臣关系做了界定,而且在君臣的互动中,对臣子的行为取向也给出如实的说明,例如战国的儒家大师荀子,就反对臣子无条件地服从君主,他认为“巧取信说,善取宠乎上”的臣子即为“国贼”,臣子应该能“谏诤辅拂”。“故谏净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逆命而利君谓之忠”君主如若违反了国家社稷的利益,臣子就要进谏,即使遇到闇主昏君,也要冒死进谏。

大明朝的特殊现象“死谏”,体现出士大夫精神

这种道高于君的忠谏原则,虽为君主所不容,但其思想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也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被发扬光大,对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与命运抗争

这一提法的出现,主要是针对明王朝政治的特殊现状,也可以理解为文人士大夫对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获得他人的认可。因为作为知识阶层,不仅是在治世,即使对于乱世争雄的君主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只有“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决胜千里之外”,而他们恰是运筹帷幄之人,可见,文人士大夫对封建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待之以礼也是必然,可到了帝制时代晚期,皇权加强,臣子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那种对文人士大夫重视的观念也就不断淡化。观前代之不远,文人地位崇高的时代犹在昨日,加上文人“宁折不弯”的自尊,他们的抗争成为必然。明朝,皇帝特设的廷杖及厂卫制度,对文人士大夫的杀戮之残虐,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皇权如此,臣子们依然直言进谏,这在忠君爱国的同时,也表达了臣子们对君主的反抗,虽然这一反抗会付出血的代价,但一旦直面君主,这种诤谏的行为,不仅是为了谏君,更是表达自己,在那种君尊臣卑的形势下,以这种强硬的姿态楔入君主的脑海,使自己成为一种无法抹杀的存在,也就是逼着高高在上的君主不得不注意自己。这种方式或许愚蠢,甚至恶性循环,但是这是在君主强权的时代,臣子们追求自身地位的、无奈的选择。

大明朝的特殊现象“死谏”,体现出士大夫精神

总结

“死谏”现象贯穿大明一朝,是明代政治中非常特殊的现象。由于明朝政治中的新变化,使明的统治出现许多不同以往的特点,如明世宗嘉靖朝持续二十多年的“大礼议”之争,不注重个人行为,如明武宗正德为了玩乐,多次出塞外、下江南,这些行为既有损君德,更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虽加强了皇权,但造成了权力的真空,并且给宦官群体的壮大有了可乘之机。无论是内阁还是依靠皇帝支持的阉党、宦官集团,都成为压在文官群体之上的石头,不利于他们的政治抱负的施展。他们缺乏与这些群体对抗的绝对实力,因此在与他们的斗争中,只能靠官员们舍身取义,以死谏君,来达到斗争的目的,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文官群体的无奈,更是明代政治生态的突出特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6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徐阶:从正直抗权到圆滑保位的明朝政坛变迁
...徐阶,是嘉靖二年的探花出身。他曾经跟随王阳明交游于士大夫间,由于才学出众,在士大夫间声誉颇佳。不仅如此,徐阶还是个正直人士,当初张孚敬建议嘉靖帝去掉孔子的王号,降低祭祀孔子的
2023-11-03 14:52:00
明朝是反腐最严重的朝代,为什么明朝还是贪腐不断
...陈邦彦对明朝的贪腐这样评价:“嘉(靖)、隆(庆)以前,士大夫敦尚名节,宦游来归,客或询其囊橐,必嗤斥之。”嘉靖以前,明朝的士大夫及官员未必都是“敦尚名节”,但这些员还能知贪腐
2023-05-20 11:31:00
明朝第一奸相谁能称得上?当然非严嵩莫属
...,最终被严嵩网织罪名所杀。陷害有提携之恩的人,这在士大夫问是最为不齿的,其罪名可能仅次于叛乱。除了夏言,其他政敌更加不容放过,凡是跟严嵩唱反调的,都没有好下场。影视剧中的夏言
2023-01-05 16:42:00
聊聊英明与荒诞集于一身的明朝万历皇帝
...矛盾的根本在于其对皇权的理解和自由叛逆的性格与文官士大夫集团秉承的儒家严肃保守的价值观理念格格不入。万历喜欢朱常洵与郑氏有很大关系,后宫之中,别的妃嫔对他百依百顺,心灵深处却
2023-06-08 11:10:00
明朝为什么成为贪腐最严重的朝代呢
...陈邦彦对明朝的贪腐这样评价:“嘉(靖)、隆(庆)以前,士大夫敦尚名节,宦游来归,客或询其囊橐,必嗤斥之。”嘉靖以前,明朝的士大夫及官员未必都是“敦尚名节”,但这些员还能知贪腐
2023-05-19 15:11:00
明朝最牛锦衣卫是谁呢
...三公兼三孤”的官员。陆炳在任职期间,一方面折节对待士大夫、保护忠臣、打击奸佞、弹劾宦官。不曾陷害一人,对于皇帝兴起的冤狱,陆炳多有保全。另一方面他又收受贿赂,干涉选官。与严嵩
2023-02-20 15:09:00
严嵩的奸诈,主要从五十多岁当上礼部尚书开始的
...来往密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严嵩的大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里声名鹊起,清誉日隆;他应家乡袁州府知府的邀请,历时两年,搜集当地大量的历史文化军政风土人情资料,编撰成十四卷的《
2023-09-11 11:42:00
嘉靖立储:权力与自私的体现
...二、严嵩一党无力干预立储 1、严嵩获得高位明朝主张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对于文臣的地位极为重视,甚至为了令文臣更好的辅助皇帝,还设立了内阁,而内阁首辅在皇帝面前更是极为重要
2023-11-08 09:09:00
明朝文人地位的变迁:从权力到限制
...的提高则是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2)宋朝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身份暴涨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最终登上皇位。在经历了十数年的东征西讨以后,
2023-11-17 06: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