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杭州大伯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绿色编年史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5-19 11:48:00 来源:杭州网

钱塘潮涌,运河悠悠。江河之间,一张水网,勾勒杭州城市肌理。

新开河穿过浙江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汇入大运河。已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胡福庆,是这条河的民间河长。从2015年开始,10年风雨无阻,胡福庆攒下21本3700多篇巡河日记,巡河里程上万公里,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70多万字的新时代绿色编年史。

从一条河到一片景——

21本巡河日记里的“水之变”

杭州大伯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绿色编年史

胡福庆在认真巡河

一河,一人;静流,守望。

新开河像一缕碧带,穿过车水马龙的道路、熙熙攘攘的街市。清晨6点,胡福庆穿上红马甲,拿起捞竿、夹子,跨上自行车,到离家1公里外的新开河巡河。

沿着小道,胡福庆走在前,徐家埠社区工作人员朱一俊跟在后。夹子深入过膝的草丛,夹起纸巾、饮料瓶;捞竿探向水面,捞起打着旋儿的枯枝叶。

胡福庆向朱一俊讲起要诀:“巡河有10多项内容,先看水,看有没有垃圾,颜色有啥不对劲;再探水,探那些藏在犄角旮旯里的排水口;最后是取水,测水样的氨氮、总磷等。”

取水工具是胡福庆的“土”发明。一根鱼竿改成捞竿,一头是网兜,另一头是取水器——一个粘着白色塑料片的矿泉水瓶。“把捞竿插入水中,等白色塑料片隐约可见,就可以提出水面。”掏出卷尺,胡福庆顺着竿上的水痕量起来,“今天河水透明度是86厘米,符合‘水清’的标准。”

走走停停两个钟头,年轻人都觉得累,胡福庆依然精神。早上8点半,巡完河回到社区服务大厅,胡福庆还有任务。伏在桌上,他一笔一画记下当天的巡河日记:“从姚江桥至华家桥均清,观察点透明度86厘米,雨水排出口均正常……”

一沓泛黄的纸张,记录了河水从浊到清的蜕变。

杭州大伯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绿色编年史

↑胡福庆巡河日记本

翻开头几年的巡河日记,“有污水流出”“河面漂着很多树叶”等字眼时常出现。如今,“河面无漂浮物”“水质清澈”等成了高频词。

为啥要日复一日地巡河、写日记?

胡福庆打开记忆闸门——上世纪50年代,为了农田灌溉,周边群众开沟引水,把一座座坑塘连通成新开河,“那会儿,河水清得嘞,我们赤着脚底板摸鱼捉虾”。

随着城市发展,高楼密密麻麻“长”出来,一条条排污管伸到河里。眼看着新开河成了“龙须沟”,胡福庆心里堵得慌。

从杭州缝纫机厂退休后,胡福庆闲不住,当起社区监督员,哪儿有需要,他就到哪儿。2014年街道成立民间护河队,第一个想到的人选就是胡福庆。“总想做点什么”的胡福庆接过队旗,当上新开河的护河员,接着陆续成为街道、区、市的民间河长,后来新塘河也纳入他的巡河范围。

胡福庆这个“河长”当得有劲头。

“刚开始,没经验,水质有啥变化、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过几天就忘了。琢磨来琢磨去,决定写日记。”胡福庆说。从起初的三言两语,到后来详细记录透明度、水质、雨水排出口情况等,日记越写越厚。

一条条家门口的河,流淌着浓浓乡愁,承载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浙江省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2013年推动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

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到鼓励全民参与,治水体制机制创新在探索中落地。疏浚河道、治理污染、美化绿化,接续攻坚治水。“白鹭成了常客”“有一条锦鲤”“水生植物生长旺盛”……点滴变化在胡福庆的巡河日记里一一呈现。

“河流是一扇窗,窥见生态自觉和发展之变。我们从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等多维度治河,打造‘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的全域幸福河湖基本格局。”浙江省水利厅河湖处处长、省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专班主任李荣绩介绍。

从大江大河到山间溪流,清水长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今年一季度,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91.0%,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120万名河湖长的“同守护”

杭州大伯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绿色编年史

“老胡,你为啥揽下这件麻烦事?散散步、跳跳广场舞,享清福不好吗?”有人不解。

“每天不去河边看一看,心里不踏实。”胡福庆答得痛快。

79岁的他,走路带风,干活麻利。走着走着,一棵枯萎小树闪入视线,老胡赶紧举起手机拍照,发到“杭州民间河长”消息群。区河长办工作人员回复“立即派人处理”。一早上,胡福庆走了五六公里,额头渗出密密汗珠。

遇上“硬骨头”怎么办?2024年1月26日的巡河日记,记录下一次“拔难茬”的过程。

那天7点12分,正巡河的胡福庆听到哗哗水声,循声前行,“一股股浑水正往河里流,我赶紧拍照报告!”

望江街道城市管理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张文涛看到照片,马上派人到现场。9点08分,胡福庆收到反馈:工地地下室因渗漏有积水,施工人员直接抽排到雨水井,而且工程车进出冲洗不规范,导致浑水排入河道,已被叫停。

胡福庆不放心。十几分钟后,返回现场的老胡看到仍有水外溢,时清时浑,再次报告。张文涛一听,一边向上级河长办报告,一边组织专业队伍地毯式排查。

10点25分,张文涛回复,初步判断可能是市政水管破裂,相关单位仍在排查。“城管、市政、水务、河道养护、执法等部门联动排查,直到晚上9点多,查明原因为工地里的一根自来水管破损渗漏,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张文涛说。

10多个小时查明问题,背后正是一级级河长的协同作战。上城区河长办综合组组长李宝刚介绍,区里形成“5+X”全民河长制,区、街道、社区河长,执法河长,民间河长为“5”长,河道观察员、“河(井)小二”、居民监督队等热心于护水事业的社会力量也被调动起来。

不仅有人管,还要管得好,人力加算力,巡河更高效。浙水美丽(河长在线)智慧平台上,水系轮廓和巡河轨迹展现在数字地图中,公众上报和督办问题实时显示。河长们随时将自己巡河发现或公众上报的问题上传,相关部门及时认领,这推动了更多问题快速解决。

家门口的河越来越美。从不理解到竖起大拇哥,越来越多望江人加入护河队伍。

“老胡的坚持,我们看在眼里,也想和他一起做事情。”望江街道兴隆社区居民沈金囡是个热心肠。这位大姐成了党员先锋护河队成员,带着大伙儿巡河道、捡垃圾。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河水之变来自共建共管。区里招募“骑行河长”,骑友们边骑行边巡河。“跟着胡爷爷去巡河”带动了19所学校参与,成为小朋友喜爱的课外活动。目前全区实名注册的护水志愿者达6.96万余人。

从“总指挥”到“最前哨”,我国全面建立健全河湖长制,省、市、县、乡、村5级120万名河湖长履职上岗,民间河长和志愿者全面参与,实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有人护。

从一泓水到一座城——

3000多条(个)幸福河湖里的“诗和远方”

杭州大伯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绿色编年史

浙东运河博物馆珍藏了河长胡福庆的巡河日记。(图 于海军)

人在水乡,依水而居。曾经,河道两旁,棚户矮屋密密匝匝,洗衣洗车、排水纳污,靠的都是家门口的这条河。

河在变,人也在变。

翻看日记,巡河路上,胡福庆遇到乱扔乱倒的,就上前劝说;发现有工地乱排,就拉着负责人到河边看……

“谁不想让家门口干净点、再美点。看到胡老这么有毅力,大家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徐家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马盈盈说。

“我家门前有条河”。这条河,是生态带,也是生活带、共富带。胡福庆的巡河日记,记下碧水之治,也刻录着时代之变。

社区建设“幸福邻里坊”,胡福庆成了幸福代表团的骨干,发挥特长,带着志愿者巡河护水,开展垃圾分类。“‘幸福邻里坊’是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品牌,从邻里食堂、居家养老中心、体育公园,到志愿服务、纠纷调解,不管是‘一老一小’,还是他乡人和老住户,都有回家的感觉。”望江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海红介绍。

水脉涌动,激发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新开河畔的望江街道始版桥社区,过去河边乱搭乱建,污水乱排,电线打结成“蛛网”。

从水里到岸上,治水与治城同步推进。老胡的日记里,新名词、新鲜事、新场景,越来越多。城中村变身未来社区,立体市井、立体花园拔地而起,科创企业、青年创客纷纷落户。

跟着巡河日记,走进“第二人生”3D摄影舱。98个摄像头0.3秒内抓拍196张照片,“数字人”经过3D打印、后期修模,变成个人手办。“我们看中的不仅是这里的营商环境,还有优美的生态环境。”“第二人生”总经理助理陈雨欣说。

背靠玉皇山,面朝钱塘江,龙山河、八卦田点缀其间,徜徉上城区南星街道,文旅新业态生机勃勃。

“居民觉得有意思,才有价值。”南星·有意思书房负责人曹晶介绍,社区旧仓库改造成书房,大家可以开展宋韵体验、亲子手作、旧书换新,每年仅研学活动就有上百场。

10年,21本巡河日记,就像真切的时代动图。这里有孜孜不倦的步履,有城市发展的脉搏,也有人水和谐的篇章。

杭州大伯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绿色编年史

胡福庆在巡河、清理垃圾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旅、动漫、电竞、沉浸式演艺、微短剧等文化产业向新突破,2024年杭州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8亿元,同比增长6.5%。今年一季度,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85亿元,同比增长14.7%。

用水之利、彰水之美。从美好生活到美丽经济,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站在小小望江放眼全国,3000多条(个)幸福河湖正在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杭州大伯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绿色编年史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9日 第 01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9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日,本报头版刊发通讯《为家门口的河流写下新时代绿色编年史》,同时推出短视频《巡河日记》,讲述浙江杭州民间河长、已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胡福庆的故事。报道及视频推出后,引发网友
2025-05-23 05:41:00
...单前来咨询。5月29日一大早,家住富阳鹿山街道63岁的王大伯就等候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知名专家张大宏教授的门诊。去年,王大伯因肚痛难忍就医,查出肾结石,在当地医院做了肾结
2025-05-30 06:15:00
近日,80岁的施大伯打进85100000热线,表扬杭州的人行道:杭州对人行道进行了改造,取消了台阶,把缓坡改得十分科学、美观。这真是方便行人、保护老人(尤其是残疾人)的大实事。施
2025-05-25 08:29:00
...在距离杭州50多公里的德清新市古镇里,有一位78岁的马大伯,是湖州市级非遗项目“新市马氏竹编技艺”的传承人。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众箩筐、簸箕、篮子等竹编作品中,马大伯用竹子编的
2023-08-04 07:39:00
一部“绿色编年史”
...国古树名木保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堪称——一部“绿色编年史”本报记者 严 冰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榕树。石建华摄古树名木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普遍十分重视保护这些宝贵遗
2025-02-26 04:44:00
从“煤气罐”到“燃气管” 杭临燃气为“吴越名城·幸福临安”提供绿色能源助力
...安人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在临安区广苑小区居住的刘大伯,对燃气使用转型的过程感触颇深。多年来,他们家一直都是用液化气做饭,相比以前在农村烧柴用土灶,总归是改善了。但是液化气也
2023-10-15 06:30:00
...合,让残疾人也能享受到全民健身的乐趣。退休多年的黄大伯是一名忠实的游泳爱好者,尽管身体有残疾但仍坚持游泳健身。“我觉得运动对于残疾人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游泳相对来说会方便点
2023-08-10 07:30:00
天气逐渐转凉,这道“传统菜”要上桌了 注意!已经有人因它“中招”倒地
...会变成鱼冻,鱼冻入口即化,美味得很。而64岁的杭州李大伯(化名)最近却因一碗鱼冻吃了不少苦头,这是怎么回事?一碗鱼冻下肚,痛得满地打滚前不久的国庆长假,李大伯在外省工作定居的
2024-10-26 07:06:00
3个弹匣、91发子弹!杭州大伯匆匆赶到派出所,“违禁品”背后,藏着这样一段历史
住在西湖区翠苑的杨大伯71岁,5月22日,他拎着一只绿色的塑料袋赶到翠苑派出所。他把袋子交给值班民警,“这是在我父亲柜子里发现”,袋子沉甸甸的,里面有三个弹匣和91发子弹。因为时
2023-05-27 14:3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凤凰网&志玲姐姐“护童计划”之心玲守护青少年心理援助行动社区公益行走进西城区德胜街道
鼓圈协作,亲子共舞,家庭合奏……11月8日上午,由凤凰网与林志玲女士联合发起的“护童计划”之心玲守护青少年心理援助行动社区公益行活动(以下简称“‘护童计划’社区公益行”)
2025-11-12 12:56:00
“你好千金——女生健康中国行”走进华强北 权威专家科普女性全周期健康知识,公益义诊暖女性
11月6日,“你好千金—女生健康中国行”公益活动携手华强北政协,以其“福声·知行学堂”活动为载体,共同走进有“中国电子第一街”之称的华强北
2025-11-12 12:57:00
安徽阜阳:“民法钥匙”解“执法千千结”
为破解专卖执法中民法知识运用难题,防范执法风险,近日,安徽省阜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法规部门与专卖部门联合编撰的《行政执法中涉及民法的风险点解疑案例集》正式出炉
2025-11-12 12:57:00
淄博师专获山东首届大学生消防安全技能大赛一等奖
鲁网11月12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苏清华)近日,山东省首届大学生消防安全技能大赛在日照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山东省教育厅与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主办
2025-11-12 13:32:00
4.32秒呼啸过江!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创“中国之最”
近日,西十高铁铺轨作业成功推进至控制性工程——汉江特大桥境内,标志着这座集“世界技术突破”与“极致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关键桥梁
2025-11-12 13:36:00
中国网11月12日讯(记者 刘佳)教育部12日举行“教育大会一年间·教改进行时”系列发布会,介绍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情况
2025-11-12 13:51:00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实习生赵韵涵)11月11日,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承办的“稻浪与星辰”美丽乡村艺术展在金陵美术馆开幕
2025-11-12 08:05:00
水有“哨兵”物联网,蟹有数字身份证固城湖螃蟹:信用“织网”,品质“领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安琪通讯员宁发轩今年10月21日上午
2025-11-12 08:05:00
家门口的“充电站”,既助求职“充电”,也助创业“放电”雨花夜校:点亮“八小时外”的技能成长之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于洁尘通讯员刘建宇华灯初上的傍晚
2025-11-12 08:05:00
两桥施工忙 竞赛促干劲
11月11日,沪渝蓉高铁(左)、宁淮城际铁路(右)跨滁河大桥加紧建设中。中铁上海工程局开展劳动竞赛掀大干热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架梁贯通、如期通车。通讯员张刚南京日报/紫金山
2025-11-12 08:05:00
2025年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举行南京市聋人学校代表队获得两个特等奖本报讯(记者钱红艳)近日,2025年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在仪征举行
2025-11-12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通讯员陶立齐近期的一个周五下午3时,在中国(南京)软件谷工作的程序员秦云朗驾车驶上宁宣高速
2025-11-12 08:06:00
国网江苏电力首批共享专利签约专利共享,职工企业双向获益本报讯(记者吴春霞)“没想到一个因直流接地故障导致检修延期的生产难题
2025-11-12 08:06:00
童趣天地亮相新街口
近日,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户外广场“小黄鸭城市乐园”缤纷亮相。旋转木马、小火车、蹦床等游乐设施,在闹市区打造出欢乐空间,为亲子家庭提供休闲新选择,同时带动商圈客流,助力消费活力再升
2025-11-12 08:06:00
□贾钢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献
2025-11-12 0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