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学 会 宽 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7 00: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

□马顺龙

小学时就读过“六尺巷”的故事,父亲在弥留之际也用亲身经历告诉我要学会宽容。周末终于有机会前往桐城,观瞻那个因邻里和睦而闻名天下的小巷。

桐城有许多街巷,最为著名的当属“六尺巷”。据记载,清朝康熙时期,张英在京城做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家乡亲人起房造屋时与吴姓邻居发生争执,家人去信让他出面处理。张英看后回信:“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信后,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吴氏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成了“六尺巷”。

张英是张廷玉、张廷瓒的父亲。张廷玉是康熙时期的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为官50年,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重臣。其长兄张廷瓒,也是康熙时期的进士。因此在桐城当地几百年来就有“父子宰相府”的说法。如果当年张英以官势压人,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六尺巷”,张家失去了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六尺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许是被“和”字哲学充盈得最宽阔的街巷之一了,它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的精神上。

身处“六尺巷”,我的脑海里闪现出父亲给我的遗言。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个少言寡语甚至有些木讷的人,一向勤俭,低调做人。2005年初夏,父亲不幸被查出肝癌和肺癌。67岁的父亲就像即将耗尽油的油灯一样,忍着病痛和我们一一作了交代,叫我“读懂‘六尺巷’,放下仇恨,学会宽容”。

让我们全家所有人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是,父亲最后一句遗言竟然是“我原谅他了,因为我不能带着仇恨离开这个世界,不能让愤怒、憎恨占据一生……”而后带着微笑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原谅的“他”,是我父亲生前不愿有任何交往的一个结怨者。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待我们是爱中有严、宠中有教。他常常告诫我,为人务诚、做事务实、吃得起亏、受得起辱、努力工作、不囿于是非;若吃小亏,从不耿耿于怀,每有仇怨,亦不念及隔夜,而是豁达置之。但是,自我记事起,父亲对村里的一个结怨者始终不原谅,四十年没有共过一件事、说过一句话。父亲从不和我们说起其中原因,后来一位大伯告诉了我。原来,父亲始终不愿搭理的那个人,为了宅基地之争,在四十年前带着儿子把我父亲打成重伤,鲜血湿透全身,两只鞋子里都灌满了血,住院50多天,留下了后遗症。父亲出院不久,那个结怨者的媳妇又故意上门找茬,将我母亲打伤……

身体每况愈下的父亲和母亲创造了在当地的一个“奇迹”:为了不与结怨者相处共事,带着我们陆陆续续搬了九次家。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父母把我们兄妹六个相继抚养长大,直到我们上了大学,成家立业,中间所经历的艰辛和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父亲在弥留之际却一下子解开了扎在心里四十年的“结”,卸下了压在心头四十年的恨,原谅了那个埋在他心底四十年的那个人,带着宽容的微笑离开……

“读懂‘六尺巷’,放下仇恨,学会宽容。”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遗言,也是父亲留给我最大的财富!

俗话说:“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胸怀宽容,兄弟之间可以不分你我,朋友之间可以赤诚相待,同事之间可以亲如兄妹;胸怀宽容,就不会作茧自缚,更不会怨天尤人;胸怀宽容,得到的永远比失去的多,你的心里永远舒泰安乐!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当然,宽恕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的确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就像一本书上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我们何不抛弃仇恨、放下愤怒,来善待自己呢?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从父亲离世时的微笑里,我读懂了“六尺巷”,学会了宽容。宽容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廷玉被康熙连贬三级,回家却“偷着乐”是为何?
...度量可见一斑,康熙帝更是盛赞其“有古大臣风”。有了父亲的言传身教,在良好家教的熏陶下,张廷玉自然也是“怎会平凡”。自小便专心在老家桐城闭门攻读诗书,满腹经纶,才华与品德更是与
2023-01-11 22:44:00
...张廷玉出生在京城,这天是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重阳节。父亲张英刚任翰林院编修,长兄廷瓒乡试未中,正在加倍刻苦攻读。家中书香萦回,日子虽清苦却充实。教育是桐城世家的头等大事
2023-01-11 15:12:00
康熙年间的张廷玉已初展才华,曾经伴君行遍天下
...蒙古诸部。康熙四十七年六月,张廷玉母亲离世。九月,父亲张英离世。服阕,仍原官。▲图为题有张廷玉款识的一方松花石砚台。这种砚台还是比较稀见的。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充会试同考官。四
2023-03-14 21:23:00
...源于桐城的六尺巷典故,更是家喻户晓,清康熙朝大学士张英的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垂髫稚子也耳熟能详。六尺巷现位于桐城市六尺巷社区内,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提起
2023-05-10 04:05:00
从现在开始,掌控自己的情绪,别让你的人生毁在你的情绪上
...是输给了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大家听过这个故事没有?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
2023-06-15 19:34:00
懂得低头让路的,往往是强者,低头,是为了出头
...逞强,一味横冲直撞,碰得头破血流。01康熙年间,宰相张英收到了一封家书。张英老家在安徽桐城县,因为家里盖房子,与邻居因为一道墙,打起了官司。张英看后,回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
2023-05-11 06:00:00
双溪筑梦
...清代桐城派作家姚鼐来此留下《游双溪记》,清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晚年归隐于此,逝后安葬于此……双溪的山水,氤氲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去双溪,少不了拜访桐城小花茶的重要源产地——
2023-05-10 08:57:00
简介清朝榜眼张廷璐
张廷璐(1675-1745),字宝臣,号药斋,张英第三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应乡试列副贡;五十二年再应乡试中举;五十七年赴会试中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
2023-02-23 14:29:00
张廷玉为何能深受康雍二帝的信任
...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张廷玉也算是名门之后,父亲张英是康熙六年的进士,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入值南书房,后升翰林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父亲如
2023-10-20 16: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