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体智: 活跃于金融与收藏两界的书画印学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6-22 07:12: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诸多学人加快对出土文物的求购、收藏与研究,为凝聚数千年中华文化、承载中华文脉的文物寻求一席安全之地而殚精竭虑、奔走呼号。“小校经阁”主人刘体智便是其中一位。

刘体智(1879—1962),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第四子,系近代银行家、藏书家、书法家、印学家,亦擅山水、诗文、音韵训诂与史学,博才多艺,学贯中西。著有《元史会注》《异辞录》《通鉴定札记》《说文谐声》《说文切韵》《说文类聚》《十七史说》《礼记注疏》《尚书传笺》《善斋吉金录》《善斋玺印录》《善斋墨本录》等,均为学界所重视。

刘体智自幼聪慧好读,因其父与李鸿章是至交,两家又是姻亲,故他从小就得以进入李家私塾,与李氏诸子弟一起习中西文,还饱览了李家秘不示人的典籍与收藏,眼界大开,为其后来从事金融业和收藏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体智擅长楷、行、篆诸体,在继承传统路线的同时,也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对书法传统经典的理解。其楷书上溯魏晋,取法钟繇,对《宣示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都下过一番苦功。以刘写给古文字学家容庚的函为例,笔画粗细、长短不一,有许多隶书的笔意,偶有行书用笔方式,结体内松外紧,突破点画间的匀称分布,使字内有大块之白,而留白处又有奇变,且大小不等、顾盼生姿,通篇横无列、竖成行,行距较大,意蕴空灵,清新古雅,深得“钟(繇)书”三味。当然,刘书中最精彩的当属行书。其宗法“二王”,特别是对《圣教序》,穷心研悟,颇有心得。他早期作书多喜上下字之间连笔,以求气脉贯通,有时难免略显做作,后期则基本字字独立,虽笔断而意连,行气自溢,更为可观。

刘体智的篆书虽流世不多,但所见之作都颇具气象。其笔下的大篆(金文)用笔雄浑、形体丰腴,小篆曲直相宜、体势婀娜,都极见功力。这自然与其长年收藏甲骨、浸淫钟鼎、把玩青铜密不可分。据文物部门统计,我国现存的龟甲骨片总共9万余片,而刘一人就藏有28000余片(1953年全部捐献给国家),几乎占三分之一,是私人收藏龟甲骨片最大一宗,堪称海内一流。这里还有一段轶事,早在1936年郭沫若在日本时,刘将自己历年所收集的龟甲骨片请人拓出文字,集为《书契丛编》,分装成20册,托中国书店的金祖同带到日本,亲手交予郭,供其研究、著书。郭见后叹为观止,从中挑选了1595片,先期研读考释,并据此著成并在日本出版了甲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巨著《殷契粹编》。

刘体智暇余还兼习山水与人物。其画主要取法“四王”,并将黄公望、王蒙的书法性与巨然、范宽的构图完美地结合起来,施墨雅致,皴法爽朗,构图简约。他画的山水小景往往近处树木葱郁,小桥流水,舟横野渡,人在画中;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若隐若现,观之生趣盎然,清幽灵动。

虽未见刘体智的篆刻作品,但其仍被列为“近现代海上印人”是有道理的。他曾将所藏古玺印辑为《善斋玺印录》(原印钤拓),共16册,收录存印1235方,精品迭现,不仅收录战国至元明各类玺印,且分册类别清晰。特别是在以收藏明清流派印为主流的海上印坛中,无论是古玺印存量,还是钤拓精度,此印录均可称为佼佼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印录中亦偶有伪官印,但这并不影响其在近代印谱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请看黄宾虹为印录所作序言:“今我晦之(刘体智)先生,博洽方闻,网罗古佚,既精鉴择,且臻美备。近方选拓生平庋藏铜鼎彝器,以其余暇,集成巨帙。三代周秦之玺,六朝唐宋之印,兼收并蓄,共录无遗,合综计之得千数百纽,朱拓传古,墨林扬芳。”由此可见,黄对刘及其藏印评价甚高。后来这部分藏印几经辗转大多落到了杭州篆刻大藏家高时敷(络园)手里,高于1944年选其中591方辑为《乐只室古玺印存》,共10册,再之后这些古玺印又入藏西泠印社,保存至今。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春风初度 莺燕争鸣,济宁市孔孟书画院郑志群主题创作作品赏析
...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1年初,济宁市孔孟书画院(市艺术创作研究院、市金石文化研究院)启动实施了“红色百年·大运流长——‘大运河文化’文化主题美术书法创作三年工程
2025-02-16 19:01: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真是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10月11日,河北博物院“方寸
2025-10-20 07:37:00
链接友谊的桥梁,潍坊开启陈介祺金石文化周
...顾问尾崎建治先生捐赠珍贵古玺印100方、封泥20方、个人书画篆刻精品40件。著名收藏家蔡旭东先生捐赠齐地战国、秦陶文646件等。十大展览各具特色,其中“金石之都·更好潍坊”万
2024-11-10 18:22:00
记者走基层丨河北博物院:文物“活”起来 趣味体验多
...放,7个临时展览涵盖革命文物、古代玺印、自然科普、书画艺术等多个主题,配合社教活动与特色文创,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兼具教育性、趣味性与互动性的文化盛宴。”河北博物院综合部主任陈静
2025-10-08 07:46:00
一音禅师诗书画印箫融合的破界与重构
...公室主任、民盟中央《群言》杂志社编委,民盟北京市委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2025年4月5日于北京。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2025-04-08 14:43:00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丛书——书画卷》正式出版
...青铜器、甲骨、钱币、玺印数量较多以外,入藏的百余件书画类文物亦颇具特色。本馆馆藏书画包括书法长卷、手札、手稿、拓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其中不乏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研究价
2024-01-16 19:02:00
不拘一体 古朴雅致 | 梁仲华篆刻作品欣赏
...城山东临清。幼时受祖母剪纸影响,痴爱传统艺术,尤喜书画篆刻艺术,师从著名画家李方玉先生。篆刻初学梁千秋、邓石如、吴让之等皖派明清各家,后涉学玺印、汉印、石鼓文、青铜铭文等,并
2024-12-03 17:17:00
两千多年前的封泥铸就“锁屏密码”
...物发现的角度,封泥的发现并不太早。直到清晚期,金石学家才确认了曾被误作“印范”的文物为汉代封泥。与之相仿,人们对战国玺印的认识也比较迟。古玺印的收藏与研究虽不晚于宋代,但直到
2024-02-26 11:14:00
此显贵常过窘迫生活,收集所谓龙骨,遭侵略寡不敌众,他以身殉国
...同赏识。在醉心仕途之余,王懿荣颇为喜欢金石之学,在书画一途上也颇有造诣。他有着清末书法四家之一的美称,也常常受到慈禧的赏识为她的御画题志。王懿荣得意之后,跻身殿堂,侍奉至尊,
2025-02-17 13: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两只羊隔着围栏打架,一只羊假装进攻诱骗对面的羊撞栅栏。
2025-11-21 13:36:00
非遗吉林 | 满族旗袍制作技艺
吉林满族旗袍东辽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是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分布地域相对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主要满族居住地区
2025-11-21 14:25:00
三棱风帽俑
冬日的太原,寒潮骤至,北风凛冽,气温直逼零下。若穿越回1500年前的北齐晋阳,这刺骨寒风却是当地人们日常必须面对的考验
2025-11-21 18:33:00
五瘟神降服疫鬼图
今年年初,山西运城市盐湖区马家沟一处荒僻的冲沟断崖上,一孔不起眼的窑洞因文物保护员的偶然发现重见天日。这座被命名为马家沟瘟神庙的明清时期窑洞
2025-11-21 18:34:00
千年厨房重见天日
近日,在晋阳古城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特殊的古代建筑遗迹。这座被称为“龟头屋”的建筑,据推测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2025-11-21 18:34:00
元代太原民间的火葬
东山元墓出土的瓷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据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的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五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显示
2025-11-21 18:34:00
双塔寺明清佛像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初名永明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
2025-11-21 18:34:00
潍坊:文化学者把脉状元文化
鲁网11月21日讯(记者 王玉龙)冬日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桠,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状元胡同深处,一块块斑驳的砖石仿佛还在诉说着数百年前的科举佳话
2025-11-21 21:44:00
吴门文脉延绵,阳澄雅韵流转——“沈周茶画荟”第三辑举办
继阳澄湖畔两度雅集之后,近日,“沈周茶画荟”第三辑如期而至,由苏州市阳澄湖文化研究会组织邀请的昆山市以及相城区的10余位书画家齐聚湘城小学
2025-11-21 23:25:00
11月23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福州特展”将在福州画院开幕,持续至明年2月10日。
2025-11-21 23:31:00
闽侯廷坪乡各村村干部为“宝藏山货”代言,你认识这些山货吗?
2025-11-20 11:25:00
鲁网11月2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邹城峄山。峄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多处著名楹联,既有源自秦代《峄山碑》的篆书集联
2025-11-20 13:55:00
鲁网11月20日讯靖海卫故城位于威海荣成市人和镇,是明代海防体系的重要遗存,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见证了抗倭历史与卫所文化的融合
2025-11-20 15:10:00
河南首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发布,有你家乡吗?
大河网讯 地名,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是乡愁的情感载体,更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哪些地名能承载一方的千年记忆?近日,河南省民政厅正式发布《河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5-11-20 16:33:00
大河网讯(记者 王怡潇)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这支两千多人的“娃娃军”,怎样鏖战独树镇冲出险境
2025-11-20 1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