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的癌种,每年肝癌新发病例数占全球45%,死亡病例数占全球近半,其严峻性不容忽视。
近日,“天眼问医”栏目邀请到全国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贵州省政府“卫生援黔核心专家”、贵黔国际医院副院长、腹部外科学科带头人王曙光教授,从早期预警信号到治疗新突破,从贵州地域饮食风险到年轻患者激增现象,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肝脏健康、肝癌治疗等热点问题,分享见解,畅谈“与你相‘肝’的那些事”。
【专家名片】
王曙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贵黔国际医院副院长、腹部外科学科带头人,贵州省政府“医疗卫生援黔核心专家”。知名肝胆胰外科专家,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学术造诣深厚,外科技术精湛,曾指导完成贵州省首例肝脏移植。
记者:谈及肝癌,大众谈癌色变。在网络上,一则40多岁男子因皮肤瘙痒就医,最终确诊肝癌的新闻登上热搜,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皮肤瘙痒与肝癌之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联系?
王曙光:皮肤瘙痒,应该说跟肝脏疾病的关系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它不是一个特异性的症状。当肝癌侵犯或者是压迫胆管的时候,胆汁排不到肠道去了,导致梗阻。那么,那个胆汁就会反流入血。胆汁中间,它含有胆红素和胆汁酸盐。胆红素反流入血,当血中胆红素增高时,就会出现黄疸,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眼睛巩膜黄、皮肤黄、小便黄等等这些症状。
皮肤瘙痒,它并不是胆红素引起的,实际上是胆汁中的胆盐。胆盐在血中浓度高了,就会在皮肤中往下沉积。这个胆盐分子会刺激皮肤的痒觉神经末梢,进而导致瘙痒。另一方面,当肝脏出现疾病时,我们体内内源性阿片类受体会被激活,这会使痒觉的敏感性增加,这也是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些组胺刺激皮肤,导致神经末梢痒觉的敏感性增加。这些因素在肝病中也存在。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区分普通的皮肤瘙痒和因肝脏问题而引发的瘙痒呢?应该说,跟季节有关系的皮肤瘙痒,它常常是由皮肤干燥或者是过敏引起的。
当然,如果出现以下与肝脏有关的一些情况时,就要警惕肝脏疾病的存在。比方说,在一些人群中间,如果存在有乙肝、丙肝或者是有肝硬化这样的病人,当出现一些腹胀、食欲不佳、体重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局部巩膜变黄(也就是黄疸),或者一些蜘蛛痣等等这些症状时,这说明可能肝脏存在着疾病。因此,这个时候就要引起警惕,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记者:很多网上都说肝是“沉默的二哥”,为啥很多人一查肝癌就是中晚期?难道肝在平时真的不会喊痛?
王曙光:这个肝脏,它确确实实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说它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可能并不为过。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痛觉神经在肝脏的分布,实际上只分布在肝脏的包膜,并不是在肝脏每一处都有痛觉神经分布。除非少数情况,肿瘤刚好长在肝脏包膜下,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影响到肝包膜,这样有痛觉分布的肝包膜才会有感觉。而大多数肿瘤是处于肝实质内部,肝实质内部是没有痛觉感觉存在的。所以说,当肿瘤发展到比较晚的时候,侵犯到肝包膜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这时才能引起警觉。
记者:俗话说“肝胆相照”,在很多医院也设有肝胆胰专科。那么,当肝胆出现问题时,胆囊和胰腺是否会被连累?而且,像人们常说的“病友三兄弟”,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王曙光:肝胆胰是我们整个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解剖学上讲,肝脏就像一个“生化工厂”,影响着我们很多器官。特别是在解剖结构上,比如肝脏产生的代谢产物、胆汁,以及代谢后的胆红素、胆盐等,都需要经过胆管排泄。而胆管又和胰腺的导管在进入肠道时会共同汇合。同时,有些肿瘤可以向肝外转移,比如可以沿着胆管侵犯到胰腺,也可以通过肝门区周围的淋巴结转移,而这些淋巴结进一步侵犯胰腺。反过来,胰腺的肿瘤、胆道的肿瘤,也常常通过血液、淋巴或神经间隙向肝脏扩散转移。因此,在医学专业上,肝胆胰三者关系密切,可以说是一体的。
记者:哪些人群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肝癌是否具有遗传性?若想尽早发现肝癌,前往医院可进行哪些项目的检查?
王曙光: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由乙肝、丙肝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以及由此导致的肝炎后肝硬化;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还包括一些经常食用霉变食物的人群。这些都属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肝功能、甲胎蛋白、乙肝三对或丙肝抗体、乙肝病毒DNA或丙肝病毒RNA复制量,以及进行肝胆胰脾超声(必要时可做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的存在。
记者:目前肝癌治疗领域有哪些最新的技术?肝癌手术后的复发率有多高?为何肝癌的治疗效果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王曙光:肝癌的治疗近年来确实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在,除了手术之外,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和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的问世,以及这些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免疫治疗与靶向药物也常常与我们传统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及药物灌注等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这套综合治疗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已经显著提升了肝癌的治疗效果。
记者:有新闻报道显示,近年来年轻人肝硬化以及肝癌病例数量呈增多趋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相较于中老年患者,年轻肝癌患者在病因、病情发展、治疗反应上又有何不同特点?特别是针对年轻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有哪些特别注意事项?
王曙光:近年来,年轻人患肝硬化,甚至肝癌,确实有增多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轻人中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的增多;二是现在生活节奏快,容易疲劳、睡眠不足,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肝病,甚至导致肝癌。年轻人新陈代谢旺盛,一旦发生肝癌,病情往往进展较快,预后相对较差。加上一些工作或其他原因,他们患病后常常拖延治疗,等到就医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但话说回来,年轻人基础病相对较少,通常没有严重的心脏、肺部等基础疾病,因此他们对手术以及综合治疗的耐受能力都比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治疗反而是有利的。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保养肝脏?同时,哪些行为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伤害?
王曙光:肝细胞受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在我国,最常见的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包括乙肝、丙肝以及其他少见类型。第二个主要原因是药物性肝损害。因为很多药物,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草药,都可能对肝脏功能和肾脏功能造成损害。因此,胡乱吃药、不适当吃药,或者没有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都容易损害肝细胞功能。再一个就是酒精,酒精对肝细胞的损害非常明显。此外,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类饮食,加上活动减少,会导致脂肪肝。最后,还有一些因素,比如长期焦虑、压抑。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免疫机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免疫功能紊乱常常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些患者得了乙肝和丙肝,这些疾病通过药物本来是可以控制的,但如果治疗不规范,断断续续服药,导致病情一会儿控制住,一会儿又活动起来,这样反而更容易发生肝硬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字 杨国军
主播 汪林静
剪辑 廖文祥
摄影 潘先万 周麟宇
编辑 孙远铭
二审 刘娟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1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