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该反思“做拼盘”“划界限”的学科思维了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9-28 20:21: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文 | 陈洪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当下,在国内高校中,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高校领导通常都会把学科建设作为龙头,思考和落实学校中的各项工作。

在此背景下,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学科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的基础,学科建设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大学和院系领导们纷纷将学科建设视为办学的重中之重,把打造一流学科、高水平学科视为核心目标。

学科建设和交叉学科发展的矛盾

把学科建设当作核心,意味着资源分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事项均以学科为单位。学科由此成为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不妨将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称为“学科思维”。

根据这种学科思维,学科是有界限的,学科的界限是一切学科建设工作的基础,无论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但凡有利于本学科建设的,都值得追求;反之,但凡不利于自身学科发展的,则都要避免或反对。

在这样的学科思维下,各个学科往往会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做拼盘”,二是“划界限”。

所谓“做拼盘”,就是尽可能将所有能够归入本学科的资源和成果纳入学科的麾下,形成一个(看上去)强势的学科。所谓“划界限”,就是明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不让肥水流入外人田,以确保我的资源能够最大限度为我所用。尤其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统计方面,更是要锱铢必较,分清你我。

然而与此同时,大学发展还面临另一个重大课题,即跨学科或学科交叉。不管是从国际以及国内的科学发展趋势看,还是从政府的政策看,跨学科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再三强调,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培育学科增长点;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这两种期待似乎有点矛盾。一方面强调学科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弱化学科的重要性。强调学科,当然要强化学科的界限;而弱化学科则意味着淡化学科界限,这其中显然存在一个困境。从实践层面看,大学通常是在扎扎实实地搞学科建设,只是蜻蜓点水地做一点交叉学科的事情。

在笔者看来,高校的这种对策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大学制度说到底是建立在学科思维基础之上的。“学科为基”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深厚的制度基础。要真正突破学科思维,淡化学科界限,谈何容易?

学科思维难以推进学科交叉

事实上,大学通常还有一种很实用的做法——在强大的学科思维面前,它们虽然不能弱化学科,也无法真正推动“学科交叉”,但可以大张旗鼓地搞“交叉学科”。

所谓交叉学科,就是建立在学科交叉基础上的新学科。以交叉学科为目标,既符合政策的方向,也不冲击原有的学科思维。换句话说,在这里,交叉学科与学科思维并不矛盾,无非是按照学科思维的路数去建立学科交叉。

说得再直白些,一个交叉学科在内容上是学科交叉的,但从制度上看,其实还是一个学科,不过是以交叉科学为内容的学科。从制度层面看,这种学科与传统的学科并无二致。因此,这种交叉学科与学科思维并不冲突,其实就是用学科思维推进学科交叉,将学科交叉纳入学科思维的框架之中。

高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种做法得到了一些政策的默许。其实在某些相关政策中,学科思维本身就根深蒂固,某些跨学科的问题也在用学科思维加以解决,在学科目录中增设交叉学科新门类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

设立交叉学科门类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其旨在推动学科交叉。然而,推动学科交叉的手段却是以传统的学科思维为基础。如此一来,新建的交叉学科最终大概率会落入传统学科的窠臼之中,失去交叉学科原本的诉求。

学科交叉本来是一个动态过程,如果把一个交叉学科纳入一个相对固化的学科框架中,它就必然变得与其他学科一样,摆脱不了其他学科所具有的局限性,会产生学科壁垒,从而失去进行学科交叉最初的动力。

需要探索新学科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之所以会以学科为本,是因为学科在目前的相关体制中不仅是知识的分类框架,也是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是相关资源和权力配置的基础,而且后者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更重要一些。

学科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壁垒,当然有认知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制度方面的原因。在我们以学科为核心的体制中,任何试图弱化学科制度的措施注定都难以推行,而有利于学科制度的改革当然会受到制度的认可。

在现实的科学发展过程中,学科交叉的方式和类型是无限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其创造机会,提供自由交叉的空间,而不是用学科去固化这种或那种交叉形式。用学科之瓶装交叉学科之酒,这种做法也许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与学科交叉的发展方向却背道而驰。

学科交叉作为一种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其动力来自知识本身,更来自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现象。这种动态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对静态的学科制度产生冲击。我们如果要真正推进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就必须反思我们的学科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正,而不是强化我们固有的学科制度。

如果我们还继续坚守所谓学科为本的方向,那就只能是用学科建设的老方法解决交叉学科的新问题。正如上文所论述的,这种做法是存在方向性问题的。

在此,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的刚性学科制度,从制度上探索一套淡化学科意识、柔化学科边界的新学科制度,以应对学科交叉发展的大方向,培养出大批能够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专业人才。

《中国科学报》 (2024-09-24 第2版 大学观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9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拼盘”走向“融合”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从“拼盘”走向“融合”——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杜春焕讲课场景。资料图片名师代表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年级语文) 执教者:杜春焕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名师反思
2024-03-29 09:21:00
创一流学科  育拔尖人才(深聚焦)
...案到教学大纲都精心设计,避免“新瓶装旧酒”“简单做拼盘”。沈红:在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方面,南方科技大学以学科门类建院、以一级学科建系,扩大院系学科口径,使有相近学科知识背景但不
2024-10-20 06:23:00
...程的自主修读。 “完全学分制打破了学习时间和内容的界限。我可以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和学习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实行的主辅修制让我可以将多出来的时间用于拓展兴趣爱好或者优化
2023-08-31 17:42:00
...质量发展。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突破传统学科专业的界限,促进跨界融合,实现新文科建设的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新文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提倡跨学科学习和多元思维
2024-03-15 06:29:00
...径依赖,创新“融合学科思维、复合知识结构、跨越不同界限、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交叉型”学科专业课程新生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复合型、多元化要求,加强顶
2023-09-29 00:15:00
...论创新和方法创新。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的交叉汇聚和融合创新。如,将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与心理学的行为经济学相结合,研究教育者和学生在教育决策中的行为
2024-05-10 08:53:00
...前景值得期待。”乐江表示。如何推进?避免专业培养“拼盘化”从事老年医学事业多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主任医师刘梅林十分关心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肿瘤
2024-01-10 07:07:00
课在田间 果在心间
...角生长知识。 本组摄影 朱怡校长和学生们一起设计水果拼盘。 本报记者 朱 怡一根根水嫩的黄瓜掩藏在绿油油的茎叶间,一串串饱满的豆角挂满了藤蔓,一栋栋蔬菜大棚里装满了劳动的收
2023-10-17 07:15:00
...的开放制度,打破课程共享的院系壁垒和课程类型的人为界限,实现课程资源在全校范围内的统筹利用,为跨学科组织课程创造可能性。三是建立专业共享机制,将现有专业向其他专业学生开放,以
2023-06-20 05:3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