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Nanjing Travel”持续升温——
这群外语导游,向世界推广南京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
最近,南京导游“哲哲”的一段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他用南京话穿插英文回顾了一段接待故事,“圈粉”了不少网友。
面对外国院士团的专业性问题,他用流利的英文抛出硬核数据:“南京聚集了95位两院院士,53所高校每年输送超100万人才。”这番“教科书式”的回复不仅让外国院士团点赞,更让南京雄厚的科教实力被世界看到。
外语导游也被称为“民间外交官”,随着“NanjingTravel”持续升温,南京的外语导游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讲好“南京故事”。
回乡做导游,用英文讲好南京故事
“哲哲”大名为李哲,3月3日下午,记者联系他时,他正在为第二天的接待做准备,“是几位阿拉伯客人,我需要了解他们的喜好,更好地提供服务。”
总公司在迪拜,因为看好中国旅游市场,所以在南京设立分社,从此,哲哲便返回家乡南京做起职业国际导游,负责接待来宁的外国游客和旅行团。
一年多来,哲哲带着外国游客打卡家乡热门景点、请他们品尝街头巷尾的汤包和烤鸭、把孔子的故事和金句翻译成英文……但他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外国游客来南京之后的想法,和来南京之前截然不同。
“没来之前,南京对他们而言只是中国的一个城市,可是游玩以后,他们都感慨‘南京太整洁、太美丽、太发达了’‘生活在南京,太幸福了’……这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意义!”哲哲说,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用英文讲好南京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南京。
巧思设路线,让游客感受南京变化发展
从石头城开始,一路经由六朝博物馆、台城、明孝陵、江宁织造博物馆、“总统府”,最后来到紫金山俯瞰全城,这是高级导游何代序为来宁游客定制的专属路线,背后藏着她的“小心思”。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让游客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她设计旅游线路时必须考虑的。
“我是一名英语导游,同时精通粤语,因此每年会接待大量来自港澳地区的游客。”何代序告诉记者,来自港澳地区的游客更喜欢将旅游定义为一次“寻根之旅”,更关注文化底蕴、历史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让何代序记忆犹新的是,前几年,她将南京眼步行桥纳入线路最后一站,一位曾来过南京多次的外籍游客在游玩后感慨:“南京的变化好大,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游客感受到了南京的变化和发展,也意味着他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变化和发展。”何代序说,这几年,她还把江豚观赏地等纳入线路,让更多人看到更“多面”的南京。
“六边形战士”,为文化“出海”贡献力量
在外语导游张晶看来,多年前的外语导游更像“行走的翻译器”,主要解决语言障碍,如今,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式旅游”,而是渴望理解文明背后的逻辑,导游也需要成为学贯中西的“六边形战士”。

导游张晶(左一)陪诺奖得主杰哈·莫罗博士(右三)和他的太太在夫子庙游玩。 受访者供图
“有一次,我接待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哈·莫罗博士和他的太太,当天上午10点进入南京博物院,原定两三个小时逛完,结果下午5点闭馆了才出来。结束后,他还特意买了一本书,说回去还要细细研究。”张晶调侃自己“当天的知识储备差点不够用了”。
2018年,张晶成为南京市文旅局海外社交媒体官方账号的英文编辑兼摄影师,开始持续向北美市场推广南京的文旅资源和历史文化。
近年来,我国不断对免签政策进行优化,这不仅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入境体验,更让他们有机会深入体验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现代都市生活。
2024年,南京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旅客262.8万人次,其中外籍旅客31.1万余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2.7%、65.8%,数据均为近五年来新高。另外,去年南京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同比增长63%。与之相对应,南京“民间外交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南京市文旅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南京导游总数为18070人,从学历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超过8000人,从语种来看,绝大部分为中文普通话导游,外语中英语、日语、韩语、法语占比较多。未来,南京还将设立南京外语导游人才库,为南京文化“出海”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5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