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想做科学家从小就要兼顾人文与科学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22 06: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专访海洋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

想做科学家

从小就要兼顾人文与科学

想做科学家从小就要兼顾人文与科学

李家彪院士给青少年的寄语

想做科学家从小就要兼顾人文与科学

2019年8月24日,我国新型大洋科考船“大洋号”从广州启航,进行首次试验航次

想做科学家从小就要兼顾人文与科学

李家彪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

他长期从事海底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省部特等奖3次、一等奖8次,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高中时,我每天晚上会绕着西湖跑一圈,因为学习压力需要运动来调节,跑的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习惯。”上周五,在“湖州少年科学院”的成立仪式上,海洋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向湖州五中教育集团仁北校区的学生们分享了他在青少年时期的经历。

启动仪式后,李家彪接受了钱江晚报的专访。

在井亭桥附近长大

因为杭州的“水”,所以跟海洋结缘

1961年4月,李家彪出生在浙江杭州。他说:“我在井亭桥附近长大,那个时候杭州的水系非常发达,被认为是东方的威尼斯。这可能跟我后来与海洋结缘有一定的关系。”

李家彪在1979年参加高考,“当时刚刚恢复高考不久,所以在我求学的前半段时间,都是自由生长,那时不像现在这么内卷,学习都是凭着兴趣爱好。”

“那个年代,学工学农的时间很多,也给我们的人生拓展了很多可能,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并不是直接积累知识。”李家彪也在反思,现在的学生需要有那么多学习时间吗?“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习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积累知识。”

李家彪认为,杭州还有一点非常好,就是西湖的山水、人文底蕴,给人很大的滋养。“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不仅仅是数学好、英语好,心智发展也很重要。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大的压力,要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文和科学,如何兼顾,是基础教育里的一个重要话题。

“没有科学,就没有创造。但是,科学要想创造出很好的东西,没有人文素养是没用的。”李家彪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包括现在的ChatGPT,根本的改变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将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知识积累变得没那么重要,所以我们现在更加需要去做创新方面的训练,在基础教育的时候,就要学会批判和怀疑。

“我们的学生基本上很难挑战书本上的知识,但到了大学,在更高的认知阶段里,前沿的这些事情很有可能都是错的,如果你不怀疑它是错的,你就没有办法发展,所以创新和批判精神非常重要。”

热门专业不见得是最好的

不如与学科同步成长

李家彪是杭州人,所以还是想回杭州工作。“杭州有一个海洋研究所,我就选择了海洋研究。我个人差不多是跟海洋科学同步发展的。”

他说,就像家长给孩子选择未来的方向,热门的专业不见得是最好的。“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很重要的一个体会就是,跟学科同步成长。当他投入到这个学科的时候,它是个年轻的孩子,经过三五十年的发展之后,变得成熟。而不是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很成熟的科学体系,那你只能修补这个体系里的一些漏洞。”李家彪笑言自己那个时候是“误打误撞”。

在李家彪的中学时期,解放路和延安路的交界处,有一个很大的展板,“上面有华罗庚、李四光等大幅照片,有对他们的介绍,包括他们对科技、对世界的影响,我受到了科学洗礼。”李家彪本科是在武汉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读的。大学里,李家彪念的是地质力学系,“我们系出了多位院士,我是第一个学生院士,还有年轻的老师也成为了院士。”

风雨过后有彩虹

耐心等待积累突破,35岁不是关卡

年轻时,李家彪经常要进行海洋调查,有时候,一年当中超过三百天在海上。“这样的状态,维持了好多年,我们那一代人,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困难,我夫人也能接受。”

在一次钴结壳调查航次中,船上的电视抓斗出现故障,工作人员检查了每个部件,就是找不到原因。这时离返航时间只剩几天了,任务还没有完成,李家彪焦急万分。

第二天凌晨四五点,工作人员突然跑来告诉李家彪,故障原因找到了,原来是抓斗入水后电池晃动产生位移,压迫了导线。

“成功之后,已经六点多了,我看到有一道彩虹像凤凰般飞在天边。”在李家彪的描述中,这真是“风雨过后有彩虹”。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时候,李家彪说:“这是我人生新的起点。”作为一位海洋科学家,致力于海洋科技的发展,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中国的海洋科学跟中国的其他科学一样,都在快速成长,迅速缩短了和西方的差距,甚至某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他们的水平。”

李家彪很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要给他们公平的发展机会,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最近经常被谈论的“35岁”关卡,李家彪认为,既然每个人的成长节奏不一样,那就不要焦虑,要有耐心。他认为,不仅仅年轻人要有耐心,管理者也要有耐心,要有一定的耐心等待积累突破。“要学会坐冷板凳,而在这个过程中,内心的丰富也很重要,那些坚韧、豁达、不急不躁、不卑不亢都是很重要的人文素养,不然冷板凳坐不了多长时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2 0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杰青项目为中国基础科学作出卓越贡献
...这段经历让李家洋成为唯一 一个获得“3+1”80万元资助的科学家。回顾那段经历,李家洋表示,杰青项目评审不能缺少论文这把“尺子”。“这就像研究生招生,如果没有相对客观的入学考
2024-04-24 06:58:00
...委员会举办,云集超过20位邵逸夫奖得奖者、约200名青年科学家。论坛内容包括研讨会、讨论小组、海报专题及参观香港最新的科学发展项目以及跨文化的社交活动等,以培养及联系当代和下
2023-11-13 19:38:00
视频 | 院士专家寄语重庆中学生对话——“心中有山河,脚下有力量”
...心主任夏庆友,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学科带头人韩花丽三位科学家,与中学生展开一场近距离的科学对话。“院士专家与中学生对话”在重庆市清华中学校举行。华龙网记者 伊永军 摄在主题分享环
2023-11-03 22:28:00
三位皖籍院士获中国科技界“诺贝尔奖” 多次为家乡水稻育种出力
...何梁何利奖共授予56位科技工作者。这其中,有三名皖籍科学家,分别是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院士、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韩斌院士、水稻分子遗传学家钱前院士。其中,韩斌、钱前院士等3
2024-12-04 19:37:00
沈括的生平和成就,科学、政治与文化的交织
...了他日后成为一名博文善识、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的著名科学家。了解了沈括是什么朝代的人,接下来就不能不了解他的中外闻名的著作——《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内容及其丰富,天文、地理
2023-09-28 18:50:00
发挥资源优势助推生物育种产业化
1月4日至6日,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暨2024国际种业科技博览会在三亚举办。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种业发展在气候、资源、科技、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2024-01-07 15:55:00
...赵志(游仙)绵阳,为彰显中国科技城神韵,建设的中华科学家公园是市民喜欢的地点。目前,新修建的中华科学家公园二期已经对市民开放,就在中华科学家公园北面,绵阳博物馆正大门前,围绕
2023-06-11 07:53:00
从小小酵母中窥探广袤宇宙
...是多细胞真核生物,两者既差异巨大又有共通之处,许多科学家认为,通过研究酵母,可以破解生命之谜,寻找治愈人类疾病的方法。我也是这科学大军中的小小一员。当时,国内以酵母为研究对象
2024-03-30 06:00:00
...在香港科学园举行的科学峰会,云集全球数十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分享前沿科学成果,共同探讨跨学科学术创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当日以录像方式致辞。他表示,很高兴“未来科学大奖周20
2023-10-14 17:5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低温保清洁
10月20日,太原市最低气温降至1°C,环卫工人在滨河西路清扫落叶,保障道路清洁。邓寅明 摄
2025-10-20 21:33:00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举办20周年特别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芳)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近日迎来了20周年特别活动,“市民文化云端大讲堂”也正式启动
2025-10-20 21:54:00
《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
2025-10-20 21:42:00
10月20日,网格员在巡查时遇到一起交通险情。一名女子骑着电动自行车停车时,脚被挡风被绊住,没有及时撑住地,连人带车摔倒
2025-10-20 21:33: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王逸雯 田晶晶)线上手拉手,屏幕传友谊。近日,十堰市东风第七中学与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六小学,开展了一场跨越千里的“民族团结手拉手”主题队会
2025-10-20 19:48: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一 | 10月25日举办
学术支持单位: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单位: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展览时间
2025-10-20 19:44:00
山东烟台一烤肉店用玉米做燃料引争议 店家回应:不认为是浪费,帮农民打开销路
大皖新闻讯 近日,山东烟台一家烤肉店通过社交平台发视频称,店内使用玉米作为燃料,引发争议。对此,10月20日,店家回应称
2025-10-20 19:29:00
“她的故事”中英创作对谈在武汉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日前,“她的故事”中英创作对谈活动在武汉举行,来自中英双方的创作者与文化学者共同探讨女性叙事
2025-10-20 18:23:00
“噗”地一声,异物弹出!这堂课让孩子练出硬核救命技能
大皖新闻讯 “双手环住腰部,肚脐上方两指,快速向上向内冲击!用力!”10月18日下午,合肥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内,一场生动的急救培训正在进行
2025-10-20 18:54:00
泰山体育:碳纤维体操器械“领航”,世锦赛绽放“中国智造”光芒
备受瞩目的第53届国际体操联合会体操世界锦标赛于10月19日在印尼雅加达正式启幕。作为洛杉矶奥运周期首场体操世锦赛,本届赛事共吸引83个国家及地区的579名运动员参赛
2025-10-20 16:38:00
21天坚守两次击退死神!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近日,在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险的生死竞赛,急诊重症医学部主任刘光河带领医护团队抢救一名突发两次心脏骤停患者,并成功从死神手里夺回患者的生命
2025-10-20 12:13:00
菏泽公益高考规划师张勇:二十年公益护航 助千名学子圆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周千清“真庆幸遇到张老师!他先帮我理清兴趣和职业方向,从海量院校专业里精准筛选适配选项,还把填报规则里的雷区讲得明明白白
2025-10-20 12:14:00
咳嗽,发热?一探究“镜”——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儿童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
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团队成功为一名7岁重症肺炎患儿实施了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这是医院儿科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领域实现的技术新突破
2025-10-20 12:14:00
6类医疗服务项目调整降价 血液透析患者减轻负担
鲁网10月20日讯 (记者 李文静)10月16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完善医保惠民政策 优化便民服务举措”有关情况
2025-10-20 12:17:00
一名旅客乘电梯跌倒 民警迅速按下“停止键”
大皖新闻讯 10月19日,一名旅客在阜阳火车站乘坐扶梯过程中不慎摔倒,阜阳车站派出所执勤民警及时发现并迅速按下停止键。民警和站内工作人员及时上前救助
2025-10-20 1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