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走近青铜瑰宝 感受“何以中国”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18 09:50:00 来源:缘之心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精心策划展览,丰富教育活动

走近青铜瑰宝 感受“何以中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核心阅读

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因出土大量青铜器,陕西宝鸡成为享誉世界的“青铜器之乡”。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逨盘、秦公镈等国之珍宝讲述着古老的历史;丰富多样的展览通俗易懂、设计巧妙,向观众传递知识与文化;“小小讲解员”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提升青少年的观展体验……人们徜徉于展厅之中,与青铜文物面对面,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考察时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

器以藏礼,青铜器承载了丰富的先秦时代的礼仪与文化。因出土大量青铜器,陕西宝鸡成为享誉世界的“青铜器之乡”。近日,记者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探访世代流传的青铜瑰宝,倾听宝藏背后的青铜故事。

文 物

寻宝青铜器

走进位于宝鸡市的中华石鼓园,仿佛推开了历史的大门。园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依山而建,高台门阙、青铜厚土的造型,气势恢宏。展厅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这里的青铜器,历时长、数量多、种类丰富、价值高。”谈起馆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崔睿华颇为自豪,“漫步其中,就像徜徉在一座展现周秦文化、中华文明的艺术宝库里。”

“镇院之宝”当数何尊——这件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通体饰有四条透雕扉棱,整齐有序,极富立体感。器物纹饰华丽,腹部饰有兽面纹,粗大卷曲的兽角翘出器外,颇有动感。器形上圆下方,体现着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何尊的出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963年,一个阴雨天,宝鸡贾村镇农民陈堆无意中发现自家后院坍塌的崖面上有亮光。他和妻子搬来梯子、爬到崖上,用手一刨,掉下一件青铜器。后来几经辗转,这件青铜器来到宝鸡市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前身)。

1975年,“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在北京举行,这件青铜器被借调参展。专家在清理锈蚀时发现了器内底部铭文。释读铭文后,专家确定了作器者名“何”。这一发现,让这件青铜器声名鹊起,从此它有了新名字——何尊。

“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4个字——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一词最早的来源。”崔睿华介绍,“宅兹”指“居住在这里”,“中国”指“国之中央”。

何尊铭文中,“恭德裕天”中的“德”字,也颇有特点——

甲骨文中的“德”,左边表示行走,右边是人的一只眼睛,意为看见就直着走过去获得它,表示得到的意思。

西周金文中的“德”,其底部多出“心”字部首,以示道德,有“心”即“德”。何尊铭文“恭德裕天”中的“德”字,不仅展现了字形的变化,同时也表明3000多年前一种新的政治理念——德政的出现。

在专家看来,周人已经产生了“德治”的思想,这套政治秩序开启了中国道德主义的政治传统,影响至今。

精彩不止何尊。不远处,极具历史价值的逨(读作lái)盘,内铸铭文21行372字,以第一人称记述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天子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第一次印证了《史记》中西周诸王世系的顺序,意义非凡。

墙盘、逨鼎、秦公镈(读作bó)……“青铜铸宝,传之千年。”崔睿华说,“一件件‘国之珍宝’,堪称一部部‘青铜史书’。”

展 览

融合新理念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诸多青铜器的铭文末尾处,都可见“子孙永宝用”的嘏辞(嘏,读作gǔ。嘏辞,意为祝福语)。

“当时的人们相信,祖先的智慧和品德,会传给子孙后代;后世也会铭记、珍爱祖先的功德与荣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说。

岁月流转,青铜瑰宝凝结的祝福与智慧,如何跨越时空,让后人世代铭记?

“对大众而言,青铜器铭文颇为晦涩难懂。”宁亚莹说,因此,展览不能曲高和寡,要让观众看得懂、感兴趣。

“不请讲解员,也能看得懂。”谈及展览目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陈业务负责人郭晶言简意赅。

逨盘旁边的巨幅图板上,逨盘纹饰、单氏家族简介、逨盘记载的周王及单氏家族世系等各类资料丰富,图文并茂。为方便观众理解,旁边还标注了逨盘铭文的大意。

“展览图板中,文字、图片数量相对较多,要尽量避免那种密密麻麻之感。”郭晶说,“我们尽可能在知识信息传递、展陈美观效果之间寻找平衡。”

除了通俗易懂,展现当代价值也是策展的重要理念。

去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推出“器·鉴——宝鸡周秦廉政文化展”,阐释文物中所蕴含的厚德养廉、公而忘私、清正自守、光明坦荡等丰富的廉洁思想,受到好评。

“我们通过一组组周秦文物,以器为鉴,弘扬崇廉尚洁的价值理念。”郭晶说,“除此之外,博物院近年来还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展览,提升青铜文明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

“和合与共——古代动物造型与人文艺术展”细数古代艺术中动物纹饰及造型的嬗变,展现蕴含其中的敬畏天地的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融合开放的社会观以及崇德向善的道德观;“天下有道——周礼主题展”追溯礼仪文化根源,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礼乐文明……

“展览的目标,就是努力让大家愿意来、看得懂、感兴趣、有体悟,并能把汲取的古老智慧、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启迪前行脚步。”宁亚莹说。

教 育

滋养青少年

在“宅兹中国”展厅入口处,一幅漫画版何尊映入眼帘——画面色彩鲜艳、风格灵动,颇具设计感。一旁,标注着“姓名”“年龄”“籍贯”“现住址”等何尊的“个人信息”,一目了然。

“很多小朋友来逛博物馆,都要跟这张‘何尊身份证’合个影。”在郭晶看来,青少年“邂逅”青铜国宝,正是中华儿女“穿越历史”的一种独有浪漫。

内容有趣,布展讲究。郭晶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的文物展品,摆放高度多为0.75米—1米,比常规高度略低一些,“在不太影响成人观众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提升青少年观众的体验”。

前不久,在“宅兹中国”展厅“中国”二字的图板前,一对母子的对话,让路过的郭晶感动不已。

母亲看着图板告诉儿子,“‘国’原始字形是‘或’,即‘戈’加‘口’。‘口’表示居住的城邑,‘戈’就是‘执戈守城’。”

“小男孩只有10岁左右,听完后说,自己长大了想去当兵,也要保卫自己的国家。”郭晶感慨不已,“在博物院里,种下一颗保家卫国的种子,让人感动又欣慰。”

种下“种子”的,还有宝鸡市渭滨区东四路小学六年级学生马梓馨。今年暑假,她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担任“小小讲解员”,为观众义务讲解。

“您看,何尊腹部的兽面纹,浓眉大眼,神奇威严,很有震慑力。”马梓馨边说边鼓起腮帮、瞪圆眼睛,逗笑了不少观众。

今年夏天,共有76名小学生参加“小小讲解员培训班”,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参观者”变为“代言人”。自2015年举办以来,该活动参与人数近千人。

“近年来,我们依托馆藏资源,打造了‘青铜乐坊欢乐行’‘我们的节日’‘铜趣古今’等一批教育品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宣教业务负责人王睿介绍,博物院已累计举办线下教育活动近千场,覆盖各年龄段人群近20万人次。此外,博物院累计开展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168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有灿烂的青铜文化滋养、悠久的周秦历史积淀,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宁亚莹说。

(人民日报 记者 高 炳)【编辑:张子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青铜之光耀古今丨何以“中国”?来“青铜器之乡”找寻答案
大河网讯 陕西省宝鸡市是周王朝龙兴之地,是著名的“青铜器之乡”。周王朝的序曲在这里奏响,世家大族在这里云集,留下了无数青铜瑰宝。藏礼于器,青铜之光,闪耀古今。10月28日,大河网
2024-10-28 18:42:00
...儿女永恒的精神家园。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在镇馆之宝—何尊前驻足凝视。早在5年前,总书记就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认真端详何尊并细听讲解;2020年
2024-09-19 19:43:00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茹 宋洋 王佳祯 王靖升)“信以受器,器以藏礼。”中国青铜器早期是生产工具,后来主要发挥了礼器功能。青铜器的存在是一个时代符号,通过它,可以了解到历史的璀璨;研究它,可以共享
2023-07-12 16:05:00
【何以中国】守护国宝!陕西宝鸡村民20年护宝出土文物827件
...中国,来宝鸡。”上下5000年,“中国”之称从何而来?1963年,青铜器“何尊”在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出土。其铭文中出现了“中国”两个字,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
2023-07-12 16:05:00
第一观察|总书记赴陕甘考察,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
...中,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在宝鸡市,总书记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在天水市,考察伏羲庙、麦积山石窟,了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从关中到陇原,总
2024-09-12 21:44:00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完成 12月30日起试运行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完成,12月30日起试运行。据了解,提升改造后的基本陈列精选展陈了千余件文物,四大展厅通过实物、遗址模型、图表、雕塑、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全面阐释
2024-12-30 16:17:00
志愿讲解传承青铜文化
...会收获快乐。 进入大学后,刘金榕加入了宝鸡文理学院青铜器博物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这支队伍已有20余年历史,主要是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游客开展青铜器知识志愿讲解。从了解青铜器
2023-06-30 14:47:00
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瑰宝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内涵,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工艺水平及文化精神。本文将以一件具体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为例,从种类、器形
2024-04-22 09:40:00
新闻多一点|这个博物院里有最早的“中国”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宝鸡市考察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周风耀古,秦韵烁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现有各类馆藏文物48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02件尤以周秦
2024-09-13 15:4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逢节必逛!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国庆中秋超百场活动演绎海派过节新玩法
华灯璀璨,共庆佳节。随着2025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点亮全城,位于虹口四川北路的沪上海派潮流地标“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作为虹口分会场核心活动区域
2025-10-05 10:3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太行市集 山货荟萃圈粉无数
10月3日,游客在武安市活水乡李家庄村的山李冀·山游市集休闲娱乐。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摄青石板路平整延伸,石锅泉水鱼香气扑鼻
2025-10-05 08:34:00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
国际友人在鼓浪屿钢琴码头下沉广场演出,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图为新疆舞者带来精彩的表演
2025-10-05 08:34:00
亲子共赴科学之约 厦门科技馆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客流量超6万人次
厦门科技馆推出《大鲸家族》特展,吸引众多孩子参观。(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
2025-10-05 08:34:00
白天玩不尽兴,晚上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夜游。到迎泽大桥赏夜景、在铜锣湾特色街区淘夜食、去晋阳湖观看实景夜演,体验太原“越夜越精彩”的独有魅力
2025-10-05 07:30:00
10月4日的西铭车场里,太原公交一公司三车队驾驶员们的身上多了一抹亮色——鲜红的志愿者绶带,他们手捧小红旗和国庆主题风车来到站台
2025-10-05 07:30:00
湖北利川发生交通事故 致2人当场死亡、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华商网讯 利川市公安局10月5日发布警情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10-05 07:56:00
18年双膝关节痛折磨 济南南郊医院助七旬老人重拾生活信心
一位饱受双膝关节疼痛折磨长达18年的七旬老人,在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成功接受手术治疗后重获健康,现已恢复劳动能力。如今,老人已能自如地使用农具翻晒农作物
2025-10-04 08:11:00
双节送温暖回访: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将“人本位”服务送到患者家中
10月2日,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聚与休闲的氛围中时,济南南郊医院的一支医疗小队却踏上了一段特殊的行程
2025-10-04 08:1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这个双节假期,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与“宁”相约。南京的“宠粉”举措和南京人的热情好客,让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2025-10-04 08:14:00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困扰老人多年 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精准手术解病痛
77岁的老人,多年来因左膝持续疼痛,行走日益困难。每一步都步履蹒跚,姿态不稳,不仅让人担忧其安全,连日常简单走动也成为一种负担
2025-10-04 08:14:00
“唱”游一厦!免费搭双层巴士 听演唱赏美景
唱游巴士专门设置了专业表演区域。图为阿卡贝拉椰子乐队现场演绎歌曲。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坐着双层巴士
2025-10-04 09:20:00
“乐”享美好 厦门环岛路错时上演海风音乐会
清晨五点半,黄厝海滩的晨光音乐会在朝霞映衬下开场,陪伴着等候日出的游客。(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燕如)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
2025-10-04 09:20:00
陕西旬阳通报“男子婚礼当天跳河”:因婚礼琐事情绪失控 多部门正全力搜救
华商网讯 10月4日,旬阳市融媒体中心发布消息, 通报“男子婚礼当天跳河”:因婚礼琐事情绪失控,多部门正全力搜救。全文如下
2025-10-04 10:26:00
张继科落水处放置“我在张继科落水处很想你”宣传牌?景区回应:虚构的!“没有放这样的牌子”
大皖新闻讯 近日,张继科在位于福建省福安市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落水一事引发关注。10月4日,记者注意到,一张网传图片显示
2025-10-04 1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