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12 16:05:00 来源:杭州网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宋洋 王佳祯 王靖升)“信以受器,器以藏礼。”中国青铜器早期是生产工具,后来主要发挥了礼器功能。青铜器的存在是一个时代符号,通过它,可以了解到历史的璀璨;研究它,可以共享文明的光辉。7月11日,“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共同领略青铜器文化,探寻“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从青铜器“宅兹中国”铭文看最早的“中国”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何尊,它来自西周早期,尊内底部铸有122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就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者们站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厅内,抬头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体字形状的灯光投下一片温暖光影,伫立在中间的何尊隔着3000年的时光,诉说着古老“中国”的故事。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特别展。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告诉记者,何尊是三千多年前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一件豪华典雅祭祀先祖的青铜礼器,因其内底铭文出现最早的“中国”一词,而声名远扬。“‘中国’一词作为词组第一次出现在何尊的铭文中,在当时来讲是地理方位的概念,但也可以从中一窥‘国名’源头的事实。”

“而何尊铭文的价值可远不止于此,何尊铭文起到了证史、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宁亚莹说,何尊中所记载的关于营建“成周”和举行“祼祭”,印证了《史记》《尚书》的记载,具有补史证史的作用;铭文“唯王恭德欲天”中的“德”,表明三千多年前德政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媒体团成员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厅内参观展品。

据介绍,何尊特别展通过“珍贵档案 弥经补史”“精铸良工 艺术典范”“秋雨之夜 国宝惊现”“学者争鸣 共话中国”四个部分内容将何尊的发现、器物造型、铭文价值、学者研究等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宝鸡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展》则分别从“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讲述周秦两个王朝在宝鸡发生、发展的历史,系统阐释了中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品火纹罍。

同时,馆内常设专题陈列《明月照琼琚——古代玉器与艺术生活展》《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等。除此之外,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每年还推出近十个临时展览,以丰富陈列展览的内容与形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品。

为什么宝鸡有这么多青铜器?院长答疑

传说中长得像猪的“貘”、被称为“青铜史书”的逑盘、展翅欲飞的凤鸟、布满翠绿色铜锈的兽首衔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位于宝鸡市中华石鼓园内,是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馆内藏文物 48万余件组,包括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卫鼎、逨盘等百余件国宝重器,以藏有青铜器数量之多、种类之全、造型之精、文饰之美、价值之高、铭文之重要而著称。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共同领略青铜器文化。

走近这座博物馆,抬头望去,可以看到馆体建筑为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结合了石鼓文化与青铜文化,气势雄伟,恢宏大气,也如一面巨大的青铜日晷,记录着这座古城的时光与过往。

为什么宝鸡会有这么多的青铜器呢?宁亚莹解释,中国青铜器开始于仰韶文化早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到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而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宝鸡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展》。

“而宝鸡古称陈仓、雍城,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文物古迹众多,尤以青铜器的出土最为著名,因此也被冠以‘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宁亚莹说。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品秦公钟。

文物穿越岁月,将历史诉诸今人。宁亚莹说,文字是记录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由于时代久远,典籍文献缺失,青铜器上的铭文就以实物形式让大家看到了历史本来的面貌,宝鸡出土青铜器大量源于窖藏,占全国窖藏出土铜器的78%,而窖藏青铜器多是生活在宝鸡的世家大族所用的庙堂重器,且大多都有长篇铭文,浓缩了西周时期的重要历史。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无论是昨天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壁画、秦兵马俑,还是今天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何尊、青铜铭文,都是古代文艺成果的形象体现,令我印象深刻。”国际在线记者王鲁平说,此次活动还有外国博主和留学生同行,可以让他们直观领略“何以中国”的含义,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好方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17: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在“青铜史诗”里,触摸“中国”脉搏
...风秦韵,尽显雄浑之姿、磅礴之气。凝结当时先进技术的青铜器,成为“礼”的载体;因出土大量青铜器,宝鸡也成为享誉世界的“青铜器之乡”。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宝鸡青铜器
2024-09-11 22:41:00
何以中国:不默的文物
...考古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等文物殿堂,透过文物看文明,穿越历史看中国。“打卡中国——你好,陕西!”参访团参观中国青铜器博物院 摄影 张雨晨
2023-07-12 16:05:00
秦始皇的铜车马是如何改写中国历史的?
...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到了秦朝,随着大一统的实现,青铜冶炼技术获得空前发展。史书记载秦始皇曾收缴天下武器,铸作12个巨大的金人,这不可能离
2023-08-29 16:32:00
宜兴丁蜀镇: 紫砂联袂青铜 传承千年神韵
...兰(右)近日,“非遗对话非遗——非遗寻古之紫砂对话青铜器主题展”在宜兴开幕。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院长萧平,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路朔良,传统失蜡法青铜铸造工艺及青铜器修复技艺非遗传
2023-09-27 17:48:00
花脚大仙分享《萧山历史文化陈列》
...堂铜镜续篇一从越王州句剑到唐佛钟:苏州东吴博物馆藏青铜器欣赏李家淇贺:锦州缘遇明代止山子識铭铜镜李家淇贺:熔金铸铭善在铜鉴--闲说《为善最乐》铜镜收藏趣事李家淇贺:一眼千年宛
2023-08-01 16:38:00
殷墟博物馆新馆:穿越三千年,寻根“大邑商”
...殷墟考古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集中展示了青铜器、玉器、甲骨、陶器等近4000件出土文物,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为解密并阐释中华文明密码、延续中华文化根脉
2024-03-01 18:20:00
...儿女永恒的精神家园。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在镇馆之宝—何尊前驻足凝视。早在5年前,总书记就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认真端详何尊并细听讲解;2020年
2024-09-19 19:43:00
青铜之光耀古今丨何以“中国”?来“青铜器之乡”找寻答案
大河网讯 陕西省宝鸡市是周王朝龙兴之地,是著名的“青铜器之乡”。周王朝的序曲在这里奏响,世家大族在这里云集,留下了无数青铜瑰宝。藏礼于器,青铜之光,闪耀古今。10月28日,大河网
2024-10-28 18:42:00
聆听文物千年心声,《万物友灵》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豕尊之愿》一集中,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兼文物专家针对青铜器文物,和观众探讨“青铜器为什么重要”“我国和西方青铜器的差异及原因”“中国古代北方和南方青铜器为什么不一样”等问题,为
2023-12-18 20:4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