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12 16:05:00 来源:杭州网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宋洋 王佳祯 王靖升)“信以受器,器以藏礼。”中国青铜器早期是生产工具,后来主要发挥了礼器功能。青铜器的存在是一个时代符号,通过它,可以了解到历史的璀璨;研究它,可以共享文明的光辉。7月11日,“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共同领略青铜器文化,探寻“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从青铜器“宅兹中国”铭文看最早的“中国”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何尊,它来自西周早期,尊内底部铸有122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就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者们站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厅内,抬头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体字形状的灯光投下一片温暖光影,伫立在中间的何尊隔着3000年的时光,诉说着古老“中国”的故事。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特别展。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告诉记者,何尊是三千多年前西周早期贵族“何”铸造的一件豪华典雅祭祀先祖的青铜礼器,因其内底铭文出现最早的“中国”一词,而声名远扬。“‘中国’一词作为词组第一次出现在何尊的铭文中,在当时来讲是地理方位的概念,但也可以从中一窥‘国名’源头的事实。”

“而何尊铭文的价值可远不止于此,何尊铭文起到了证史、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宁亚莹说,何尊中所记载的关于营建“成周”和举行“祼祭”,印证了《史记》《尚书》的记载,具有补史证史的作用;铭文“唯王恭德欲天”中的“德”,表明三千多年前德政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媒体团成员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厅内参观展品。

据介绍,何尊特别展通过“珍贵档案 弥经补史”“精铸良工 艺术典范”“秋雨之夜 国宝惊现”“学者争鸣 共话中国”四个部分内容将何尊的发现、器物造型、铭文价值、学者研究等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宝鸡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展》则分别从“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讲述周秦两个王朝在宝鸡发生、发展的历史,系统阐释了中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品火纹罍。

同时,馆内常设专题陈列《明月照琼琚——古代玉器与艺术生活展》《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等。除此之外,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每年还推出近十个临时展览,以丰富陈列展览的内容与形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品。

为什么宝鸡有这么多青铜器?院长答疑

传说中长得像猪的“貘”、被称为“青铜史书”的逑盘、展翅欲飞的凤鸟、布满翠绿色铜锈的兽首衔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位于宝鸡市中华石鼓园内,是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馆内藏文物 48万余件组,包括何尊、折觥、厉王胡簋、墙盘、秦公镈、卫鼎、逨盘等百余件国宝重器,以藏有青铜器数量之多、种类之全、造型之精、文饰之美、价值之高、铭文之重要而著称。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共同领略青铜器文化。

走近这座博物馆,抬头望去,可以看到馆体建筑为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结合了石鼓文化与青铜文化,气势雄伟,恢宏大气,也如一面巨大的青铜日晷,记录着这座古城的时光与过往。

为什么宝鸡会有这么多的青铜器呢?宁亚莹解释,中国青铜器开始于仰韶文化早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到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而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宝鸡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展》。

“而宝鸡古称陈仓、雍城,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文物古迹众多,尤以青铜器的出土最为著名,因此也被冠以‘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宁亚莹说。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品秦公钟。

文物穿越岁月,将历史诉诸今人。宁亚莹说,文字是记录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由于时代久远,典籍文献缺失,青铜器上的铭文就以实物形式让大家看到了历史本来的面貌,宝鸡出土青铜器大量源于窖藏,占全国窖藏出土铜器的78%,而窖藏青铜器多是生活在宝鸡的世家大族所用的庙堂重器,且大多都有长篇铭文,浓缩了西周时期的重要历史。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千年古器从沉睡中“苏醒” 从此有了“中国”

“从文物里读懂中国”全国媒体寻根溯源陕西行活动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无论是昨天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壁画、秦兵马俑,还是今天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何尊、青铜铭文,都是古代文艺成果的形象体现,令我印象深刻。”国际在线记者王鲁平说,此次活动还有外国博主和留学生同行,可以让他们直观领略“何以中国”的含义,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好方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17: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在“青铜史诗”里,触摸“中国”脉搏
...风秦韵,尽显雄浑之姿、磅礴之气。凝结当时先进技术的青铜器,成为“礼”的载体;因出土大量青铜器,宝鸡也成为享誉世界的“青铜器之乡”。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宝鸡青铜器
2024-09-11 22:41:00
何以中国:不默的文物
...考古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等文物殿堂,透过文物看文明,穿越历史看中国。“打卡中国——你好,陕西!”参访团参观中国青铜器博物院 摄影 张雨晨
2023-07-12 16:05:00
...。这件被誉为“长江文明坐标”的镇馆之宝,与馆藏475件青铜器、754件玉器共同构建起“虎方文化”体系,以高度发达的范铸技艺(如精湛的云雷纹、兽面纹铸造技艺)证明:三千年前的赣
2025-06-20 19:44:00
秦始皇的铜车马是如何改写中国历史的?
...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到了秦朝,随着大一统的实现,青铜冶炼技术获得空前发展。史书记载秦始皇曾收缴天下武器,铸作12个巨大的金人,这不可能离
2023-08-29 16:32:00
宜兴丁蜀镇: 紫砂联袂青铜 传承千年神韵
...兰(右)近日,“非遗对话非遗——非遗寻古之紫砂对话青铜器主题展”在宜兴开幕。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院长萧平,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路朔良,传统失蜡法青铜铸造工艺及青铜器修复技艺非遗传
2023-09-27 17:48:00
陕历博重磅新展用青铜器回答“何以中国”
...史博物馆找到了这场宏大叙事的三条线索:彩陶、玉器、青铜器。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在经过一年半精心筹备后,陕历博“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第三部及收官之作“吉
2025-05-17 13:20:00
花脚大仙分享《萧山历史文化陈列》
...堂铜镜续篇一从越王州句剑到唐佛钟:苏州东吴博物馆藏青铜器欣赏李家淇贺:锦州缘遇明代止山子識铭铜镜李家淇贺:熔金铸铭善在铜鉴--闲说《为善最乐》铜镜收藏趣事李家淇贺:一眼千年宛
2023-08-01 16:38:00
殷墟博物馆新馆:穿越三千年,寻根“大邑商”
...殷墟考古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集中展示了青铜器、玉器、甲骨、陶器等近4000件出土文物,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为解密并阐释中华文明密码、延续中华文化根脉
2024-03-01 18:20:00
...儿女永恒的精神家园。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在镇馆之宝—何尊前驻足凝视。早在5年前,总书记就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认真端详何尊并细听讲解;2020年
2024-09-19 19:4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楚河汉界落子定盘 山东省第十七届万人象棋(乡村组)总决赛在新泰圆满收官
通讯员 李悦 10月19日,山东省第十七届万人象棋(乡村组)总决赛在山东省新泰市清音棋院落下帷幕。经过三天九轮的激烈角逐
2025-10-20 12:14:00
通讯员 张偌晨在泰安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一场围绕“支部工作怎么干”的实践探索正持续走深走实。这里不仅是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充电站”
2025-10-20 12:14:00
顺丰日照“物流+文旅”新生态落地,场景化服务开启行业服务新篇
日照坐拥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与丰富特色物产,每年吸引海量游客纷至沓来。为精准承接游客的服务需求,顺丰自10月以来在日照启动文旅专项服务
2025-10-20 12:14:00
从“一处美”到“一片和”:洛阳城乡共育文明花丨文明中国看河南
编者按:讲好中国故事,为何要多来河南?“豫”人为善的表述里写着多少篇真诚故事?“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团走进河南,聚焦“好人”与“善事”
2025-10-20 12:16:00
永清多部门联合护航秋收秋种
河北新闻网讯(庞趁友、王洁)近日,持续阴雨天气给“三秋”生产带来多重挑战,永清县气象局、永清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2025-10-20 12:16:00
vivo影像馆登陆泉城 打造高端数码新地标
鲁网10月20日讯10月18日,vivo影像馆开业仪式在济南核心商圈泉城路拉开帷幕。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小宁、山东vivo总经理王海滨
2025-10-20 12:17:00
鲁网10月20日讯郯城县杨集镇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理念,采取得力措施,精准施策,全力做好秋季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秋冬季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2025-10-20 12:17:00
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开展\
鲁网10月20日讯10月16日,为深化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联合民盟济宁市委组织开展“黄丝带帮教”法治宣讲活动
2025-10-20 12:17:00
55天攻坚突击!中建筑港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综合楼顺利封顶
鲁网10月19日讯 近日,由中建筑港承建的沈海高速公路南村至青岛日照界段改扩建工程服务区房建工程施工2标段项目迎来重要建设节点——黄岛西服务区综合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2025-10-20 12:17:00
临沂第六中学太原路校区举行七年级建队仪式
鲁网10月20日讯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迎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的光辉节日。为传承红色基因
2025-10-20 12:18:00
临沂医保便民新举措:线上绑定“家庭共济”,即可为家人缴费
鲁网10月20日讯 (记者 李文静)10月16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完善医保惠民政策 优化便民服务举措”有关情况
2025-10-20 12:19:00
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荷韵花园社区“香飘邻里‘肠’相伴 反诈知识入人心”主题活动
鲁网10月20日讯为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拉近邻里距离并提升居民反诈意识,近日,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荷韵花园社区党委联合碧桂园天绘小区物业开展“香飘邻里‘肠’相伴
2025-10-20 12:20:00
京冀协同推动就业服务 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在三河举办
河北新闻网讯(马皓琪、胡静微)10月15日,由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办、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承办,三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10-20 12:21:00
鲁网10月20日讯国庆刚过,全县的高中生助学金陆续开始发放,符合条件的学生家长纷纷来到农行网点,为学生申办银行卡。为保障广大学生能够及时领取到国家助学金
2025-10-20 12:21:00
鲁网专访青岛政协委员王艳芳:深耕基层二十五载,以“她力量”绘就社区治理新图景
鲁网8月20日讯(记者 薛同春)从1998年踏入社区工作至今,王艳芳已在基层岗位上坚守25年。作为青岛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
2025-10-20 1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