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理论、方法是提货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8 06:3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

理论、方法是提货单

——历史学家何兹全的治学之道

宁欣

学人小传

何兹全(1911—2011年):历史学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50年自美国回国,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担任中国秦汉史学会、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唐史学会、简牍学研究会等学术顾问,在史学理论、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古代兵制研究、中国寺院经济研究等领域都有开拓性的建树与卓著的贡献。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代表作《中国古代社会》被学术界誉为“新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何兹全先生在《九十自我学术评述》中谈道:“我生的时代,是世界、中国千载不遇的大变动时代,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何兹全先生的研究多聚焦中国历史的大问题,涉及几千年历史发展,涉及中外历史比较,涉及学派源流。从20世纪30年代步入学术研究领域,近百年的学术纷争都在他的视野范围和思考中。

“择善而固执之”

在何兹全先生的学术研究中,他始终坚守的“研究中国史的主流”问题最为人称道。他所论及的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一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大事,二是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总进程中进行考察,三是关乎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社会性质、发展道路的大问题。

以《中国古代社会》为例,这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唯一一部为“魏晋封建说”立论的专著,也是何兹全先生史学成就和史学理论的代表作。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形态、文化表象各个层面上,即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探讨、评述了中国社会自商周至魏晋整体历史面貌,通过中国国家的起源、早期国家说、战国秦汉古代社会说、汉魏之际封建说等,集中阐述了他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道路的“与人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本书的主旨,正体现了他的“主流研究”意识和实践。

“择善而固执之”是何兹全先生的人生格言,他对“择善”的理解是指人生和学术道路的选择,而“固执之”的“之”则是在学术上的执着。学术上的“善”,一可谓理论之“善”,一可谓学术研究之“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即是何兹全先生所奉行并坚持的理论之“善”。“固执之”,并非使之教条化和僵化,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研究的有机结合,坚持运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在何兹全先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史学理论、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等领域开拓的路径中,辩证唯物史观犹如“普照的光”,处处闪耀着光芒。

强调理论与材料并重

何兹全先生对自己的学术风格和治学方法有一段评价:“我继承了中国史学传统,重材料,重论证,重把问题本身弄清楚。我受马克思史学思想的训练和影响。我重视从宏观、微观看问题,从发展上看问题,从全面看问题,形成我宏观、微观并重,理论、材料并重的学术风格。”何兹全先生多次强调,读书做学问,既要拉车,又要看路。

他指出:理论、方法是什么?就历史学科来说,理论、方法是人对客观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人对客观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人观察客观历史的理论方法也就不断增强。傅斯年强调:“一分材料一分货,十分材料十分货,没有材料便没有货。”但是何兹全先生认为还是忽略了一点:同一分材料可以出低级货,还可以出高级货。他特地举了一个《论语》中的例子加以说明。《论语》有一句话:“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两千多年来,对这句话有很多解释,但对野人、君子都是不得其解。姑且承认它也有一种解释,一分材料出了一分货,“也是低档货”。直到近现代,傅斯年才对这句话作出确切解释。野人指殷人,君子指周人。周灭商后,殷人居住在野,被称为野人。周人城居,比殷人高贵,被称为君子。礼乐代表文明。先进入文明的是野人,是殷人。后进入文明的是周人,称为君子,即贵人。

何兹全先生进一步分析说,这段材料已存在两千多年,为什么两千多年来的古人不能从这一分材料里提出一分货,要等傅斯年先生才能提货?无他,傅先生手里有了从认识客观历史总结出来的理论和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说:“一分理论一分货,十分理论十分货。没有理论便没有货。”但这样和说“一分材料一分货,十分材料十分货,没有材料便没有货”一样,都失之偏颇。对待材料和理论方法的态度应当是:重视材料,也重视理论方法。材料是基础,没有材料便无货可出;理论、方法是提货单,有了理论方法才能提货,才能提出质量高的货。

践行大众史学理念

在群众中普及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是何兹全先生始终关注并努力践行的工作。通俗化并非低俗化,普及并非是戏说。他的著作《秦汉史略》《魏晋南北朝史略》《三国史》《中国文化六讲》等,都属于语言精炼、深入浅出的“小书”,但都不约而同地深入到历史发展规律、社会性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等大问题中。

例如《中国文化六讲》是为思想文化史研究生做的中国思想文化问题的讲演,从分析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环境出发,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特点和发展,还展望了中国文化的未来。其中,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对中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阐释、提出中国的“文艺复兴”开始是唐朝、对明末清初以来东西方文化撞击与民族觉醒关系的探讨,以及指出中国文化的精髓是走向一体化、走向和平、走向世界大同等观点,都关涉到何兹全先生对中国文化整体的认识。

学术有金字塔,但不能局限于象牙塔。何兹全先生的这些著作,没有概念与名词的堆积,没有诘屈聱牙的曲折,如同他的讲课风格,娓娓道来、平易朴实。他希望自己能做到司马迁的“寓论断于序事中”,曾说:“历史学、历史学家的使命有二:一是研究历史,总结历史认识和经验,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类自我的认识;二是把总结历史得来的经验和认识普及化,使它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使人类逐步脱离野蛮,走向文明。”

何兹全先生自称是“大时代的小人物”,始终践行着大众史学理念,用这些“小书”引领大家走进了“大历史”。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何兹全教授博士研究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新”在哪
...诣,而且在历史研究上也有很多的成果。在历史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上更是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他提到二十四史非史也,只是一部帝王将相史,倡导新史学。新史学观念之源起梁启超是近代史学的
2023-01-01 15:15:00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登上了人民日报:不断深化中国城市史研究
...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历史智慧和理论支撑。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发展和变化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变迁,也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城市
2024-04-01 13:54:00
...来看,环境史学是将生态学的概念和范畴、观念和意识、理论和方法引入历史研究,以生态学的理念和话语来诠释人类历史。作为历史学新领域的环境史学,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提供了多
2023-11-27 06:07:00
...流学科。面向新百年,南开史学将持续推动中国特色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守正创新,为加快构建面向世界、自信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新的贡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介绍,南
2023-10-06 05:11:00
南朝四馆:中国最早的“分科大学”
...经魏晋时期何晏注《论语》、王弼注《周易》《老子》的理论建构,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以“自然”反抗“名教”的行为实践,向秀、郭象注《庄子》的思辨深化,又与道教、佛教相互借鉴,
2023-09-09 17:18:00
41部著作、20种刊物获评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时代思想文化繁荣的写照。获奖成果政治导向鲜明、思想理论厚重、学术前沿性强、学术创新性突出,体现出史学工作者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不懈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充分展现出新时
2023-12-21 10:13:00
是家庭生活变迁图,亦是社会历史缩影
...他们看来,20世纪90年代后,史学界开始流行区域社会史理论,这种理论发端于20世纪法国的“年鉴学派”,主张多学科或跨学科地研究历史,不追求政治史的宏大叙事,而是眼光向下,注重
2023-08-18 04:46:00
...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时指出,要“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对我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时强调,要“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当前,信息革命的时代潮
2024-01-22 06:03:00
...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历史研究不能因为技术而放弃科学理论的指导,历史学家如果不假思索地在研究中套用语言模型工具,就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隐匿在模型中的价值立场,它可能与研究者信奉
2023-09-11 05: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