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传递中国史学新表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07: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书评】

传递中国史学新表达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编写组

自司马迁著《史记》以来,以贯通古今、涵纳天下为要旨的通史撰述传统,即贯穿于两千余年历史演进之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为历代史家肩负的治史使命。正是透过浩如烟海的史学典籍,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发展进程以及思想精华、价值理念得以呈现,得以流传,得以光大,厚植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历史底蕴,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奋进、阔步向前的历史自觉。

编撰《(新编)中国通史纲要》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我国治史、修史的优良传统,在一代代史学家理论建树和丰厚学术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新要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以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展现中国史学新成就,呈现中国史学新思想,传递中国史学新表达,在国际史学思潮的激荡中,清晰、坚定、响亮地发出新时代中国史学的强大声音。

中华文明是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并称的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也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只有厘清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源头,才能真正把握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才能培育出文化自信的宏大气度。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一是确立符合中国考古资料特征和中华文明特质的文明形成标准,二是追寻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雏形。根据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著名论断,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形成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文明标准: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出现;社会结构上出现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出现区域性“古国”政体或“早期国家”,形成各地区“相互作用圈”这一“最初的中国”形态。

在距今6000年至5300年前后,中国各地区相继进入早期文明阶段,“古国”——非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如“满天星斗”熠熠生辉。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考古发现表明,距今约5300年前后,中国一些地区已经拥有更多“文明”社会的要素,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定论,拥有了充分的考古学实证。

内聚的地理环境、广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客观条件。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相互交融,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形式与内涵。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儒家学说为骨干的意识形态,为文明成长繁荣创造了条件。独特的史学传统造就了源远流长、延绵不断的文明传承意识。同域外文化相互交流交融,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是中华文明丰富发展的不竭动力。历经长期发展,中华文明培育出以道为统,以儒为基,以天人合一为根本理念,以民本为政治思想基底,以大一统为政治理想核心,以通变革新为鲜明品格,以天下大同为崇高理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符合自己特点的道路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价值,凝聚多元区域和不同族群,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磅礴力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穷变通久、推陈出新中,展现出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为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中华文明具有从历史演进中探寻不变之常道的理性特质,“通古今之变”具有“究天人之际”的超越性意义。文明史视野在当代中国史学的回归,映照着新时代最深切的关怀。当代中国的每一次创造,都是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自我更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意味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不仅带动了现代世界文明版图的大变化,而且向世界昭示了人类文明的未来前景,昭示了更大格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古老的中华文明实现现代化的形态,它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明土壤,以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为导引,发挥集中统一的政治领导在组织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效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了天下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确立了“和而不同”“不齐而齐”的和平发展、和谐共享的世界秩序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文明新形态,不是与传统断裂的新文明,也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道路,而是从古老文明中走出来、从中华大地上长出来的古今一贯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明发展之路提供了全新启示和借鉴。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41部著作、20种刊物获评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图片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12月20日,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大会暨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2023年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
2023-12-21 10:13:00
鲁网12月21日讯12月17日下午,“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青岛市学者、书法家毛公强再次全票当选中国先秦史学会新一届理事会理事,这是其继2
2024-12-22 11:42:00
涿鹿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工作推进会在河北涿鹿召开
...进会在张家口市涿鹿县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多位学部委员、专家学者,为推动涿鹿历史文化的研究阐释和未来活化利用,讲好中华文明
2024-04-11 21:14:00
司马迁:史学的丰碑,文化的传承
...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杰出代表。他的史学巨著《史记》不仅是中国文史上的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他以
2023-09-05 20:52:00
中新教育|第16届世界会计史学家大会在武汉开幕
...网武汉6月25日电 (马芙蓉 卓张鹏 畅雅莉)第16届世界会计史学家大会25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幕,这是全球会计史学界最高级别的国际性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第16届世界会
2024-06-25 18:11:00
...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协办的“新思想·新文化·新史学:新时代中国史学学术前沿”专家创新大讲堂日前在京举办。此次大讲堂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底蕴、新时代中国考古学新发现新成
2024-01-29 02:25:00
...源研究展开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等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现场授课、研讨交流的方式分享真知灼见和学术成果。桑干河畔的涿鹿
2024-04-13 07:55:00
《世界上下五千年》四大文明古国没中国?专家:世界史教材不含中国史
...,该系列丛书还有《中华上下五千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副教授杨盛翔分析道,争议或产生自对“世界史”内涵的误读。在我国,历史学下设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3个一级学科,就学科分工
2023-08-18 14:04:00
...号。他是我国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法制史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张晋藩1930年出生于辽宁沈阳。“我的童年是在伪满
2024-09-26 06: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