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传统“逸品”的当下状态—张伟书画的艺术品格《寂寞之道》作品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7 15:52:00 来源:江浙文艺

传统“逸品”的当下状态—张伟书画的艺术品格《寂寞之道》作品欣

寂寞之道137㎝×68㎝

传统“逸品”的当下状态—张伟书画的艺术品格《寂寞之道》作品欣

张伟,字石城,号法天。1948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长江书画研究院院长。先后曾任南京市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市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鉴定研究室特邀顾问、江苏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2001年至2008年,并与宋玉麟先生一同起草江苏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条例)。

传统“逸品”的当下状态—张伟书画的艺术品格

文/马鸿增

在当代中国花坛上,气息纯正、格调高雅的逸品之作已经不多见,令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海内外人士惋惜。然而最近我读到张伟的一批书画作品,却大有逸品气象,不禁喜出望外。

所谓“逸品”是一种自然天成、笔墨纯正、平淡天真的艺术品格。欲达此中境界,必须具备“逸才”(主体人格)、“逸气”(审美胸襟),“逸笔”(艺术语言)三方面条件。而张伟,正是此三者兼得。

张伟,字石城,号法天,室名没得斋,又名大石堂、指月轩。1948年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爱画,16岁时以“三顾”之诚,得以进入“新金陵画派”中坚亚明之门。初学人物,后兼攻山水,书法。“文革”中去农村插队数年,仍孜孜不忘学艺,八十年代初,渐有所成,始入南京书画院,遂了夙愿。

张伟貌伟岸而性深沉,敏于行而讷于言,唯遇知己则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因聋一耳,乃镌闲章“入耳减半”,戏喻不计毁誉之铭。昔有倪云林之“迂”黄公望之“痴”,皆画之真性情。张伟亦有“迂”名,视艺术为生命,不仅研究书画,而且广读儒道禅典,细嚼慢咽,每有所悟,而殷殷记之。或闻时人关乎中国书画歪论,如“新即美”之类,亦于纸上应对之,其言锋利而机趣,往往一语中的。

张伟喜欢作诙谐以寄心志。如“大器玩成”、“业精于情”略表功利而重艺术美本质之义。其画多求静态美。自云:“静之永恒是因动之永恒。”悟中国审美静观原理及动静相成之理可谓入木三分。其画又多求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境界,曾作“方圆图”题於《鉴币图》上:“天圆地方,外圆内方,规圆矩方,智圆行方。圆为太极,方为法度;圆为天成,方位人设。心为圆,脑为方;情为圆,理为方;仁为圆,义为方;道为圆,德为方。方砺而为圆,圆破而生方。无方不圆无圆不方也。”此番妙论,丄贯天道,中通世事,下达人心,玄而不玄,正合了澄怀观道、宁静致远的哲言。

在张伟的艺术创作中,真切的灌注着他的人格和胸襟,由此而迈入“逸笔”之境,由博返约,由巧返拙,自出蹊径。

张伟的人物画涉面宽而情则一。无论佛道神仙、高人逸士、美女村姑,均为其自身人格理想的映射。最令我激赏的是他笔下的老人,一个个沉毅豁达、寓所清朗,洒脱凝练的笔墨和恰如其分的氺韵,挥写出智者的神思和妙悟,其技巧直逼梁楷、法常。而那些端庄慈祥的观音大士,则如同人间宽爱典雅的少妇,多以劲挺柔韧的线条勾勒,尽显古雅之美。他时以惜墨如金的寥寥数笔绘写人体,简而传神,美而不妖、媚而不俗。或拟屈原美人香草“清香传的天心在,未许寻常草木知”;或淡而蕴藉,绘梳洗图趣“吾日三省吾身”;绘搔背妙题“上些不是,下些不是,搔到恰畅处,唯有自己知”;可谓余音缭绕,耐人品味。

张伟的山水画比之人物画风格稍异而品味相同,重在抒泄胸中丘壑,以婉雅多变的笔墨章法创造清静幽远的意境,韵味浓醇而隽永。细品之,既包含了对古代水墨写意山传统的融汇,又包含了对20世纪山水画新传统的吸纳,从董其昌、石涛、渐江、梅清,到傅抱石、亚明,点画间文脉相续,但又化于自身的个性之中。

必须指出,张伟创作的静净之境,在当代社会竞争激烈、人心浮躁不安、环境生态破坏严重的情况下,更为贴近当代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和渴望天人和谐相处的自觉意识,这就是逸品画当下形态的现代价值与意义所在。“非古非今月一轮”,此题画句道出了艺术审美自律性,古与今,旧与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清醒的艺术家绝不会被时代流行风习牵着鼻子走。

张伟绘画品格之形成,得力于对诗文、书、画、印交融互补的传统结构法则的深入了解与熟练运用,尤其得“书写性”之要。

中国画又称“写画”其体系由三要素构成:一是为客体反映方面的“传写性”(写神、写真、写生),二为主体精神方面的“倾泻性”(写意、写气、写心),三为艺术本体方面的“书写性”。三者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构成鲜明的中国民族艺术特色。所谓书写性,既包括书法人画,又包括运笔而衍生的笔墨体系形式美。写字、写画都讲究气韵、风神、骨力、布势,在书写运笔上更有血缘关系。如锥画沙、折钗股、屋泥漏痕、高峰坠石、万年枯藤、惊蛇入草、虎卧龙腾等比喻,都是书画相通的。是“写”还是“描”、“做”决定着审美层次的高下。著名美学家宗白华甚至认为“引书法入画是国画第一特点”。

就书法而言,张伟经数十年磨砺领悟,已是神质卓而不凡。初由颜柳入手,继以魏碑全其骨,二王丰其神,再返入李北海、米南宫。如此摸爬滚打,进而融入个性,铸成沉雄倜傥、风神磊落的书风。笔法圆健,字势飞动,寄古雅于豪放之中,行遒劲于流美之内。有人说张伟书胜于画,我虽不苟同,但不可忽视张伟以书入画所取得的审美效应。其点、线的力度变化、速度变化、笔势变化、笔性虚实、正侧、藏露、抑挫、方圆、曲直、浓淡、润燥等丰富多样、辩证统一的艺术美感,自然平添了耐品耐读的兴味。愈发动人心弦。

林散之曾评张伟“画有奇气”亚明曾评张伟“既立根传统,又具有时代神质”,张伟却说“痛痒自知”,又说“道者,道之谓也,亦非非常道也。”有所悟,有自知,焉能不再入精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8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彦远提出了哪些观点
...求在唐代影响并不是很大,而约一百多年以后,黄休复“逸品”居首的提法在宋代及其后却影响巨大。然“逸格”大同于“自然”,“自然”亦是“逸”的本质含义,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2023-06-09 11:23:00
业界|飞花令 2023 · 中国花鸟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之李晓军
...原产意大利威尼斯地区的达玛索百年酒庄提供赞助,北京逸品丹青美术院主办的“飞花令—2023中国花鸟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即将于2023年6月16日在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隆
2023-05-29 20:53:00
创新沉浸式美学意境体验,水井坊·井台美学盛典正式启幕
...空对谈,一款致敬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及美好生活的井台逸品,建构起中国传统美学与酒中美学交织共融的空间。以细腻的洞察结合时下趋势,通过创新性传播形式,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共鸣,夯实
2023-11-11 14:33:00
这处文化地标,呼唤再出圈
...来的秋霖书画、泰山石光等店面已经开张。位于昌乐路的逸品堂,见证了文化街的变迁。1994年,逸品堂开业时,是文化街上第一家画廊。虽然此次拆迁改造暂未涉及该店,但是创始人张军近期
2023-09-09 01:03:00
金科服务进驻!江苏50万方品质住宅美好生活正式启航
...7月2日上午10点,位于江苏省海门市滨海新城核心区的江城逸品小区格外热闹。在数百位业主的共同见证下,小区新任“大管家”金科服务正式进场。一时间,现场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图
2024-08-15 10:31:00
张伟石城:亚明先生总结中国画技法《清夜无尘》作品欣赏
...吾师六十年代黄山写生精品,其布白匠心可见一斑。学生张伟石城张伟,字石城,号法天。1948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长江书画研究院院长。
2024-05-31 10:24:00
张伟石城:亚明先生总结中国画技法《明月夜》作品欣赏
...吾师六十年代黄山写生精品,其布白匠心可见一斑。学生张伟石城张伟,字石城,号法天。1948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长江书画研究院院长。
2024-05-11 02:32:00
马硕山:我对写意花鸟画的几点认识
...笔墨的表现功能。古人曾把画分四品,能、妙、神、逸。逸品是最高格,得逸品须有“逸笔〞的功夫,所以”逸笔〞是基本功加个人修养的体现。△ 《秋》34×36cm反观我们现在的写意画,
2023-10-18 17:46:00
论文心画派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之道
...板桥的竹画,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意境,传达出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对生活的感悟。这些大家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为文心画派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典范。五、
2025-02-07 10: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