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下巴都要笑掉了”的说法,其实这并非玩笑。近日,武汉12岁男孩小迪(化名)就上演了“笑掉下巴”的真实戏码:课间玩闹太开心,一阵哈哈大笑后,下巴竟然“掉了”。1月4日,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提醒:打呵欠、大哭、大笑、大口进食等过度张嘴动作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一旦发生,需到医院及时处理。
陈俊医生接诊患儿(通讯员 张祖国 摄)
12岁男孩哈哈大笑,结果下巴“笑掉了”
1月3日下午,12岁的男孩小迪(化名)随家长来到武汉儿童医院整形颌面外科门诊。当时,小迪双手托着下巴,嘴巴僵硬地咧开,神色痛苦。一旁的妈妈着急地向医生求助:“我伢儿课间跟同学玩,笑得太厉害,结果下巴脱臼了。想自己掰回来但一碰就痛,现在嘴张不开又合不拢,该怎么办呀?”
经检查,整形颌面外科主治医师陈俊判断,小迪因过度张嘴导致了颞下颌关节脱位。具体来说,下颌骨的髁状突“脱轨”滑出了关节窝,在正常的运动“轨道”之外卡住了,无法自行“归位”。
确认了严重程度后,陈俊决定尝试手法复位。她指导小迪妈妈扶住孩子的头,随后戴上手套,在左右大拇指上缠了几圈纱布,伸进小迪口腔并按住双侧下磨牙区,其余四指在口腔外托住下颌角,缓慢施力下压同时往后推,让“跑偏”的髁状突逐渐回归到关节窝内。
手法复位十分顺利,小迪的下巴很快就恢复到正常位置。他高兴地对陈俊医生说,“谢谢医生!刚才我嘴巴咧得又酸又疼,现在终于能动啦!”
关节脱位并非“老年专属”,儿童也要当心
武汉儿童医院整形颌面外科负责人韩崑介绍,一般情况下,下颌骨髁状突在下颌窝内顺滑移动,让下巴能够开合自如。但有时打哈欠、大哭、大笑、大口进食等过度张嘴动作可能导致髁状突运动过度,一旦滑到关节窝之外,就会出现“掉下巴”的一幕。此外,遭受强烈撞击等外力也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
如何保护孩子的颞下颌关节?韩崑提醒,要注意及早解决孩子的口腔问题,让牙齿咬合关系处于正常、健康状态;培养良好的咀嚼习惯,避免长期使用一侧牙齿咀嚼,也不要长时间、大幅度地张口,以免关节“过劳”;平时孩子在玩耍时也要注意安全,避免磕碰撞击导致下颌关节脱位甚至骨折等。
专家同时提醒,如果发生意外,家长不必惊慌,但也不要自行复位,应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帮助,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5 12: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