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向清朝求和却被侮辱,双方不欢而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3 15:18: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从建立之初起就和他的建立者——太祖朱元璋一样具备着坚毅的特性,之后的两百余年,各位继任的皇帝也无时不刻不在展现着他们刚强的一面,而明朝“不割地不和亲”的印象也深入人心,但是实际上,一个帝国再坚强也抵不过岁月和形势的摧残,在帝国建立了260多年后,帝国不得不低下他高昂的头颅。

明朝向清朝求和却被侮辱,双方不欢而散

明朝疆域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被逼走上煤山,在一颗歪脖子柳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崇祯皇帝死了,首都北京也丢了,但是明朝并没有灭亡,当时明朝在陪都南京还有一套备份政府系统,除了没有皇帝之外其他官员一应俱全。在得知崇祯皇帝死讯的确切消息之后,崇祯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被拥立为新的皇帝,史称弘光帝。

明朝向清朝求和却被侮辱,双方不欢而散

疑似弘光帝画像

此时,明朝还占据着半壁江山,但是帝国的性格却似乎在这次伤筋动骨的变革中发生了变化。明朝已经丧失了进取心了,面对丢失的北方地区,朝廷已经没有了收复的决心,他们想的是让清朝和李自成两虎相斗,所以明朝的高官们选择与已经进入北京的清朝议和,毕竟他们不会选择与逼死崇祯的李自成和解。

明朝向清朝求和却被侮辱,双方不欢而散

南明只剩半壁江山

1644年七月,南明弘光朝廷派出左懋第、马绍愉和陈洪范率领庞大的使团到北京与清廷议和,经过两个月的周折,使团才从南京走到了北京,但是此时的使团却没有收到对方的欢迎,清廷对于议和根本没有兴趣。

明朝的使团带去了明朝对于和谈的建议,带上了“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的国书,还有给吴三桂赐爵的圣旨,不仅如此,还带了很多的金银财宝,包括黄金、白银和绸缎等,可以说明朝的姿态放得很低了,之前明朝对于清朝不予承认,而现在已经将清朝作为一个对等的实体来看待了,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称呼对方为“大清皇帝”,但是比之前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了。

明朝向清朝求和却被侮辱,双方不欢而散

明朝使团

但是反观清朝的态度,则比明朝要差很多。明朝的使团于九月底到达北京城外,但是因为顺治帝于十月初一在北京举行登基大典,所以使团不得不延后入京。十月十二日,使团入京,随后被安顿在鸿胪寺,而鸿胪寺是什么样的地方呢?这是一个掌管四夷朝贡的部门,也就是说清朝根本没有将明朝看作对等的实体,反而将自己之前的藩主国当成自己的附属国来看待。

明朝向清朝求和却被侮辱,双方不欢而散

顺治皇帝画像

后来清朝派遣了礼部官员前来接受明朝的国书,这更加羞辱了明朝政府,因为按照外交礼仪,对等的政权实体在交换国书时,应当是呈交给皇帝,而清朝的顺治皇帝根本没有打算接待使者,更别提当面递交国书了,因为他们认为明朝腐朽不堪,连李自成都打不过,而自己如今已经将李自成逼到了绝境,只剩半壁江山的南明更不在话下了,所以他们只是派遣了一个礼部官员来接受明朝使团的所谓“国书”。

最后,双方的和谈也没有进行下去,清朝拒收了明朝的国书,还当面指责了南明朝廷擅立新君等所谓的“罪行”,并宣扬择日攻打南明,双方不欢而散,明朝提议议和,却遭受了一顿羞辱,还暴露了自己不愿抵抗的心态,可谓得不偿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4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大臣因母亲去世,主动请缨赴北京与清朝谈判
...朝退到南京并且拥立了新的皇帝——弘光帝,面对清朝、李自成和南明三分天下的形势,南明高层领导决定采取“联虏平寇”的策略,与清朝议和。1644年六月,南明派出了以左懋第、陈洪范、
2023-03-08 20:33:00
一死囚被斩首前说了8个字,刀斧手下跪磕头后,才举刀行刑
...澜不惊。崇祯十七年,他奉命出巡江南,阴差阳错躲过了李自成攻占京师的劫难。南明朝廷在南京组建后,左懋第参与到南明组织的反清复明活动中,历任右佥都御史等职务。左懋第虽是文人出身,
2022-12-22 19:08:00
吴三桂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永历帝朱由榔
大明的灭亡时间是1644年,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为截止,大明王朝彻底结束了自己的统治历程,事实上明朝并没有完全结束,这只是明朝作为全国政权的结束,而在南方地区还有庞大的明朝残余势力
2024-04-25 17:54:00
明朝灭亡后,南明政权的混乱与党争
...,它的形势是非常好的,可它却是最快被灭掉的。明朝被李自成灭掉后,明政府还掌握着国内绝大多数的地盘,随后建立的南明政权,控制的疆域非常大,国内也有着足够的人心。清军入关引起了国
2023-10-21 08:24:00
明朝有上亿人口,却打不过人口三十万不到的后金是为什么?
...剿灭时,后金大军冲过来骚扰,让农民军再次壮大。最后李自成打进京城,崇祯皇帝逼迫上吊自尽。后金抓住李自成立足未稳的大好机会,一举将李自成打败,控制了华北地区。在江南的南明本来有
2023-01-07 18:11:00
崇祯如果迁都,是不是就能救大明?
...军给予明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例如弘光元年大败于满清的李自成,仍然能轻松把左良玉赶出湖北。钱粮上就更不用说了,朝廷穷得连守京师的钱都拿不出来。这其实也是崇祯一朝,流民军抚而复叛的
2024-11-01 10:43:00
南明曾有五次起死回生翻盘的机会,却白白失去
...重;南明最初就是口号就是给崇祯报仇,把刀剑都指向了李自成,当清兵坐收渔翁之利后,南明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不得不说,南明的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烂。即使这样,被称为无名仕,无大
2023-02-14 20:49:00
如果满清没有入关的话明末之后的局势是什么
...在山海关附近激烈交锋。最终,满人与吴三桂联手击溃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这场由大明军、闯王军展开的鹬蚌相争最终由满人渔翁得利。之后,满族雄踞中原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大清。共传十一
2023-05-02 14:06:00
明朝从西方引进一样东西,却成为清朝打败明朝的工具
...失去了所有优势,一连丢掉了很多堡垒,只能疲于奔命。李自成打入北京城后,更为清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山海关大战时,李自成大军早早赶到山海关城下挑战,但清军因红衣大炮尚未抵达,
2022-12-29 20: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