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唐帝国盛世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空前繁盛的时代,在农业、传统手工业基础上,商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形成了繁荣的经济都会,而扬州和益州(今成都市)无疑是最重要的,对于唐朝的经济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记载:“时号扬益,俱曰重藩,左右皇都”。唐朝许多典籍中有许多“扬一益二”的记载。
扬州和成都雄霸天下的时代——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资治通鉴》:“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旧唐书》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这都说明了隋唐时期扬州和益州地位都是相当高的,促使“扬一益二”的形成,那是因为安史之乱导致的。扬州经济繁荣靠的是控制盐业经济和天然的水陆交通优势,还有国家赋予的经济特权。而成都靠的是拥有肥沃的土地,完善的水利设施,因特定的气候环境条件使得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并且许多是当地特产。用今天的话说一个主打旅游贸易,一个主抓生产。

唐朝鼎盛时期,天下有“扬一益二”之美称
从隋炀帝有意打造扬州开始,扬州凭借着大运河枢纽中心的地位,使之真正成为东南第一大都会。只是隋朝国祚不长,所以运河的作用和价值要到后来的唐朝才能完全展现出来。具体来看扬州交通优势,邗沟向北接通济渠抵达洛阳,再接广通渠到达长安;往南通过江南河对接苏州、杭州。并且邗沟从扬州穿城而过,扬州港更是唐朝对外四大港之一,在唐王朝的7~9世纪,这里是全亚洲最大的国际商贸港。扬州地理交通呈现出“面江背淮,跨河临海”的天然优势。以扬州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系统,北达长安、洛阳,西至剑南,南到交、广,几乎包括了大半个中国的范围。
说起扬州经济特点,那必须先从盐业谈起,乾元时期,唐肃宗接受盐务司建议,在重要商业都市设置盐铁转运使,实行“榷盐法”,进行盐专卖制度,这为扬州的商业经济繁荣提供了大好契机。“理财大臣”刘晏以宰相衔领江淮转运、度支、盐铁、铸钱、租庸、常平使,驻扬州,进一步完善了榷盐制度。扬州在中唐真正成了“雄富冠天下”的城市!
由于运河的便利性,也刺激了扬州工业,手工业的发展。刘晏曾在扬州设置十个大规模的造船工厂,扬州还是全国铸造铜钱和铜器的中心之一。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共有99个铸钱炉,扬州就占了10个。扬州铜器是全国闻名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铜镜,被列为贡品,有着高超的制作技艺。扬州丝织业也以其精巧而闻名全国,与长江上游的益州同为唐朝高级丝织品的生产地。扬州的木器制作十分精致,金银器、骨器、玉器、制帽、雕版印刷等手工业都有较高水平,是唐朝重要的手工业中心。另外全国盐、铁、茶、丝、药材、瓷器等物资集中到这里再从这里转运到唐朝各地,甚至世界各地。
益州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安史之乱长达八年,北方遭到战乱的严重破坏,也迫使唐玄宗短暂逃出长安避难蜀川去了。北方地区的大量人力带着资本和技术纷纷向南逃亡,就连关中地区也不例外,人口下降导致土地逐步荒芜,加上自然灾害,农业发展日渐荒废。更糟的是北方藩镇割据,拒绝向朝廷纳贡,到了唐德宗时期朝廷赖以生存的粮食、物资和税收只能通过大运河靠江淮、南方来维持了,此时两京长安,洛阳的经济迅速凋敝了。
益州的经济特点、地形和扬州有着本质的区别,看整个四川地形相对孤立,这与西南地区的山地、丘陵、高原等复杂地形相关,对外交通相对困难。不过四川盆地面积高达16万平方公里,其中宜于农耕的川西平原即有2万多平方公里,益州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内的川西平原上,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常被称为“天府之国”。自战国以来农业就很发达,具备了粮草充足的经济基础。隋末唐初战争未涉及这里,所以益州发展得比较稳定,唐朝初期益州的粮食还曾接济过关中地区。所以陈子昂说:“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宝,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益州地处四周多山,自然环境阻塞交通,唐朝诗人李白亦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由于益州的经济和军事价值,历代政府不断加强益州和外界的联系。因此唐朝在前代基础上,修建水陆交通,加强长安和益州以及周边的贸易往来,保持和周围大地区的交通畅通。随着对外交通的改善,为农业和手工业提供了剩余产品对外销售的机会,吸引全国各地客商来出售香料、海货、盐等货物,或者购置各种纺织品等当地特有商品。促进了益州地区的商业兴盛。
具体来看益州的经济特点,益州是唐朝重要的经济作物产地,比如产的茶叶被列为贡品;又因为产粮,所以酿酒业非常兴盛。益州的特产手工业比较发达,比如麻织业,益州下辖大范围都种植麻类作物,唐朝前期麻布被广泛用于制衣,中唐之后被丝布取代,而麻布被做成布袋,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需求量巨大。唐肃宗时,第五琦:“请于江淮置租庸使,吴盐、蜀麻、铜冶皆有税”。蜀麻与吴盐与铜冶并列,成为收税的对象。因为是麻作物种植基地之一,所以益州造纸业很发达,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所产麻纸在全国享有盛名。特别是黄、白麻纸作为官方用纸。唐朝由于文学繁荣,不仅政府文书关文需要用纸,各类书籍的耗纸量也是巨大的。
接着看丝织业,益州产出的丝织品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朝廷也鼓励丝织品的发展,使之产量越来越大。其中锦织业自汉代以来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唐朝蜀锦以色彩的富丽鲜明、织造技术的细致高超闻名于全国。由于需求增多,生产工艺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样式更加新颖,做工更加精细,质地更加轻柔一直远销到海外。由于唐朝宫廷大量采购和民间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益州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贩运往全国各地进行销售,让农户获得更多的收入。除此之外益州的制糖、瓷器、漆器、铜铁器、制扇等手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这一切都让益州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创造了“扬一益二”的空前繁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10: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