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绝壁天渠润生机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9-23 05:25:00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粟超 夏民

穿峭壁、挂山腰。清澈溪水在渠道内潺潺流动,渠道外几十公分宽处便是深谷悬崖,沿渠行进,让人不寒而栗……这是记者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镰刀湾村的卫星天渠上看到的景象。

生机镇坐落在赤水河畔,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最低海拔530米,最高海拔1930米,境内沟壑纵横,坡陡谷深。

据《毕节县志》记载:“生机镇属北部河谷温和干旱雨热区,年平均气温高于10摄氏度,属县内少雨地区,是典型的老旱区。”

在老一辈村民的记忆中,由于地势落差大和缺少水利工程,以前只望得见河水却难以取用,吃水全靠挖泥塘收集雨水。

“生机公社山连山,远望河水喊口干,家中没有三碗水,既愁吃来又愁穿。”一首民谣道尽生机人民用水心酸。

“没修沟渠前,天不下雨,地里的庄稼十年九不收,人们找不到水吃,家家户户每天只能下河挑水,来回要几个小时,喝口水非常困难。”卫星天渠建设亲历者罗从华回忆说。

1956年底,为了完成向天要水、造福人民的夙愿,原毕节县农田水利局技术员徐荣来到镰刀湾村。

在徐荣和时任镰刀湾高级合作社社长、后任公社党委书记的左遗轩带领下,当地用“悬崖吊人至半空”“斧劈锤打”“自制土炸药”爆破、人工开挖推土、人工筑坝等最原始的方法,在付出徐荣及其大女儿宝贵生命、重伤4人、轻伤20余人的代价下,历时两年,修通了总长17公里,其中绝壁部分长1.36公里的卫星天渠,解决了2420人的饮水问题和4446亩的耕地浇灌问题。

当地人为了纪念徐荣父女,把徐荣生前常去背水吃,位于卫星天渠一个山湾子的小水井命名为“徐荣井”。

“他们能修,我们也能修!”

卫星天渠的修建拉开了生机人民劈山引水的序幕。

1958年6月,同样饱受缺水之苦的高流村,在许天珍的带领下开始了长达8年多的高流天渠修建之路。

战天斗地的岁月里,生机修渠人抛头颅洒热血。在没有路的地方,人们用绳子捆在树上,把自己往下吊,拿起钢钎、锤子等工具,在绝壁上一公分一公分地向前推进。

“为了能够灌溉到尽量多的田土,水渠必须建得足够高。这就是为什么‘天渠’都修建在半山腰险峻的悬崖上。”对85岁的许光福来说,修渠经历恍如昨日,黝黑的面容上写满了沧桑。

为了水,生机人民创造了绝壁上的水利奇迹。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机以牺牲15人、重伤50多人、轻伤近千人的代价,历时20余年,先后在境内修凿夯筑了“十大天渠、八大水库”,沟渠总长309公里,水库总库容149万立方米,解决了全镇4万多亩耕地用水,让3.5万余群众摆脱饮水难题。卫星天渠还曾荣获国务院“最高水利建设成果奖”。

有了水,生机人民就有了发展的底气,挖山造田、种植经果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迅速迸发出来,粮食年年增产,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高流村依托高流天渠,陆续种下了2100亩柑橘、3200亩李子、350亩刺梨,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2016年,“渠三代”许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在大力发展经果林的同时,思考如何利用绝壁天渠,做活乡村旅游发展文章。

2022年5月,依托绝壁天渠打造的干部培训基地迎来了第一批学员。同时,通过积极争取,投入400余万元的培训楼很快建成投用,1000米天渠参观步道同时建成。依托培训带动,高流村乡村旅游迈上了发展快车道。

为了让村民搭上旅游发展快车,端稳旅游饭碗,吃上旅游饭。村里还动员村民把自家空闲的房屋拿出来,统一装修,开办民宿。目前全村民宿增加到了16家,共有100多个床位。

“截至目前,高流村干部培训基地共举办了17期培训班,带动16家民宿共分红超过15万元。”许登说,培训的开展,游客的到来,带动柑橘、李子等水果销售,最多的一次,游客一次性带走3000多元的柑橘。

如今,在天渠的滋润下,生机镇处处显得一片生机勃勃。1.5万亩柑橘、1.5万亩李子、1.5万亩刺梨、1.5万亩其他经果林,在生机镇干群的同心发展下,已种植超过6万亩的水果,产值达1.6亿元。

近年来,随着贵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逐年提升,生机镇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对标对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自来水户户通、稳定水源组组有”的要求,围绕巩固脱贫成效“3+1”保障体系和核心内容,聚焦农村饮水安全基础设施短板,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建成集镇饮水工程1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2个,实现镇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中,生机镇率先建立试点,通过建立“建管用”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保障群众用上安全水放心水。

“现在自来水通到了家里,拧开水龙头就能吃到干净水,是以前不敢想的。”提起自来水,卫星天渠建设亲历者左义朝回忆起修渠的日子,感慨不已。

“十大天渠、八大水库”是生机人民自力更生、百折不挠、无私无畏、众志成城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的生动体现。如今,这些水利工程已为生机镇服务了60多年,未来将继续滋润着生机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天渠精神”也将世代流传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3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影像贵州|绝壁天渠
在贵州毕节有条长达上百公里的“绝壁天渠”历经数十年依然流水潺潺惠泽百姓这是当地百姓用生命换来的“天渠”是数代人守护的希望渠凿渠(王振翔 摄)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旦旱情来临,毕
2024-05-09 16:24:00
绝壁凿“天渠” 贵州毕节山乡有“生机”
...文教融合的方向发展,以现有的经果林产业为依托,将‘绝壁天渠’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和干部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持续挖掘‘绝壁天渠’的内涵。”(完)
2024-05-02 12:29:00
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开展“特约拍客”重走绝壁天渠活动
...传部指导,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主办的“特约拍客”重走绝壁天渠活动正式开启。据了解,该活动联合“歪哥与熊二”“农村秀琴”“小斌”等20余名社会网红人士,组成“特约拍客”团队,拍摄
2022-12-22 17:39
修渠人胡加珠:水通了,付出也就值得了
...挂绳索,手持钢钎錾子,挂在一面面几百米高、刀削般的绝壁上,一锤一錾,用最原始的方法,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悬崖绝壁上硬生生开凿出“十大天渠”,蹚开了生机镇的发展
2023-08-21 09:08:00
毕节七星关区:凿出一渠清泉 守护一库清水
...是洋芋、荞麦,最好的就是酸汤苞谷饭。贵州七星关区:绝壁天渠。在那个没有重型机械,没有先进仪器的年代,大家吃住一起,从不喊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第一
2023-08-25 10:08:00
绝壁上沉睡的水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或许,在大地断裂时我就被陡峭的绝壁吞进山腹失去了风,失去了星光我在大山深处躺着只听见风,在石头上雕刻年代我的身体是不灭的火焰燃烧着游走在绵延的山脉我在绝壁上安放
2024-05-11 13:04:00
做强现场教学促进提质增效
...提升现场教学基地(点)教学水平。11月9日,七星关区“绝壁天渠”现场教学点迎来了又一批开展现场教学的党员干部。在这里,大家沿渠而行,感受建设者不畏艰险,在恶劣条件下战天斗地、
2023-11-29 06:46:00
绝壁之上引活水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绝壁之上引活水——黔西市保供水工程建设见闻黔西市城区应急供水附廓水库水源地西溪河提水补水工程施工现场(刘雨昕 摄)站在垂直角度近90度的悬崖峭壁边,从河谷上百余
2023-02-21 06:38:00
上至古稀老人,下至90后青年,武陵山深处有支绝壁护水队
...其他村民亲切地称为“小红帽”。队员们常年行走于悬崖绝壁之上,只为让一汪清泉源源不断流入村民家中,保障二等岩村五百多人能吃上放心水。绝壁“天路”引水来“在我们二等岩村,以前吃水
2023-11-14 11:4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