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
明人
我国古代,女人出生不久便要缠足,女子成年后,俗称“三寸金莲”。云鬓花颜金步摇,“三寸金莲”赋予古典美人一个美丽形象。
其实,中国女人,苦缠足久矣!源远流长,一种说法是始于北宋,明清鼎盛,不堪回首。
在我年幼时,已是上世纪60年代,身边的老年女性当中,依然有不少是“小脚女人”,邻居居多,亲戚也有。
我的奶奶,生于五四运动前夕的1918年,如果她健在的话,如今已是百岁老人。她娘家地为茶山睦州垟,名叫林宗香,一个老土的名字。
听奶奶说过,她出生后不久,到了缠足年龄,应该是三四岁时,曾经缠过足,但缠足没过多久,父母就把她解开了,然后脚丫跟身子一起正常发育生长。待我能记事时,她常带我到她工厂玩,不时听到工友唤她为“大脚娘”。这“大脚娘”当然不是指奶奶的脚丫特别大,是指与同龄的缠足者对比,她没缠足,而很多同龄人却是缠足的,所以给她取了个外号叫“大脚娘”。当时,厂里叫“大脚娘”的还有几人。原温蜡厂军代表丁立先生撰写的《温蜡记事》一文中,提到一个叫“大脚人”工友周孟容,在企业极度困难时,她出面向各工友家借米,你一升他二升地筹集米粮,来维持工厂食堂的正常开伙。
奶奶少时失怙,家庭贫寒,早早出嫁,十六岁时嫁给爷爷,一个妹妹很小就给人家做童养媳。奶奶幼时缠足,而后解足,应该是拜“五四”运动所赐。当时,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国内女性大规模的“解足运动”,才在民众当中得以普及。
我最早记忆中的奶奶,已40多岁,接近50来岁。她身材“长大”(高挑丰腴),一米六五左右,形体匀称,肤色白皙,齐耳披发,不像她那一代老人常见那样,头顶盘一个发髻。她常年穿民国风格的立领盘扣斜襟本装,淡蓝或浅灰两种颜色对换,从未见她穿过大红大绿的鲜艳衣装。
小时候,奶奶曾对我们说过,她依稀记得裹脚布把小脚丫缠得紧紧的,生痛,她哭闹不停。幸好后来解足了,不成“三寸金莲”。对于缠足之痛,清朝李汝珍在《镜花缘》有此描述:“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成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
奶奶后来到工厂上班,每天要走七八里地,途中还得自个渡船拉缆绳,有时带我去厂里玩,我走不动了,还得抱着我走。正是因了不是小脚女人,她可以像男人一样,行动自如,大步流星地赶路。
跟奶奶曾遭缠足不同,我的外婆却没有缠足的遭遇。外婆年纪比奶奶还大,名叫蔡淑真,生于1912年。其时,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缠足要罚款。只是这劝禁缠足令刚刚颁布,千年缠足积习难改,政令的影响估计尚未波及温州呢,而外婆怎么会没有缠足呢?原来,早在晚清,1902年,瑞安乡贤、经学大师孙诒让和孙诒棫、宋恕共同发起成立“瑞安劝解妇女缠足会”,孙诒让为缠足会起草9条会章,鼓励妇女解放思想,放脚上学。孙诒棫是这场运动主要执行者,他在上海《新世界学报》发表《劝女子不缠足启》,并请姐夫宋恕起草《遵旨婉切解放妇女脚缠白话》,以他的名义印发万册送给各界民众。
外婆家在瑞安场桥,又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当地一所小学校长,哥哥后来是温独支成员蔡雄,一个早就接受新潮思想的开明家庭,对女子解足放脚自是响应,外婆出生,天足成长,自少就读女学,成年后当了小学教员。可以这么说,瑞安放脚的风气之先,或许比温州城里还早呢。
小时候到外婆家做客,看到外婆没有缠足,我曾好奇地问:“我的梧田婆年纪跟你差不多,她是小脚,你怎么不是呢。”外婆总是笑笑答道:“一言难尽,说不灵清!”外婆可能觉得缠足这事,社会背景太复杂,跟小孩子解释不清。
说起梧田婆,她是我爷爷的姐姐,生于1906年,嫁到梧田大堡底。我小时候常到梧田婆家做客,一住就是好几天。我印象最深的,一是梧田婆说话一口梧田腔,如说东西,管叫“雾色”(温州方言读音),而我家乡叫“雾事”,几十年的婚嫁地生活,乡音也改。另一个印象就是她的“三寸金莲”。那时,梧田婆已过花甲,常年身着藏青色斜襟本装,脚套黑布鞋,鞋子很小,小巧玲珑,颇像元宝,是名副其实的“三寸金莲”。看见我们到来,梧田婆不亦乐乎,只见她踩着细碎小步,跑前跑后,张罗着烧点心,烧菜做饭。父亲说,早年妇女由于缠足,行动不便,很少外出做工,以做家务为主,兼干一些家庭副业。梧田婆早年就是在家里打蒲鞋,赚点辛苦钱,补贴家用。待我去梧田做客时,她早已没打蒲鞋了,就做些家务,我也从未看过梧田婆外出去过十里开外的地方办事或是游玩。
我家后面一个院子的一户人家,户主叫庭松,他母亲大家叫她为“庭松妳”。庭松妳的年纪比我奶奶要大,大概大五六岁。她是缠足的,在奶奶工厂的同一个方向草席厂上班。每天她都很早起来,上班赶路。因是小脚,她走路一颠一颠的,走得很慢,奶奶上班走二十来分的路程,她起码得走四五十分钟。草席厂女工多,她在厂托儿所当阿婆。她富有爱心,照料幼儿,呵护有加,这工作适合于她。她兢兢业业,一直干到光荣退休。
我家同一个院子的隔壁吴姓邻居,有一位年长阿婆,父母叫她为“凤钗妳”。她长女叫凤钗,她的本名叫啥,父母也不知晓。印象中的凤钗妳,年逾花甲,小脚女人。她小个子,瘦瘦的,走路也一颠一颠。她待小孩很好,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分给我们孩子吃。我们时常躲到她的房间里捉迷藏。每天,看着她提着盛满衣服的鹅兜,一摇一晃,到屋后的河埠头洗衣时,我总担心她一不小心会摔倒。听父亲说,她年轻时在家里打草席,从未到外边上班过,也从未出过远门,是典型的家庭主妇,终老一生。
回想这些民国女性,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像我奶奶、外婆等解足老人,她们长得都高挑些,身上穿的衣服大多为淡蓝或浅灰色。而梧田婆、凤钗妳等小脚老人,个子都是小小的,穿的衣服均为清一色藏青本装。我分析,小脚女人的个子小,是否跟缠足有关,从而影响身子发育。对于这个课题,网上资料甚少,似乎还无人研究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