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世界淋巴瘤日 专家表示:重视淋巴瘤长期规范治疗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15 16: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9月15日北京讯(记者 韩璐)今天是第20个“世界淋巴瘤日”。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健康卫士,他们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机体内衰老坏死的细胞,维护着机体内环境的“整洁有序”。另外,除毛发、指甲、角膜以外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如胃肠道、支气管、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甲状腺等也广泛分布着大量的淋巴组织,共同组成保护人体健康的淋巴免疫系统屏障。淋巴瘤早期症状与很多常见感冒等“小毛小病”非常类似,最明显的就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出现表浅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浑身发冷、体温不正常(尤其是夜间高烧)、盗汗;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需警惕患上淋巴瘤的可能性。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老年恶性血液病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尤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以下简称“慢淋”)和套细胞淋巴瘤(MCL,以下简称“套淋”)两种血液肿瘤在老年人群中高发,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银龄生活,更给他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建勇教授表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两个亚型,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虽诊断难度高,凶险程度、复杂程度也较高,但随着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精准医学的飞速发展,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的诊疗也开启了个体化诊疗的新篇章,尤其是不断涌现的靶向疗法丰富了患者治疗选择的同时,也不断在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和生存获益上给予了患者莫大信心。”

慢淋和套淋早期症状隐匿且易复发,患者亟需高质量的长生存

数据显示,我国慢淋的发病率为0.54/10万 ,而套淋约占中国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2-6% 。由于早期症状较为隐匿且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不足,通常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

李建勇教授指出:“约70%的慢淋患者在是体检发现的。患者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早期发现是否有淋巴细胞的异常,再通过针对性的检查确诊是哪一种亚型的淋巴瘤。现在淋巴瘤越分越细,也有专门看淋巴瘤的医生了,就我们医院来说,2009年初诊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连50例都不到,但去年初诊了近500例,这也说明我国包括慢淋在内的淋巴瘤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由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多为中老年,这部分人群本身就可能患有其他系统基础疾病,尽管患者对初始治疗敏感,但难以耐受传统化疗,复发率仍较高。数据显示,我国淋巴瘤患者的平均5年生存率不足40% ,其中,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时间 10 年以上的仅占 8% ,接受常规化疗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低于 30% ,中位总生存期约为69.6个月左右 。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虽有10年,但不同患者的预后呈高度异质性,在实现长生存之路上仍“举步维艰”。

李建勇教授介绍:“对于像慢性淋巴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等淋巴瘤,我们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我们血液病中进展最快的疾病之一,而套细胞淋巴瘤兼具惰性和侵袭性的特征,虽然一线治疗的化疗、免疫化疗等手段一定程度给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但仍有不少患者效果欠佳,使疾病进展或复发。因此,慢性淋巴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挽救治疗非常重要。”

靶向疗法助力慢淋、套淋慢病化,守护患者银龄健康

据专家介绍,当前靶向治疗是目前淋巴瘤临床实践中的核心治疗方式,我国淋巴瘤诊疗已进入靶向精准治疗时代,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个体化诊疗方案。

当前,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很多,即使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这样发病率较低的淋巴瘤,也可从靶向治疗中获益,例如单双抗药物,ADC药物, HDAC抑制剂、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及CAR-T等层出不穷 。其中,BTK 抑制剂作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的靶向疗法之一,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复制和转移所需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的活性发挥抗癌作用,给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李建勇教授指出:“靶向疗法的出现,使得患者的期待已从‘活得长久’逐渐升级为‘活得长久,活得更好’。但由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长期用药、不间断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不容忽视,如使用BTK抑制剂的过程中,除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及遗传等预后因素外,还要综合考虑既往治疗方案的疗效,持续缓解时间及耐受性等因素。”

在谈及淋巴瘤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时,李建勇教授表示:“这是一个多层次的话题,首先,靶向性更强、副作用更小,特别是房颤、高血压等心血管事件风险小的靶向药物,病人往往更容易接受和坚持长期治疗,但创新药物的价格大都数患者难以承受,所以国内医保政策非常重要,如尽快让疗效比较好的、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药物医保能覆盖,实现患者可及。其次,医生也要细致地跟患者和家属强调坚持用药的重要性。此外,患者家属要给予患者更多关心,提醒患者规范用药等。”

为更好地实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慢病化管理,除规范治疗外,患者还要坚持终身观察和随访。一般情况下,患者治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后,第一年和第二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三年起每4个月复查一次,当出现症状或体征就要随时就诊 。此外,积极应对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也十分重要,相信随着医疗的不断进步,实现淋巴瘤的“治愈”也未来可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警惕善于伪装的淋巴瘤
警惕“善于伪装”的淋巴瘤2023年9月15日是第20个世界淋巴瘤日据目前数据显示,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发病人数约为10
2023-10-12 18:51:00
杭州日报讯 说起淋巴瘤,很多人都是从《滚蛋吧!肿瘤君》原型、漫画家熊顿的得病和治疗中才知道这一恶性肿瘤。淋巴系统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很多人出现淋巴结肿大时,担心是不是发生了癌变。淋
2023-09-14 07:51:00
科学认识艾滋病感染相关淋巴瘤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科学认识艾滋病感染相关淋巴瘤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 王超雨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其也被称之为艾滋病。艾滋病可以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不可
2024-04-02 00:41:00
中新网1月20日电 (梁小燕 赵方园)边缘区淋巴瘤(MZL)是常见的惰性淋巴瘤,也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3%。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
2025-01-20 22:52:00
新桥医院惰性淋巴瘤诊疗中心成立 专病诊疗模式助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提及惰性淋巴瘤,有的人会谈“瘤”色变、寝食难安,担心影响生活质量;有的人则因为肿瘤生长速度缓慢、侵袭性不强,而又不够重视。那该怎样科学应对呢?近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
2024-06-05 15:25:00
《B细胞淋巴瘤:抗CD20单抗临床应用分析病例集》发布
...(汤彦俊)日前,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液及淋巴瘤、骨髓瘤疾病学术大会顺利召开,重磅开启我国血液淋巴及骨髓瘤领域学术新篇章。其中,伴随大会开幕,淋巴瘤领域重磅
2024-02-08 14:40:00
齐鲁医院血液科举办“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暨2023年“科普促健康,携手向未来”大型义诊活动
国际淋巴瘤联盟、世界卫生组织从2004年起,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世界淋巴瘤宣传日”,今年宣传主题是“we can’t wait”(积极治疗,未来可期)。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
2023-09-26 12:13:00
专家带你揭开淋巴瘤“神秘”面纱
本文转自:劳动午报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肿瘤科王艳姣带您正确认识淋巴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淋巴瘤是
2024-04-25 00:07:00
专家倡导规范化治疗提升中国淋巴瘤患者五年无病生存率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1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淋巴瘤是常见的血液肿瘤之一,但是,传统的治疗手段并不能满足所有淋巴瘤患者的治疗需求。推动淋巴瘤细胞治疗规范化,提升淋巴瘤
2024-01-29 09:0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