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甘国直获评为2023广西“最美公务员”
甘国直(左一)走访农户
甘国直在基层一线开展工作
甘国直的获奖证书
本报记者 张 思
近日,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2023广西“最美公务员”发布仪式在首府南宁举行,来自各条战线的20名公务员荣登“最美公务员”榜单。我市覃塘区覃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四级调研员甘国直上榜2023广西“最美公务员”榜单。
今年38岁的甘国直,自2016年开始,任乡镇党政正职近8年,牢记为民初心、勇挑发展重担,用“四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青春在基层淬炼中闪光。
用赤子之心换百姓欢心
覃塘区东龙镇中心小学有2000多名师生,校门口隔着一条石龙河,对面就是东龙圩镇,周边还有东龙二中以及3个村共1.4万多名群众,10年前,却只有一座石桥通行。每逢上下学、圩日、节假日,这座桥总是堵得水泄不通,严重影响到学生上下学和群众出行安全,人们意见很大,已经成为群众的“堵心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6年5月,甘国直任东龙镇镇长,决定解决“堵心桥”问题。这个已经拖了多年、历经数届政府的老大难题,解决起来谈何容易?
经过调研分析,要解决“堵心桥”问题,就得在东龙镇中心小学的东面和北面各修一条路,这样才能分流人群。而修路就得征收土地,120万元征地费用从何而来?修路就得做路基,又需要200万元至300万元。按照有关规定,上级部门只给铺设路面的钱。而且还得新修桥梁,想想就让人打退堂鼓。作为当年的见证者,覃塘区人大代表李长北深有体会。
“万事开头难,不难就不需要我们奋斗了!”甘国直决心向难题开炮、向实绩要民心。他亲自勘察路线,参与修路设计;自己带头捐款,到群众家问计,常常一干就到半夜三更。他和李长北两次到木业公司老板黎宝高家里宣传、动员,黎老板看到一个镇长如此劳心劳力为群众做事,主动捐款35万元用于架设新桥;央企华能集团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免费做好这两条路的路基;当地群众更是踊跃,共捐款120万元用于解决土地征收问题……
在甘国直的大力推动下,2018年12月,宽4米、长1.3公里的东环路和一座新桥在东龙镇中心小学东面建成投入使用,分流了东龙二中和阮寺、罗马等村庄出行人流;同时,北面0.8公里的北环路则很好疏解闭村、农昌、大同3个村群众出行。路桥修好后,该镇20多年“堵心桥”的拥堵问题解决了,惠及1万多人口,群众、师生无不拍手称赞。
用破题恒心践发展初心
2018年7月,甘国直调任覃塘区石卡镇镇长。彼时,贵港市产业园主园区就在石卡镇,是贵港市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承担着艰巨繁重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任务。甘国直在征得石卡园区项目建设指挥部的同意后,将抽调的干部分为区直工作组、镇村工作组2类各3组,并将每组人员减少到5至7人,开展园区建设前期工作。这样,既避免人员滥竽充数,又防止干部当“南郭先生”。各工作组在工作中“凭实力说话”,既你追我赶,又相互协助;每个工作阶段,以工作实际成效立足,共同推动石卡园区建设工作。
“财乱政难行。”大量征地补偿款发放材料的把关审核、经费拨付是镇长的必修课之一。有时为了加快项目的开工建设,一天就要拨付三四千万元的资金。面对半人高的发放材料,甘国直按照相关的政策文件、规定条例,逐一把关审核。有时甚至连续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以便一上班就能将审核后的发放材料送至银行。早上,他又出现在园区项目建设的现场。
甘国直对经费资金严格把关、慎之又慎,对群众的困难事情却特事特办。有些群众家里急需资金开支,找到甘国直,甘国直对他们的事项了解清楚后,协调银行及时发放到位。石卡镇翰芦村群众黄敬国家中有人生病住院,急需用钱。黄敬国将情况报告村干部后,村干部反映给甘国直,甘国直特事特办,安排财政所、银行工作人员完善手续、及时将钱款发放给黄敬国。黄敬国对此非常感激,甘国直认为这是职责所在。
既有农户具体的生计,又有群众的民生。石卡园区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一些民生事项需要进一步解决落实。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争取,上级安排了500多万元作为石卡园区所在村屯的民生项目建设资金。甘国直实事求是、调查研究,逐一落实道路、水利、亮化、文体活动场所设施等项目建设资金,获得了群众的支持。
用服务诚心换发展信心
贵港(覃塘)国际绿色家居产业园南片区位于覃塘街道珠砂村,园区启动建设之初,“一张白纸,一片绿色”是这里真实的写照。2020年7月,甘国直调任覃塘街道党工委书记。“那段时间,我们白天进村入户争取群众支持园区建设,晚上就开会研究问题解决方案,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甘国直回忆道。
经过3年多的发展,园区修建道路7条,落户企业50多家,从昔日的林草地变成如今生机勃勃、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
“做好群众工作是重中之重。”这是甘国直推动项目建设秉持的理念。珠砂村群众蒙杰贤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家庭矛盾,对园区建设持不支持、不同意的态度。甘国直带领工作组,多次主动上门,宣传解释政策和逐一解决具体问题。但是,蒙杰贤还是犹豫不决。重阳节前夕,蒙杰贤生病住院。甘国直获悉后马上前往医院探望蒙杰贤,宽慰他安心休养,不必为家中事情担心。待他出院后,甘国直一次次与蒙杰贤及其儿女促膝谈心,帮助他们解开心里的“疙瘩”,促成蒙杰贤回村与儿孙共同居住,让蒙杰贤重享天伦之乐。蒙杰贤深受感动,转变态度,支持园区在本村建设。他说:“感谢甘书记来看望我,还帮我们家化解了矛盾,这样利民利己的项目我没有理由不同意。”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大雅木业项目占地280亩,其中争议土地7亩,为此,该地块一直未能挂牌出让,企业无法扎根当地。甘国直多次到项目所在的六务村调解群众纠纷,明确权属后,该地块得以顺利使用,让企业主吃下“定心丸”,当年新增4家规上工业企业。
甘国直为企业服务的诚心,成功吸引一大批板材企业入驻。贵港(覃塘)国际绿色家居产业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是广西6个示范园区之一。目前,覃塘街道辖区有板材企业1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从2019年的51家增加到2022年的7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2021、2022年连续两年超百亿元。
用干事决心换村民舒心
“在桂东南人口密集、房屋密集的地方,能够打造一个村庄通透、人居舒适、具有桂风壮韵的新农村,这很不容易!”2021年5月10日,广西乡村风貌提升初期评估总结暨现场推进会在贵港市召开,覃塘街道姚山村林村屯作为参观点得到自治区领导的肯定。
2021年4月,覃塘街道获评广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后,有序转入乡村振兴工作。作为覃塘区党委、政府所在地,覃塘街道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当年上半年,自治区计划召开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初期评估总结暨现场推进会,林村屯被定为参观点。
147户603人,村民的楼房一栋挨着一栋,密密实实;每栋楼房前面又用围墙高高围起,走在路上,目之所至皆是“水泥森林”,拥挤不堪;旧泥房、破瓦房,残败散乱。大家开玩笑:“两个月时间,有黄金都装不进咯!”
事非经历不知难。越是艰难越是疾步向前,甘国直认定了就坚持到底。
甘国直天天泡在林村屯,哪个人有威信有魄力,哪个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他都了如指掌。他推举出理事会会长黄健金,“一组两会”的议事机构很快建立起来;他请该村熟悉建筑布局的长者出面做群众思想工作,终于把在该村延续上百年的围墙、照壁拆除;他说到做到、言出必行,通过取智于民、取信于民,让群众主动将废弃牛栏、猪栏、鸡舍拆除,从而开辟出一条条崭新道路……
经过两个月的整治、提升,白墙、灰瓦、人字硬山墙,与周边绿意盎然的田园浑然一体;青砖矮墙、路牙、竹栏,将一个个小菜园、小花园别致地围起来……林村屯变得敞亮、通透,成为大家羡慕的新农村。姚山村村民黄建福笑道:“我们生活在这里,感觉就像住在公园里一样。”
2021年,覃塘街道在贵港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名列全市第一名;姚山村成为广西乡村风貌提升现场推进会、广西机关党建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现场推进会考察点;龙凤村获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广西乡村振兴优秀试点村。2022年,覃塘街道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称号。
“初心如磐,方能使命在肩。”作为一名街道党工委书记,甘国直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青春汗水挥洒在基层一线,锚定覃塘街道“产业强镇、宜居新镇、首善名镇”定位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7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