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为英国汉诺威王朝的第四位国王,乔治四世因其作为太子“超长待机”而闻名于世。尽管1762年,也就是清乾隆二十七年时就被父亲乔治三世立为了王储,但直到嘉庆帝驾崩、道光帝即位的嘉庆二十五年(1820),当了近六十年太子的乔治四世才终于正式加冕。
相比之下,我国唐代也有一位经历类似的皇帝,他便是唐顺宗李诵。建中元年(780)被册立为太子的唐顺宗直到贞元二十一年(805)才终于登上皇位。虽说比不上前前后后当了三十七年太子的胤礽,但唐顺宗在太子之位上长达二十五年的等待也着实相当漫长。更惨的是,由于推行变法触动了宦官集团与节度使们的利益,唐顺宗即位不久便被迫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李纯,并于第二年正月驾鹤西去。
上元二年(761),李诵生于宫中,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唐德宗李适登基为帝,作为嫡长子的他顺理成章被封为了太子。对于李诵担任太子期间的表现,名臣韩愈曾形容道:“顺宗之为太子也,留心艺术,善隶书……性宽仁有断,礼重师傅,必先致拜……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战,督励将士,无不奋激……居储位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
由此观之,李诵才华横溢、宽仁有礼,还曾亲临战阵激励将士,早在还是太子时就已经致力于改善民生、造福百姓,可以说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储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朝中后期宦官成为了朝野内外一股强大的势力,像李诵之父唐德宗在位后期便十分倚重宦官。尽管宦官一度当权,但作为太子的李诵却“每于敷奏,未尝以颜色假借宦官”,也就是从不对他们表现出讨好或巴结的态度。
从登基后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李诵对于宦官专权、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可谓深恶痛绝,为了改变现状,还是太子时他就组建了一个以翰林待诏王伾、王叔文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集团网罗了当时许多锐意进取的有识之士,其中今人比较熟悉的当属著名诗人刘禹锡、柳宗元。正是在这些羽翼的辅佐之下,李诵即位之前便积累了极高的名望。
贞元二十年(804)九月,或许是因为事务繁忙导致疲劳过度,又或者是在太子之位上实在待了太久,李诵突然中风,继而导致口不能言。次年正月,已经六十三岁高龄的唐德宗因担忧李诵的病情也一病不起,并于二十多天后驾崩于会宁殿。令人感叹的是,由于父子皆身患重病,直到唐德宗去世,李诵也没能再见上父皇一面。
正月二十六日,李诵正式即位,是为唐顺宗。掌权后的唐顺宗终于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急忙重用跟随自己多年的王伾、王叔文等人进行变法改革。总的来说,唐顺宗实施的这场改革是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宦官、节度使权力为主旨,由于唐顺宗定年号为永贞,这场变法运动便被称为“永贞革新”。
显而易见,这场触及宦官、节度使两大势力的运动必然招致来自宦官、节度使的剧烈反扑。革新实行百余日后,宦官首领俱文贞率领众宦官,又联合了一批守旧派大臣共同发动政变,胁迫仍在病榻之上的唐顺宗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李纯,自为太上皇,史称“永贞内禅”。永贞革新的失败一方面是因为宦官、守旧派已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要归咎于唐顺宗病重难以亲自主持各项事务。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正月,就在被迫禅位的几个月后,唐顺宗因病驾崩。一种说法认为,唐顺宗本就重病缠身,在经历政变的打击后一命呜呼属实再正常不过。但是,也有许多人觉得顺宗之死太过于仓促草率,由此怀疑他是被宦官们甚至自己的儿子唐宪宗谋害。唐代传奇小说集《续玄怪录》中有一篇名叫《辛公平上仙》的故事,讲述了阴间鬼差前往长安城大明宫迎接皇帝“上仙”,也就是驾崩,这被认为就是在暗喻惨遭谋害的唐顺宗。
综上所述,作为唐代担任储君时间最长的皇帝,唐顺宗经历二十五年等待后才终于以病重羸弱之躯登基为帝。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疾病,或许德才兼备、心系天下的他真的能够有所作为,改革唐朝中后期积累的大量顽疾。可惜的是,历史并没有给他重来的机会,唐朝也终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恰如欧阳修评价得那般:“享国日浅,不幸疾病,莫克有为,亦可以悲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4 00: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